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光伟 《价值工程》2011,30(2):167-168
建设知名劳务品牌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劳务竞争力的关键。论文从市场营销学及经济学角度分析劳务品牌的内涵和特点,探析其对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并结合有关案例提出建设劳务品牌的具体思路,尤其强调要防范劳务品牌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3,(4):65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多渠道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编印了《引领劳务经济的"就业名片(?)全国劳务品牌建设成果实录》。本书主要收录了200/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交流展  相似文献   

3.
种夏 《中国就业》2006,(10):21-22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全县47.2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适龄劳动力27.47万人,富余劳动力11.7万人。在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过程中,济阳县坚持“内转”与“外移”相结合,有组织、有培训、有保障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出了一条由简单的劳务输出到劳务产业进而形成劳务经济的新路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以来,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次,累计达到13.3万人次,其中有组织地转移9万余人次;全县劳务经济年均收入达9.46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12,(3):30-31
薛城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铁道游击队故乡,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区辖6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420.5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近年来,该区以“创古薛劳务品牌,塑经济强区形象”为目标,精心打造了“薛城轮胎吊司机”劳务品牌,并荣获“全省首届驰名劳务品牌”和“全国优秀劳务品牌”,邵飞、孙福臣荣膺“全国优秀农民工”光荣称号,薛城区也被山东省授予了“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培育了“薛城大惠”、“薛城宏大”、“港口装卸”、“堆高司机”等特色劳务品牌,年输出富余劳动力4万余人,年创劳务收入近5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14,(6):7-9
按:日前,由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开展的"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圆满完成。该项目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申请贷款开展"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的就业服务子项目。为深入总结劳务品牌形成发展规律,探索劳务品牌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中国就业促进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指导下,结合多年在此领域的工作实践,对劳务品牌的发展历程、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形成了《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本刊进行摘要刊载。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和质量,年初,中国就业促进会研究制定了《中国就业促进会进一步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4,(6):7-9,49
正按:日前,由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开展的"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圆满完成。该项目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申请贷款开展"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的就业服务子项目。为深入总结劳务品牌形成发展规律,探索劳务品牌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中国就业促进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指导下,结合多年在此领域的工作实践,对劳务品牌的发展历程、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形成了《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本刊进行摘要刊载。  相似文献   

8.
冀琳 《企业导报》2013,(8):95-96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迫在眉睫。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打造劳务品牌,变人口包袱为人口优势,成为转移劳动力的新途径。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民族地区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构建劳务品牌提供了先天优势。因此,立足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走组织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品牌劳务之路,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劳务输出由松散型向有序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自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分析了10年来政府组织推动劳务输出、内转外输并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三个劳务经济发展阶段,阐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与引导,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14,(7):46-47
正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从"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的高度定位城市发展,把创业带动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地方特色优势,全力实施品牌梯次发展战略,创"肥城建安"品牌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天工桃木雕刻"品牌激励城乡劳动力就地创业就业,创"万"字头劳务品牌拉动异地和就地就业"双引擎",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有效劳动时间的大大缩短,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不仅造成了普遍贫困,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显得越来越急切。据辽宁省调查总队统计,2006年辽宁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1500元,比上年增加287元。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8%,占纯收入比重36.7%,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支撑点。本文基于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劳务增收,结合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从财政政策角度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围绕让更多群众吃上“轴承饭”,端牢“铁饭碗”,创新开展“临西轴承工匠”劳务品牌创建工作,锻造“临西轴承工匠”成为省级劳务品牌,有力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如今,“临西轴承工匠”已成为冀东南一张靓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3.
劳务经济在郧西发展中抢人眼球。2004年至今,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8.6万人次,年均转移11万余人、实现收入7亿余元,在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增效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30%以上,银行存款70%来源于农民储蓄。郧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全省阳光工程示范县”等称号,其发展劳务经济的做法,央视作了专题报道,并在全国、省有关会议上交流。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积极有序地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各地探索出了诸多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举措。内蒙古赤峰市长胜镇突出政府引导作用,以劳务公司为龙头,大力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返乡创业等途径,实现了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劳务品牌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劳务品牌的形成与发展,相对于商品品牌而言,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因为,劳务品牌除了需要具有商品品牌的质量、信誉和文化特质外,还需要品牌  相似文献   

16.
修海玉 《活力》2005,(4):16-16
东宁为我省重要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6万人。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贸工农并举,劳务经济形成特色,不仅向国内外输出劳务,也成为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吸纳县。截至2004年末,已累计输出、中转和吸纳县内外劳务人员5.8万人,3.5万名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创业,2.3万名县内非农人口及外埠从业者借此走上兴业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7.
去年,四川省巴中市通过采取“强化政府职能、规模组织就业、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沟通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106万余人,实现年劳务收入近40亿元,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劳务基地、以江苏南通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劳务基地、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劳务基地、以北京大安山煤矿为中心的北方劳务基地、以成都为中心西南劳务基地等五大劳务基地,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步伐,全市劳务产业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技能化、目标化、常态化、保障化”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泸县利用统筹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劳务输出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据统计,2007年,该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3.02万人,劳务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关,达24.36亿元,完成任务的130.27%。  相似文献   

19.
马全洪 《中国就业》2013,(11):24-25
吉林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重,多渠道、多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注重发挥驻外劳务机构作用,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深圳、广州、营口等农民工主要输入城市建立10余个驻外劳务机构,由省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明确职能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泰安市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共6个县市区,全市农村人口367万。近年来,泰安市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市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启动了"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劳务品牌创建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强化培训、跟踪服务等措施,大力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先后树立了"肥城建安"、"东平港务"、"新泰起重"、"宁阳泰山劳务"等龙头劳务品牌,全力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