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英、美、澳、法等国第一手档案资料的基础 上,旨在走出“植入”中国“西方公园”的框架,从租界社会 出发探讨我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公园功能的生发演变,增进对我 国近代园林史及公园现代化的理解。通过历时性的对比分析, 指出在租界建设初期,公共租界内的公园主要作美化环境的休 闲绿地来使用。随着19、20世纪之交数年间上海租界社会和 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港口海洋贸易网络的形成,这些公园 开始展示出“公共健康”“体育运动”及“儿童活动”等方面 的功能,并最终成为复合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与香港公共开放空间游憩规划标准的最主 要差异在于游憩设施分类系统及其配置指标,内地《公园设计 规范》关于游憩设施分类标准相对较粗,只有人均公园陆地面 积、不同陆地面积的公园设施类型用地比例以及停车位3项定 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公园设施大类上的配置要求,缺少对 游憩设施类型及人均用地和类型指标等细致、具体的规定,未 对不同规模公园的游憩设施类型配置差异进行规定。现有指标 主要源自经验的总结,在公园游憩设施类型与居民游憩需求对 应关系上缺少具体、科学的配置方法,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 体育运动需求,而香港的公园设计标准在地域性、安全性等方 面更加详尽,增加了设计风格和针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设 计要求。适应需求、分类设置、复合使用、已建公园和新建公 园区别对待等是对上海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主要启发。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4.
公园避雨设施作为城市公园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对突发降雨和台风等气象,对游客起着避雨停留、保障安全 的关键作用。以福州沙滩公园为例,基于GIS的费用加权距离 法,结合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这3个群体在公园不同路面 上的行进时间成本,分析了公园避雨设施对应3个群体的可达 性与服务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费用加权距离法,对公园 不同路面赋予时间成本,从而分析避雨设施的可达性,此方法 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避雨设施的服务情况;2)福州沙滩公 园的避雨设施可达性较好,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0~30s 内能到达避雨设施的区域分别占公园可行走面积的86.86%、 84.27%和75.61%,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区域;3)福州沙滩公 园的避雨设施服务能力较好,可以同时承载1 584人进行避 雨,接近公园最大游人容量的90%。城市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 研究是衡量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期为公园建 设者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内部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空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主要是指涵盖城市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学校、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设施的位置与属性信息。基于POI数据,通过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6类空间之间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2个角度评价上海绿地空间结构。并基于用地现状图对功能区识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用地识别与绿地评价图准确度较高、分类更为细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海公园绿地滨水植物景观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的延中绿地、闵行体育公园、上海植物园、静安公园等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滨水植物的调查,研究了上海市公园绿地滨水植物的应用现状、景观营造特点以及滨水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今后公园绿地滨水植物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园服务设施直接影响着游人的游憩体验质量,是 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 对象,在实地体验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验证性 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园服务设施对游人在公园内游憩休闲使 用的重要度,以及游人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 表明:1)公园服务设施的8个类别维度对游客影响的重要度从 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管理服务设施> 交通设施>休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商业设施;2)游客对公园 服务设施使用后满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信息设施> 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科普宣教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休憩设施> 卫生设施。各维度在观测上的数值差异反映了游客在公园内进 行游玩时更注重体验设施的存在度和使用感。  相似文献   

8.
