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2005年10月日本邮政民营化法案在日本国会的通过,小泉内阁的以邮政改革为中心的结构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大步。多数日本国民也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一些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5年8月8日发表的关于日本经济的审查报告中明确表示支持日本邮政三事业的民营化,给予了积极评价。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思路、要因、理论依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的邮政改革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与日本邮政民营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日本邮政民营化是日本国有企事业民营化过程中历时最长阻力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其改革进展依赖于日本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日本邮政的民营化改革逐步深入。在前任政府奠定的基础上,小泉克服政治阻力促使日本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获得国会通过,标志着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日本邮政改革体现了世界范围公共企业的治理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这个过程将对日本乃至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的基本背景是邮政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渠道,日本邮政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而且也是日本政府进行财政政策支出的资金来源。降低政府支出、发挥私人经济活力是日本政府邮政改革的目的。由于日本邮政自身独特的发展经历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日本邮政私有化过程中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邮政事业涉及公共服务、金融、社会保障等诸多经济领域,其邮政机构——日本邮政公社兼营邮递、储蓄、保险三大业务,目前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因而日本小泉内阁将于2007年实施的日本邮政民营化,即将邮政公社分为邮政业务、保险、储蓄及邮政资产管理公司4家公司的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  相似文献   

5.
邮政     
德国邮政收购英国巨头;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推迟。  相似文献   

6.
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缘何流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月8日,日本参议院否定了被首相小泉纯一郎寄予厚望、视为“明治以来的大改革、改革中心的改革”的邮政改革法案。此次邮政改革失败,牵动了日本政治神经。被称为“邮政公社”的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邮政改革三年回顾 中国究竟该以谁为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三年,作为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新《邮政法》依然迟迟未能出台,还处于反复修改中,这与邮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无关系。本文作者对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认识和分析,或可为读者了解和认识邮政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澳大利亚邮政公司总部国际战略和政策部资深人士麦考文·罗杰(RodgerMcGowan)应邀访华。访问期间,他对澳大利亚邮政30年来的改革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对于我国邮政改革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郭莉 《首都经济》2007,(7):55-56
2007年,北京邮政改革涉入深水区。3月21日,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邮政公司宣布成立并揭牌,这标志着北京邮政政企分开工作基本完成。同时,这也是继1月29日重组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之后,全国及北京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王轮飞 《中国经贸》2013,(22):184-184
本文以我国邮政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邮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改革建议,以期推进邮政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为邮政企业的良好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郭艳春  刘斐 《开放导报》2012,(4):105-108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邮电业的高速成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对邮电业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各经济社会变量对邮电业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区域开放度对邮电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最大。因此,建议各地在培育和支持邮电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12.
胡金焱  孙健 《改革》2012,(2):120-125
以山东省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法测算地区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效率,并对收入水平、贷款额度对效率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小额贷款业务总体效率水平较高,而且县域地区支行效率高于城区支行;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地区,小额贷款业务效率越高;此外,单笔贷款额度的大小对小额贷款业务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群 《特区经济》2009,(8):151-152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着资金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并就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全球迅速崛起。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在对全球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和重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付信明 《亚太经济》2008,8(2):117-12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确立了11家服务外包基地,一批初步具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能力的软件企业,在某些特定市场上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印度等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国家相比,依然差距明显。文章在比较中印软件服务外包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落后于印度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蒋文 《特区经济》2011,(6):73-76
本文分析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对三国的整体服务贸易及行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整体均不具备比较优势,各行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差异。最后就我国如何由服务贸易大国转变为服务贸易强国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服务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因素,用计量模型测定各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作用的显著程度和影响大小,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小顺 《特区经济》2007,226(11):227-229
本文运用TC指数、RCA指数、贸易结构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对外服务贸易就整体而言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并提出了加快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