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单位受贿犯罪频发,并且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相关学理研究的滞后,严重影响到司法实践的定性.从单位犯罪概念、主体及共同犯罪的定性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厘清一些法律概念性的混淆,为中国司法实践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刑法理论界存有争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对单位犯罪进行的修改,对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标准进行解析,以对单位犯罪成立范围进行确定并便于对司法实践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并不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但是,随着军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中已经出现军事单位实施犯罪的现象或者存在这种可能性。军事单位作为独立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立法上应当重新考量军事单位的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以一种进取性的姿态推进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单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规制的总体态势也呈现出进取性,但仍然存在着以个人犯罪为基础来规制单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思维模式、定罪量刑标准不够明确、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畅等缺陷.笔者认为完善单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规制的对策是:紧扣法定犯罪和故意型单位犯罪的特性,完善刑事立法和司法,并应紧扣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健全刑事规制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5.
1997年的刑法以总则加分则的方式,确定了单位同自然人一样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但对犯罪单位立功的认定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等问题,现行刑法并未明确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鲜有对犯罪单位立功进行认定的案件发生。学术界现有对犯罪单位立功的研究,多遵循与犯罪单位自首、自然人立功的比较研究路径,因而在是否需要增设有关犯罪单位的立功的规定、是否存在行刑过程中犯罪单位立功的可能性、犯罪单位立功后的刑事责任以及由于单位与单位成员的复杂关系造成的立功认定的标准问题等四个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该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有其合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应把握好该罪名的构成要件、违法性阻却事由以及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高进权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0):148-149
涉赌犯罪在刑法中表现为两个罪名,其一是赌博罪,其二是开设赌场罪。开设赌场罪从赌博罪中分离出来,增加了量刑幅度。关于赌博犯罪的定性以及开设赌场与赌博罪中的聚众赌博行为界定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产生许多分歧。试图从涉赌犯罪的概念、涉赌犯罪的行为定性以及涉赌犯罪的量刑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海 《商》2013,(7):145-14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出现的犯罪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单位犯罪问题就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单位犯罪中学术界对单位犯罪主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在实践中我们仅仅依靠《刑法》第30条的规定来判断犯罪主体是否具有单位资格是很困难的。本文就从单位主体的分析入手,探析单位主体的条件,以及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然后着重分析单位犯罪主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对我们实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单位犯罪主体范围进行新的界定,考察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结构等,对传统的刑法理论予以继承和发展。区分不属于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助于把自然人犯罪、共同犯罪等容易混淆于单位犯罪的主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作为一种商业受贿犯罪,要求主体具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身份。本文就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家属参与收受商业贿赂的现象,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家属也能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1.
赵琦 《中国科技财富》2008,(10):166-166,165
本文从单位犯罪自首的依据入手,着重对单位犯罪自首认定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确立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设想,并对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以及相关处罚原则等问题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12.
版面费行为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应将其列入单位受贿罪的规制范畴。但如果我们从单位受贿罪法益的视角来看,版面费行为只不过是一种相关单位秉公办理的正常管理活动,它并未侵害单位受贿罪的法益,也不构成单位受贿罪。版面费问题的实质不过是一个学术规范的构建与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国勤 《消费导刊》2009,(21):145-145
国家工作人离职后收受任职期间他人贪污公款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主流观点认为构成贪污。本文认为此种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不构成贪污犯罪,并且也不构成我国刑法规定的其他罪,基于罪刑法定的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文章认为不应该对此种行为苛以刑罚。  相似文献   

14.
三大诉讼法都对证据形式进行了规定,法定的证据表现形式是证据能否被法官采纳的关键。单位作证制度作为我国所特有的一种证据制度,在饱受争议的环境下依然为我国司法实践所采纳,如何使单位证明制度更好的发展,应完善单位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新型受贿行为制定相应的定性规则以解决在司法认定上的疑难问题。交易型受贿“明显”的认定标准应综合绝对数额原则和相对比例原则,针对“以内部优惠价格购买”的情况应单独制定判断规则。赌博型受贿可分为不同类型,通过设定认定标准对不同类型加以区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股权已经转让登记时干股型受贿金额的认定标准的规定值得商榷,所分红利按受贿金额处理更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6.
用卡诈骗罪是一种新型的金融犯罪,是利用信用卡为犯罪工具和犯罪手段的一种智能型犯罪。对于盗划信用卡行为的定性,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存在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一起盗划信用卡案件的分析,提出只有结合信用卡交易的基础法律关系对行为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对案件进行准确的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然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已经占到了我国每年所发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个未成年人犯罪影响五代人的说法毫不夸张,作为司法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深远影响。本文拟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对未成人犯罪的特点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解决未成年人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卡犯罪数量急剧上升,如何有效打击这种犯罪,保护信用卡业务正常、快速地发展,也就成了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立法完善提出建议: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应独立成罪;信用卡诈骗罪应规定单位犯罪;诈骗三次以上未到额度也应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19.
李艳婷  曹琳 《消费导刊》2009,(16):152-152
本文试从网络不良因素所诱发的犯罪类型:侵犯生命健康权的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与色情相关的犯罪、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犯罪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司法实践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单位犯罪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使单位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打击和预防单位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