契合工业遗产保护的趋势,工业遗产公园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综述工业遗产公园发展历程,归纳工业遗产公园营建的空间模式和特征;解读“生产单元”作为工业遗产公园空间和景观的规划方法模式,希冀拓展工业遗产公园规划的视角。结合黄石“东钢”工业遗产公园的规划,解读工业生产单元导向下的价值评估、污染治理、建筑干涉、功能分区、景观组织和项目建构规划过程。阐述基于生产单元模式、以生产流程展示为目的的工业遗产公园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山地城镇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借助社会网 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鸿恩寺公园、碧津公园和石门公园,构 建公园空间关系网络模型。SNA模型的结果显示,鸿恩寺公 园具有较高的完备性与层级性,碧津公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公园地形、形态、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节点数量对公 共空间的结构完备性、稳定性与层级性存在一定影响。最后依 据评价体系,从网络结构和规划2个层面提出公园空间的结构 与布局优化对策,从而指导公园空间与等级设置,以及公共服 务设施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功效,以及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机制。同时对研究重心、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玲  吴鸿亮  彭道鑫 《技术经济》2020,39(10):45-53
探索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揭示居民对城市公园的使用 行为特征及其时空影响因素。选取上海中环线内130个城市公 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德地图API、高德位智等互联网平台的 开放数据,获取公园使用情况的时空特征及描述公园环境属性 的因子,运用计量方法考察了影响公园使用量的因素。结果显 示:不同类型的公园在使用时间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公园 面积、公园内餐饮设施、公园步行可达性、公园距市中心和最 近地铁站距离对公园使用活跃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组线性回归模型来确定影响公园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公园使用特征有较大差异;空间上,城市建成环境较完善地区的城市公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区位对公园使用的影响最大,而公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并不会对公园使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优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张晓婉 《技术经济》2019,35(6):67-79
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6年中国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整体来看,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还会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就总效应而言,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仍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支持以上观点;分地区、城市规模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中等城市、小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均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大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未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作为邻里可达性较高且免费的场所,是体力活动发生比较频繁的空间载体。以哈尔滨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初冬季节(2017年11月25日—12月2日)共7天、每天6个时间段的无雨雪晴朗时间,采用无人机(UAV)观测手段,基于SOPARC(体力活动观察系统)观测框架,4名观察员同时对每个公园进行观测。首先,依据公园形态、面积、活动场地布局特征规划无人机航线,获取空间特征和使用者数量、属性、活动类型及空间位置数据;其次,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将无人机与同步地面观察数据进行核对;再次,对使用者、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结合GIS进行体力活动人群空间密度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冬季体力活动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导中国寒地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空间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方11所高校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调查,梳理出大学生手机消费在使用目的、品牌分布、价格分布、手机拥有与家庭收入关系、生活费用对比、每月话费额、各类业务使用情况、沟通内容、选择服务商的差别、上课时手机状态等十个方面存在的规律性,通过研究这些规律可得到三条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可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文化性生态系统 服务。当前,生物多样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多从“测量生 物多样性”维度出发,而以能够对景观体验者心理产生直接影 响的“感知生物多样性”为视角的探索尚且匮乏。面向城市居 民定向注意力的恢复需求,从感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释义、注 意力恢复的机理解析出发,将高密度高异质性典型城市重庆作 为案例区,以城市中最能与生物多样性接触的“城市公园”为 研究对象,通过量表设计和使用者问卷调查,建构公园感知生 物多样性影响注意力恢复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感知生物多 样性与注意力恢复间的因果关联,进一步对与其相关的规划策 略制定、设计实践应用及接续研究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感知生 物多样性导向的疗愈性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景园林学对空间庇护感的建构理论,以重庆 龙头寺公园为调查区域,选取由3种庇护类型(植物群落、景观 建筑、休憩设施)和3种庇护等级(顶部覆盖面、两侧和后侧围 合面及前方遮挡面构成的高、中、低空间围合关系)构成的9类 空间样本,现场测试83名受试者在空间样本中观察前后,注意 力和情绪等心理感受及脉搏和血压等生理信号的恢复性效果。 结果表明,注意力方面,高庇护和中庇护等级的恢复绩效均明 显优于低庇护等级;情绪方面,休憩设施和景观建筑的恢复绩 效明显优于植物群落;舒张压和收缩压方面,植物群落的恢复 绩效显著优于休憩设施和景观建筑。在类型和等级的交互作用 下,低庇护休憩设施、高庇护景观建筑和高庇护植物群落对注 意力产生明显的恢复效果;低庇护植物群落、高庇护休憩设施 和中庇护景观建筑的组合能显著促进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