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发展是实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既面临着有利的条件,也面临着不利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大发展,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达到小康,我国逐步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居民的储蓄存款增加,国内资产储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达到35%左右。这使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了良好的资金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改革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加速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思想精髓就是要加速中国的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科技创新是保持新世纪中国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中国国内已形成了强劲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而要维持这样的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得不依赖海外市场和资源。台湾关系到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贸易关系的海上商品、资源运输线路的安全,如果我们没有台湾,接踵而来的就有可能失去南沙群岛;…  相似文献   

4.
朱再兴 《辽宁经济》2003,(12):38-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必须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看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黄延平 《上海改革》2001,(9):27-30,5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高度出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赋于其先进性以新的思想内涵。“三个代表”是相互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和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向新世纪,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代表和努力实践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时代的前列,发挥好党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走上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道路。总结这些成就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是发展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是拉动整个科学技术的火车头,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一个重要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发展我国的高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符永 《特区展望》2001,(5):36-37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我们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思想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对我们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回顾澄迈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感到,澄迈的发展建设,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取得的成功实践。澄迈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澄迈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一、落实“三个代表”,就是要坚持体制创新,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加快小城镇各项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现代化小城镇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标志。优化结构,完善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发挥优势,引凤筑巢,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强化管理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牛胜强 《发展》2003,(8):12-14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发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推一宗旨,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同时,只有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我们在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之中最根本的是党要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领导干部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派。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是领导干部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在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下 ,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加以解决的新课题。面向新世纪 ,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 ,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 ,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切实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天津经济》2005,(11):11-13
新世纪的前5年,我市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改革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天津“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创新,努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矛盾,为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毅和 《内蒙古工作》2005,(12):21-2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飞跃,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应用、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高等学校来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肩负着四大神圣使命,即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不断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趋势,站在世纪更迭交替的历史高度上,提出了党要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讲话。“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这个讲话的核心。我们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坚持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从理论上正确理解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并很好地指导今后工作实践,对如何坚持和发展生产力,谈以下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16.
10月27日,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是指导我国未来五年科学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未来五年任务的细化和落实,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力支撑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好"和"快"次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它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反思中国多年"又快又好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在十多年的"又快又好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却是粗放型的。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完善核算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8.
宫希魁 《发展》2004,(7):1-1
在时下流行的语言中,“跨越式发展”,属最响亮的口号之一。不管大会小会,“跨越式发展”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这种发展既可以表现为量的扩张,也可以表现为质的提高,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不断优化组合劳动、资本、土地、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创新过程。这种创新过程具有累积性的特点,即一定时段上的起始点,必须以已有的并能够掌握利用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前提。脱离现实的具体的前提条件去“跨越”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从来没有成功的先例。因此,在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努力进取,又不能急躁冒进。目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江泽民紧密结合我国深入发展的改革开往的实际和时代特征,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在本质,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延伸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谈到,他的第一步研究性著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基于对法的关系深入研究的需要,使他转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正是由于对经济学的研究,使他悟出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路,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处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