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发明:农民吃不饱肚子,发明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进不了工厂,发明了乡镇企业;农民向往着城市生活,发明了建设小城镇。每一大发明,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小城镇建设事关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那样:“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这一…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关系,注重保障农民利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承包经营。每次改革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此带来了我国农村的历史性巨变。这次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多年来的打工经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巨额财富,而且正在快速地改变着农村社会面貌,尤其变革着农村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快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雅直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初步解决了陕西几十年没有解决的农民温饱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实现富裕,省内外一些理论工作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不...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然而,随着农村改革发展逐步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发牛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不断活跃,农村体制性障碍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6.
起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这一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完善提高,特别是在“统”的层面亟待突破。要使极度分散的小生产适应不断变化的大市场,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面对拥有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徐明虎  樊强 《今日重庆》2008,(11):60-71
30年来,重庆深入推进以农村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催粮催款”等传统农村工作方式已成为历史,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也正在淘汰,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但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增长中的全部问题。应从六方面完善,以释放更大的制度能量。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和农民减负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但是农民增收减负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提出取消农业税是实现农民增收确实可行的途径,能够极大刺激农民消费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充分激发农民自发、自愿、自觉投入农村社区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幸福社区农民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案例。他们推行和建立了一个符合农村社区实际的“自主决策投资的机制、自愿自觉投资的机制、自我管理投资的机制”。农民由于有了自主投资决策的权利,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并能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建设自己受益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王虹 《浙江经济》2012,(6):46-47
农村宅基地是广大农民的安身之所,是其立命的最后保障之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宅基地置换与流转为内容之一的城乡统筹已经触碰到中国农村的最后一根敏感神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武毅 《发展》2008,(7):1-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增长也扭转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力。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保证。(一)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制定、形成了一系列农村基本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当前,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坚持落实这些基本政策,尤其是要稳定、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首先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又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关键。因此,中央提出,土地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状况,国家在广大农村兴建了一大批农村文化活动室。这体现着党和国家对农民精神生活的极大关怀。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体现了公平正义,是中国一直以来的朴素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坚持了以人为本,依靠农民,中国的革命、改革才取得了突破和胜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党委政府的引领作用,尊重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顺应他们提高自身的要求,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新农村,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民的主体性,又好又快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而农村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17.
水利管理协会的诞生,解决了镇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问题和建设问题。创建农村水利管理协会,将镇村水利设施交还农民管理和经营,极大地增强了农民建设和管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邓晓成 《发展》2001,(12):9-11
农民增收不仅是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的国情决定,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近年来,由于诸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呈现出持续回落之势,认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现状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杨明基 《发展》2010,(4):32-3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又是土地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合理的农地制度安排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是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曾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日益暴露其弊端,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