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在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农村社区养老资源却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养老资源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更加激发了养老矛盾。以老龄化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调查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总结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佳 《改革与开放》2016,(19):86-88
近年我国养老需求与养老机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PPP模式成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借鉴国外PPP模式建设养老机构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PPP模式建设养老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未达成,我国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国情使政府难以独力承载养老服务供给的负荷,而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人口流动逐步加快及家庭规模日渐缩小又严重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保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家庭”在承担社会养老责任中的不足,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同时.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困境与问题,本文就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探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是我国新时代养老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下养老社会化发展模型的分析,及其动态面板模型的分析,利用养老网有关养老机构数据对我国养老社会化问题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前期需求增加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主张除降低养老企业投资成本鼓励投资外,更应该以扩大养老社会化初期需求为政策方向,以促进我国养老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延 《宁波通讯》2013,(15):58-59
随着"4-2-1"家庭结构状况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压力持续加重,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大与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预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宁波养老护理人员紧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的快速推进,学界关于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资料大量涌现。学者们从居家养老的概念定义、发展背景、服务需求、养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研究层次较浅、视野较窄、学科背景单一、理论研究不足、差异性关注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东  滕思维  王嵛英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13-117
新时代养老服务建设重点任务之一在于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供给,但是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包括养老服务行业人才供给少、性别比例失衡、专业技术水平低、流失率高等现实困境。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困境,从供给侧角度出发需要政府加大职业宣传与人才政策落实,鼓励高校适应养老需求精准办学,同时要加强劳动教育,塑造养老服务职业尊严,从而调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单一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主体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养老机构等供给主体为辅助与补充,各个供给主体协调提供养老服务的新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岩 《中国报道》2014,(4):86-87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需要社会多方合力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通过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弥补巨大养老需求下的市场供给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对错配的供需结构和扭曲的要素配置进行矫正,根据需求结构变化及时优化供给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长期均衡发展。阳江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应抓住机遇,深化养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养老旅游产业的供给结构,合理配置养老旅游资源,扩大养老旅游服务的有效供给,推进养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居家养老已经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养老方式。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四个主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的调查发现,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对老年人覆盖面低、服务项目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不完全契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不足,据此提出建议,以期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有一个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妍  鲁捷 《辽宁经济》2020,(5):72-7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已凸显出自身的优势。面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提升,多元主体共同供给养老服务成为养老模式变革的新路径。虽然目前多元供给主体已经出现,但是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各供给主体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合作路径,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养老观念的转变,机构养老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以2001年以来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办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为依据,基于"结构-过程-结果 "分析框架,分析了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的演变过程,阐述其标准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指出现行标准存在的不足;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未富先老、空巢化、少子化等养老问题逐渐凸显,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文章对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的新思路进行研究,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升级,"互联网+"正在向智慧化、智能化升级,传统养老产业也向智慧养老转型,智慧养老将成为养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5.
合作社养老:运行逻辑、实践检视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俏  贾春帅 《改革》2020,(2):149-159
从合作社的内涵与社会责任角度,阐述了合作社提供养老服务的可能性与重要性,解释了合作社发展与农村养老演化之间的理论自洽性,并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当下合作社养老实践中的经验及不足。研究发现:合作社在理论上是可以发挥养老服务功能的,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服务模式,但在制度规范、服务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贴近农民的养老生活进行底层设计、不断创新养老供给机制、强化合作社养老的理论研究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经济转型压力的不断加大,河北养老服务业需求的显著增多,对现今薄弱的养老体系必将造成冲击.需求促进消费,消费促进供给,供给倒逼改革.为推进河北省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本文从完善政策法规,培训并引进专业化人才,利用京津冀一体化机遇,积极发展养老金融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口加速老龄化使得我国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社会转型,我国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少子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传统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也不同于其他一般服务,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也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更偏爱在家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成为现实选择。但是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仍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这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并且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效率,造成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缓慢。因此只有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模式才能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而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提出,老年人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去无疑是一个正确且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对其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改革,对于能否最好、最大程度的保障我国老年人口各项权益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信息化发展的日益成熟的今天,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在较多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以信息化的方式来推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政府对自己在居家养老服务改革中的定位不够准确、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发育机制的运行较为落后以及需求对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拉动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明确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内涵及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系统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现状,对目前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要的养老服务供给体来自政府、市场、社区、家庭,中小城市的养老服务各供给体之间的联系不强,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文章在分析中小城市养老服务各供给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和完善中小城市"四位一体式"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