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羊建 《财会月刊》2012,(5):44-46
个人住房贷款"虚假按揭"是目前影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质量、危及信贷资金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头之一。本文运用个人住房贷款案例,从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借款资料真实性、借款申请真实性、抵押物真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如何防范"虚假按揭"贷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蜀都房地产》2004,(10):42-43
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按揭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按揭风险不仅给国家和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给开发商及借款人带来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本文将从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假按揭是众多的按揭风险的一种。按揭风险是什么,如何防范按揭风险?让保险业全面介入楼宇按揭法律关系,使保险与按揭各方利益得到最佳组合。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蓬勃发展,按揭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假按揭便是众多的按揭风险的一种。按揭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造成的危害后果也非常严重,往往会给国家,特别是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开发商及申请银行贷款的借款人带来风险。那么,这些风险是什么,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本文将从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两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王捷 《民营科技》2009,(4):41-42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房地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房屋销售不畅,一些开发商出现了到银行办理虚假按揭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的倾向。对个人住房信贷“假按揭”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房价持续走高和银行住房贷款增长过快的现象仍然严重。笔者认为,我国以按揭房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按揭贷款价值是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存在的重大制度缺陷,也是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由此导致商业银行在盲目扩大信贷规模、承担了房地产市场绝大部分风险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成为一个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 个人住房信贷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假贷"上,是指不以真实购买住房为目的,通过虚构住房买卖交易或以虚假的借款主体或违背借款人的真实意识表示向银行提出住房按揭申请,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李锐 《山东审计》2003,(2):39-40
最近,我们在对中国建设银行某省分行的审计中发现,截止到2002年4月底,该省建设银行省会所在地区支行个人楼宇按揭贷款余额汇总为160多亿元,其中各个支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现象,总金额高达至少6亿元,而且目前绝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不良贷款。可见,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那么,这些虚假按揭贷款问题产生的目的和主要表现形式何在呢?又是如何查出的呢?第一种,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套取按揭贷款,用以掩盖其在银行已经不良的其他贷款,达到继续向银行融资的目的。例如,2001年4月至12月间,×…  相似文献   

8.
当前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商业银行正在紧缩包括房地产开发等多个产业的贷款规模,但对于个人按揭等低风险业务不在限制之列.于是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空隙,大势进行"假按揭"融资.所谓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同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假按揭有人搭台有人唱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亿元虚假按揭人说银行“冤”广州地区建行8家支行均存在虚假按揭,被确认为虚假按揭的楼盘19个,共1841笔,总金额达10.15亿元之巨,且全部是1998年以后发生的,目前大部分已形成不良或损失。现,在8家支行中,均存在虚假按揭,被确认为虚假按揭的楼盘19个,共1841笔,总金额达10.15亿元之巨,占131.03亿元贷款的7.7%,且全部是1998年以后发生的,目前大部分已形成不良或损失。”2003年6月25日,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首次披露了建行虚假按揭贷款的问题。报告中说,审计署在组织对建设银行及其20个分行2001年资产负…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审计署披露的建行十亿元的虚假按揭案例,可以看出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杜绝虚假按揭的泛滥,必须坚持不断深化银行内部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根本方针,实现市场经济的法治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应确立全民法制观念和意识,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信用保障制度和体系。惟此,才能使我们的市场经济持久、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一、深化银行内部改革,严惩金融腐败为什么虚假按揭一直长期、大量地存在着,且屡禁不止,有些甚至发生在抽查前的2002年上半年呢?仅凭借有关处罚措施就能够完…  相似文献   

11.
银行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为主线,分析了COSO-ERM框架,按八大模块提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按ERM框架分析虚假按揭贷款,指出防范和化解国有银行风险应引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2.
当前银行卡外部欺诈风险主要是不法分子采取非法手段利用银行自助设备盗取银行卡信息,复制银行卡后窃取资金.针对不法分子的主要欺诈手段,本文从银行卡介质、银行账户密码认证系统、银行自助设备及银行管理、客户角度提出了预防伪造欺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周乃镇  孙艳 《活力》2007,(11):47
个人住房信贷的“假个贷”主要是指不以真实购买住房为目的,通过虚构住房买卖交易或以虚假的借款主体或违背借款人的真实意识表示向银行提出住房按揭申请,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将看好银行资产的希望寄予个别高管、主管守法守章的做法实在危险之极.眼前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个人住房按揭贷被骗6亿多元,就是明显的例子.本案主角徐维联只是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的一个中层副职领导,何以有超过6亿元的放贷权呢?这说明银行管理机制可以给某些关键人士巨大无边的权力.上亿元的骗贷行为何以能够畅行无阻呢?这也说明银行的个人贷款风险防范虽有制度,但却存在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15.
一、假按揭的特征、利益及风险 假按揭系开发商假借关系人名义与自己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虚构购房事实,同时以关系人名义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商品房消费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商品房按揭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进而向广大内地推进,逐步变成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然而,由于立法的欠缺及滞后性,导致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出现诸多法律纠纷。本文试从商品房按揭的各方主体透视,分析商品房按揭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银行和开发商在商品房按揭纠纷中的诉讼地位,并对银行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按揭有什么风险?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后果将会怎样?有些人认为按揭风险是整个信贷产品中风险最小的。按揭成数从七成涨到八成,个别地方打出了九成按揭,甚至零首付!面对每年数以亿计的按揭贷款,是不是真的没有风险?如果没有风险,为什么假按揭会出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剖析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投资中存在的信用和偿债风险、虚假按揭、开发商虚假广告风险和房地产业波动风险入手,有针对性地给出若干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风险防范和补救对策。  相似文献   

19.
担保公司本身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它需要以其信用与银行、客户进行合作,从资料来看.担保公司虚假出资或抽逃资本金、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骗取银行贷款资金等事件也时有发生。使得担保公司的担保让人堪忧。担保公司本身出现风险,导致担保公司的非正常运行,如资金链的紧张必然导致担保公司将风险转嫁到银行。除此之外,银行内部管理的不到位也更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目前存在主要风险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惠  哈莹  李雪 《活力》2010,(23):138-138
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品种,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属于优质贷款,风险较低;二是业务期限较长。银行可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而且客户的忠诚度较高,有利于银行培养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三是银行可以利用个人按揭服务,争取客户使用其他产品.赚取除按揭利差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如银行透过按揭业务.可以拓展VIP客户,发放信用卡、个人贷款.可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理财业务,从而赚取非利差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