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琳 《南开经济研究》2023,(11):210-229
为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针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本文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及其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本文的研究时限范围内,信息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扩大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重要中介因素,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而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信息基础设施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差异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且这种差异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相互作用也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研究认为,国家在大力发展“新基建”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更积极发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促进城乡间信息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逐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带动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产业是加快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在农村信息化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解决农村信息化问题,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文章就政府和企业的出资问题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在信息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政府应充当的角色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信息服务业尚处起步阶段,信息人才队伍不齐。面对挑战,我们在充满危机感、紧迫感的同时,不能不进行思考。一、强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NI)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化程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全面地评价农村信息化程度是推动我国农村信息系化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文章从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信息应用、信息化效益四个方面,根据建设新农村中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17项指标,构建农村信息化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水务局根据本区实际.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防洪工程的加固除险、水保治理.防内涝、农村饮改水等工程为重点,以建设标化工程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促进了水利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信息化水平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不相适应1.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低。目前广州全社会人均信息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尚达不到发达国家70年代初、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80年代末水平,而且使用率明显偏低;一些大型信息系统已开始建设,但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一些信息化指标也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相似文献   

8.
浅谈日本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并非常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与应用,日本发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日本的农业获得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并重视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走稳健的信息化之路,增强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企业管理重组与信息化结合、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方式、重视标准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发挥信息中介机构作用等是促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晨光 《浦东开发》2001,(8):34-35
浦东开发开放11年中,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初步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信息基础设施从小到大、从旧到新的转变,信息业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信息应用项目从少到多,从点到面的转变,已率先构成世界级的信息化新城区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王霞  郭楚云 《科技和产业》2022,22(12):80-87
随着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基础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越发显著。因此,揭示信息基础建设在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效率影响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信息基础建设在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效率影响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信息基础建设水平越高,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考虑到区域异质性后发现,东部地区信息基础建设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西部地区信息基础建设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马钰栋  唐君辉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84-291
实际地质体具有信息量巨大、构造复杂等特点,目前工程尺度的地质建模技术普遍存在精度不高、“人机交互”过多等局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插件Dynamo、在Revit软件中对复杂地质体建立参数化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自编节点,实现对勘探孔点云数据的Kriging插值、生成NURBS地层曲面,进行曲面自行矫正,最后生成包含物理力学性质属性的参数化三维地质体模型。利用该方法,根据上海地区某住宅项目的勘察成果,建立符合真实地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勘察成果的数据转化为三维地质体BIM模型,对复杂地质也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且建模效率高于传统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微  张舒逸  杨婧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5-118
新基建通过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有效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制造能力.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向高科技、高质量转型有着意义重大.从新基建的背景与概念入手,分析新基建对中国具有支撑经济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供应链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拉动消费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的战略作用,以及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效应.最后提出促进新基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capital and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period 1990–2013. Four types of infra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electricity generating capacity, roadway, railwa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Using a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e find mixed support across time period and region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road construction in lagging regions in particular, the impact appears to have become negative under a program of ramped up efforts. The results resonate with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the invers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growth which posits a “crowding-out effect” of private capital whe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ecomes too dominant.  相似文献   

15.
黄燕 《科技和产业》2023,23(3):69-75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是分析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进行科学评估,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借鉴国内外优秀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企业视角的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对广西XX市XX区营商环境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与企业期望的理想水平相比仍有改善空间,在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需着力优化。  相似文献   

16.
某小区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施工难度大,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小区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保证了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欧美等国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形成的成熟的管理体制,如法规先行推动管输与销售、开采分离、监管制度变革以及成立地区交易市场等,对中国推动天然气产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结合中国天然气管网运营现状,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以及完善天然气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出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具体建议,推动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公平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18.
靳文虎  王伟  刘恒  马杰  赵威  韩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179-183
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培育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以数据中心产业链为例,通过分析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巨大的现状,以源头的电子信息生产企业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阶段、建设运行阶段和报废回收阶段为主线,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方法为切入点,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路径。通过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路径,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路径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园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住房条件、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5个方面研究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发现目前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治理资源、资金投入、劳动力结构、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维  胡颖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33-137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国家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桥梁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2011—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进口与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会显著促进中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但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强于出口,且东道国GDP增长促进了中国进口与出口贸易增加,其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大于出口;而东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对中国进口贸易限制作用大于出口,东道国与中国为邻国、与中国具有共同语言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会推动中国对其进出口贸易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