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环境会计基本假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也空前繁荣。和会计领域其他问题的研究一样,环境会计研究也首先必须明确其假设等基本理论问题。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必须具备会计学的基本特征,因而撇开会计理论中现有的四项假设而另开新径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环境会计假设应当包含会计主体假设、货币计量假设、环境价值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国家干预假设。  相似文献   

2.
会计计量内涵及基本特征的探讨杨志国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①会计计量又是会计的核心和职能,因此研究会计理论和方法离不开研究会计计量,研究会计计量就要认识其内涵和基本特征。一、计量的再认识什...  相似文献   

3.
政府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各项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会计计量解决定量问题。西方国家对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及确认、计量的界定,均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自行确定的,没有权威或统一的标准。本报告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中国企业会计改革和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对如何规范、界定中国政府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会计报告、会计方程与会计误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会计方程是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石。现行会计方程以资产恒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为核心。会计科学的本质是计量科学,计量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存在计量误差。会计对资产的计量是估计与判断的结果,而估计与判断必然产生会计误差。但现行会计方程没有反映会计误差,从而影响了以会计方程为基石的会计报告的科学性和有用性。本文引入会计误差的概念,对会计基本方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会计误差的内涵、产生与影响、会计误差与托宾q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对会计报告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试为会计下定义施仁夫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常因对某些基本概念理解不一,致影响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就当前会计界对会计性质所持的不同见解及其定义作一些探讨。对此,会计界的种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技术方法论—“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其产生、存在与发展都要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无论是以会计假设,还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都包含会计确认与计量这一基础环节。本文试从会计环境变迁的角度考察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以及对个别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虚拟公司与会计基本假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的基本假设,亦称会计的前提,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毋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空间、时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我国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环境是构建会计计量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会计计量理论包括会计计量基础理论和会计计量应用理论。探索会计理论结构,能够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为会计工作者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提供帮助,从而使会计理论更好地为我国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鸣 《上海会计》1996,(4):34-36
会计计量单位研究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张鸣一、会计计量单位的涵义和作用会计计量单位指不同会计计量标准所运用的各种量度单位。它也是会计计量对象可计量性的特征之一,是会计计量运用不同计量标准实施会计计量的前提条件。从会计实务来看,任何可用作会计计量的各种标准...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会计假设和核算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些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环境会计研究也空前繁荣。和其他理论研究一样,环境会计研究首先必须明确其假设和核算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恰当指导环境会计实务。本文对此做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对公允价值等计量模式越来越多的争议,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报告的计量等问题,对于会计计量理论中的目标这一计量基础性问题特别是受托责任性和决策有用行的计量目标理论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就这两种目标性理论的研究出发点即会计目标为研究起点,评价了这两种目标理论的优缺点并建议可以将计量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更适合计量以及整个会计过程的目标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会计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从会计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使环境会计理论系统化,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环境会计理论框架。环境会计框架应由环境会计假设、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3.
宋艳 《金融会计》2011,(6):31-32
会计目标指的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目的,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基本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导致计量属性选择的差异;反之,不同的计量属性选择对会计目标也有影响。长期以来,会计目标理论对“向谁提供信息和提供什么信息”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无论是从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都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吴淑芳 《财会学习》2016,(12):90-91
近些年来,出现了不少会计专来新词,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会计记录等就是这类新说法。为更好探究这类新词本身内涵,本文从“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一词来源、会计确认内涵、会计计量内涵、反思会计确认概念理论、意见与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具参考价值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经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程序产生的。计量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环节,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它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的重要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会计计量模式,在计量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规则的趋同。本文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与关键,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计量要素的不同组合,会计计量要素的性质、着力点和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会计计量模式各有特点。会计计量模式的合理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实务的顺利进行和会计目标的有效实现。作为两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一直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那么,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究竟该作何选择?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宣和 《金融会计》2005,(12):12-13
一般来讲,会计要解决的问题大致有三块内容,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如此对照,金融工具会计涉及的问题也就可以归为三块,即金融工具确认、金融工具计量和金融工具披露。  相似文献   

18.
王艳丽 《山西财税》2007,(12):35-35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综合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认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资源污染,预防、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和费用,分析环境资源绩效,以及环境资源运动对会计主题经营业绩影响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环境会计,它把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计量紧紧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各会计主体的生产、销售等活动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都有统一的会计计量与报告,为外部和内部人员提供环境信息,以便于宏观管理和企业决策,促使企业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使社会环境资源更有效配置,为提高环境有标本兼治之效。  相似文献   

19.
最近20年我国会计界渐渐兴起了"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提法,这种提法还被一些流行论著称作会计基本程序、会计循环。但本文的考证表明,上述提法缺乏合理逻辑。会计确认其实就是"登记入账"之意,包含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确认的应有之义,它并不是与会计确认并列的会计程序。业界所称的会计记录(recording)本意就是登记入账,它也不应再与会计确认(入账)并列。简单地说,会计程序是指"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记账、算账、报账"是对会计程序的精炼概括。会计循环就是周而复始的会计程序。作为对比,"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并列的提法不够合理,因此,不宜传播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关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会计上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后果(即与社会相关联的各方面)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系统,它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增值会计、公司治理会计以及平衡计分卡等。本文对中国社会关联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社会关联会计的基本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