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尝试在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中引入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方法,依托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应用费用效益分析(CBA)工具,建立了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指标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对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单要素指标体系和量化模型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我国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单要素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3,(10)
文章以绩效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对标管理工作内涵和要求,提出了一套可以较好地体现对标管理内涵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实践,对该方法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冀媛媛   《技术经济》2020,(8):68
:景观全生命周期包含景观材料的生产、建造、日常使用和维护及废弃拆除4个阶段。在提出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源和碳汇量化比较模型的基础上,以天津仕林苑居住区为例,对其景观50年全生命周期的碳源和碳汇进行比较研究,得到居住区景观在建设初期存在碳源和碳汇不平衡,碳源和碳汇量在将近30年时才可达到平衡的结果。其中,景观材料和维护阶段的碳源是居住区碳源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居住区景观建设中,如何减少碳源量、增加碳汇量,是营建低碳景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提出城市绿地ESs之于健康影响的机制解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以期为推动城市绿地ESs的健康影响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2,(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正确解读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量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为例,提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量化要遵循一定原则,教学能力评价既要具有普遍性,又要兼顾学科特点,评价内容应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媞 《经济师》2006,(11):254-255
VaR方法作为金融风险的计量工具已得到国际金融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已经在金融投资、金融监管、信用风险管理和金融机构业绩评估等方面广泛应用。文章通过介绍我国银行面临的风险及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引出了VaR方法的原理、特点和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VaR方法在应用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LiDAR点云在景观空间定量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目前对其运用多局限于景观空间的信息采集,为探讨如何基 于LiDAR点云数据展开景观空间的相关形态量化分析,选取 了过往研究中多局限于二维图像分析的“绿视率”指标进行具 体分析讨论,将其量化分析方法归为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建 模、分析4个主要环节。以南京河西某住区绿地为研究案例, 选取其中4处具有典型差异的空间节点对基于LiDAR点云数据 的“绿视率”分析方法加以运用,发现该方法具有“分析高效 性”“数据全面性”“结果准确性”3个方面的突出优势及运 用价值,对后续风景园林领域研究与实践的高质量、精细化发 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测评工作向来是企业管理中的难题,因为要确定工作的量化标准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很难,其次是考核常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来说,测评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项明智而有效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重要性水平量化是现代审计的难点之一,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与效率。传统的量化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影响了重要性水平的正确界定。文章在分析传统量化方法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基础上,对我国构建重要性判断数量指南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提出的一种环境管理思想和工具,在提高产品生态环境性能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使LCA具有可操作性和简化,本文分析了国内外LCA数据库软件的不足.开发了具有开放性、可移植性、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相结合、可拓展性和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五大特点的LCA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绿色空间正义是城市空间正义的典型代表,意为在人群中公平分配维护绿色空间的责任和享有绿色空间的权益。根据其定义,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从责任和权益2个角度着眼,一方面基于百度街景地图数据提炼街道空间绿视率的空间分布特点,表征街道绿色空间的客观可感知水平;另一方面将街道绿视率和实时人口热力叠加,探讨街道绿色空间的实际被感知程度,从而完成对北京市东城区街道绿色空间维护和享有情况的评估。发现邻近使用者维护街道绿色空间的责任对绿化客观可感知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道路断面设计对同时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和绿视率即绿化实际被感知程度的有效性。由此总结出2点街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建议,即明晰权责边界并保证公共权益优先级,以及加强落地性设计导则中对绿色空间正义问题的关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街旁绿地相较城市公园分布更加广泛,是缓解高密度城区市民就近游憩需要的重要节点。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街旁绿地建设日益迫切。基于共词聚类法对国外与国内近年来有关街旁绿地理论研究前沿议题分析表明,国外研究关注领域为公众健康、受伤防范、环境正义、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国内为景观特色、人性化设计、存量空间优化、空间生态性研究。通过对比两者在研究广度、深度、方法方面的差异,国内研究在认知、目标、方法、内容方面相较国外存在一定不足。参考国外研究的一般经验,并充分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未来中国街旁绿地理论研究可从4个方面推进:一是推进空间分布的公平性及规划对策研究;二是加强围绕提升使用效果的空间研究;三是重视与加强对空间社会性与生态性的协同-交互关系研究;四是注重多学科思想的融入及综合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研拟,尤其是环境影响评估,不仅牵涉技术性科学层面,同时涵盖社会性价值评估与政策性决策判断。旨在探讨如何将科学、价值与判断等因素合理融合于环境影响评估作业过程中,并据此研拟一环境影响评估架构,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环保部门开发案审核依据之参考。本文所研拟之环境影响评估架构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选择理论、社会判断理论及多属性评估方法。通过社会选择理论分析环境政策制定的机制;通过社会判断理论解释科学与价值如何整合于政策制定及其可行性中;而通过多属性评估方法建立开发案评选的集体决策技术。以山坡地开发为例说明此架构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市场化进程对终极控制人特征与企业创业导向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整体强度方面,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创业导向,终极控制人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比不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更强;选择倾向方面,国有企业和存在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资产增值型创业导向;市场化进程负向调节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创业导向选择倾向的关系,这说明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终极控制人创业导向选择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时代的空间生产以符号审美为表征,消费者通过感知符号特征完成对消费空间文化意义的解读。基于此,选取上海音乐谷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场景理论探讨由生活文化设施组成的场景如何影响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感知。通过利用主轴编码技术分析消费者网络点评数据发现:在音乐谷历史性城市景观中,消费者对于由消费空间构成的“现代化享乐场景”感知度最强。从历史性城市景观由“消费空间”向“空间消费”让渡的现实出发,指出当代历史空间的日常“使用价值”开始让位于经济“符号价值”;空间的消费性超越社会性与文化性,成为消费者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主要方式。由此提出:在现代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过程中,保持地方文化原真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现代化消费需求,是历史性城市景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市自生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潜力,但因其外貌不被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将群落生态学和设计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介入栽培植物对城市自生群落进行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植物群落的途径。实验以植物群落设计美学原理和种间竞争原理为依据,向已经演替1年的城市自生群落中引入63种栽培植物,按照分层的方式对群落进行改良。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61.9%的栽培植物可以在城市自生群落中定居并建立优势,能对76.7%的自生植物起到抑制作用,使55.8%的自生植物消失。相比城市自生群落,改良后的群落美观度提高29.4%,公众接受度提高24%,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至2.29倍。相比一般的人工植物群落,改良后的群落可以节约58.2%的建植成本,降低83.9%的浇水成本和67.8%的除草成本。实验证明改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群落设计途径,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美学价值,同时让自然参与群落设计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