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高效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成功的基础有别于欧美许多国家。德国人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奉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福利目标的有效结合,可以简单分解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国民福利。  相似文献   

2.
杨涵钰 《魅力中国》2009,(14):30-31
一、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现状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要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广义的社会福利既有国家直接举办的,又有民间团体和志愿机构举办的;既有现金、实物形态,又有劳务形态:既有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又有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狭义的社会福利保障对象是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等,其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募捐、有关低费服务项目的收益以及福利企业收入的弥补等。  相似文献   

3.
高淑芬 《特区经济》2005,(2):253-254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在实践中早已深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诚信作为法律和道德的基础,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支柱。然而,曾几何许,人们渐渐发觉市场经济的这一根基——“诚信”开始松动,诚信危机不再局限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冶领域,而是广泛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4.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三十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发展我国合作社经济的对策建议。(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产生,合作社已经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尽快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普遍和明显改善;目前,我  相似文献   

6.
周吉 《改革与开放》2014,(19):75+81-75
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概况,我国的社会福利已逐渐从"政府定位"转向"民生需要为本",并且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福利的社会责任划分机制,逐步探索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社会福利模式。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以及社会福利需求等因素的刺激下,1988年我国恢复和重建了社会工作。在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和复杂化的社会转型期,面对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等实际国情,以及人们多样化的福利需求,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福利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产生。但作为一种福利供给形态,它在欧洲社会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考察历史,“福利国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一定的发展渊源,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理论酝酿过程。就其发展逻辑而言,“福利国家”不是出现的,而是进化的。  相似文献   

8.
90年代辽宁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泗  许惠敏 《辽宁经济》2001,(12):18-18
一、福利意识与福利政策  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保障水平、内容、重心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各国选择的福利政策不同。我国政府在50-70年代就是基于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纲领意识,构建了“高就业、高积累、高福利”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福利意识与福利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保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0年代是我国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进入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之上,…  相似文献   

9.
徐强 《上海改革》1993,(5):21-22,21
经济体制决定了相对应的社会福利体制的形成,而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福利发展中的角色又受到这个体制的基本框架的约束。因此,在探讨政府的角色时,首先有必要分析现行福利体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非市场经济条款”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市场经济条款”从其基本内涵来看 ,是各国确定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补贴时应用的条款 ,但欧美确立的市场经济标准以及各国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实践却表明 :该条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般性贸易条款 ,而是在未来 12年内影响我国外经贸长期发展 ,对我国进行贸易歧视和制度性约束的条款。因此 ,我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政策思路选择不应局限在针对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短期行为上 ,而应该置于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市场经济路径解决“非市场经济条款”的长期战略选择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的缺陷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理念不能只局限于收入再分配,需要重视非经济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目前国际上正在考虑社会投资式的积极福利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我们就不应当把社会福利社会化仅仅看作事业体制的改革;把社会福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仅仅看作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项目;把承载各类保障对象实施社会福利的社区仅仅看作居民自治性的区域。随着社区建设的日益完善,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障资源和形式,不仅弥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缺憾,而且其存在和延续对养老保障的实现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倾向。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保障形式的弱化以及社会化养老的不足,我国老年人福利的提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构建积极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已成为社会福利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发挥“义工”与志愿者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福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社会化老年人福利服务供给不足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建国之初是一种前苏联模式的统收统配的中央集权体制,连续实行了20年之久。1980年开始改行“分灶吃饭”的分权体制。1988年后又改为递增包干、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总额分成、定额补助等多种形式的“大包干”管理制度。然而所有这些改革,实际上均未跳出计划经济财政框架。在经济形势的逼使下,1994年终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跨出了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因此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宜、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组成。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香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职工的生老病死,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从其开办初期,就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并发挥了社会稳定问的作用,而且愈来愈被社会认识和接受。但是,由于处于运转的初始阶段.处于计…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福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思考许琳福利企业是我国民政部门为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而举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安置了相当比例的残疾人,帮助他们实现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国福利企业...  相似文献   

16.
城市服务社会化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针对传统体制下城市生活服务国家化和单位化提出的新的改革方向,并在1988年被明确列入国务院的改革试点。该项工作自开始之日起就和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社会福利与社区服务、第三产业的发展、企事业机关单位福利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相关,从而同时兼有上述领域的特征,具有将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改革兼容并蓄的中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作为乡镇经济的支柱以及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在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乡镇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关系到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改革发展和大局稳定。 一、当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制约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很多,但总结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体制问题 追溯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乡镇企业,并不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计划经济占统治地位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乡镇企业”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8.
从补缺型社会福利转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必然要求.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中的“普惠”是指要建立起全体国民均能享受的普享式社会福利;“适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福利的标准要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线;二是福利项目和福利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人的需要层次,随着经济和民主进程的发展逐步涵盖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关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实现途径和路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福利支出规模的标准化测度模型,并设计了“三三三”福利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斐 《北方经济》2015,(2):65-68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管理体制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扩张的增长方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这“两个转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经济管理体制转变中的重要内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应该在国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下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理顺省以下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促使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发展等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03,(4):37-41
话题一:保障到社会保障改革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公有制经济单位(城镇企事业单位与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实施单位,是以国家财政兜底(不会使经济单位破产)为特色的“单位”保障。它采用现收现付的运行方式,个人不直接负担保障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社会身份(如干部、工人、农民等)实行差别化保障待遇。单位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国有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并成为政府与企业角色错位的典型体现。企业(单位)办社会形成了单位保障体制而不是“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单位保障制度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