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2008年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如何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础上融入宏观审慎监管,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对此,我国应在“巴塞尔Ⅲ”的基础上,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巩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以及损失估计自2007年3月22日以来,历时一年之久的美国次级债危机牵动着全球经济神经,目前依然尚未得以有效解决。全球各大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此次事件中受损最大的瑞士银行,损失高达184亿美元,目前该银行仍持有276亿美元的次级债,并存在800亿美元的风险敞口,2007年净亏损39.8亿美元。花旗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业如何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银行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银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金融监管制度、超前消费和自由经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结合国内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微观审慎监管在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方面的不足,暴露了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监管竞争过度、政策协调乏力、危机应对迟缓等问题。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与美国的监管体系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央分业管理银行证券保险、地方管理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个别业务的金融管理体制。文章分析美国监管竞争的形成机制,探讨不同监管模式下的监管竞争,阐述我国金融机构体制存在的问题,建议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分析了动态贷款损失拨备规则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西班牙实施动态拨备规则的模式和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能提高银行体系的风险缓冲能力和增强其稳健性,并可作为危机后抑制银行顺周期行为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措施的重要补充工具。文章认为我国短期内全面推行动态拨备规则的条件和时机并不具备,但我们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国内实施时间表相结合,适时改革和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前瞻性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3)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此次危机显示出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扩张、内生脆弱性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国家和组织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揭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遭受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出口疲软、外资撤离、房地产低迷等方面。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实体经济的下滑引起的银行体系信贷违约、国际资本抽逃、金融资产波动等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监管及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实现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部门自我膨胀,再加上没有进行风险调整的激励机制,导致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次贷危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但金融利益集团在金融监管法案通过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极力阻挠法案顺利通过。本文认为金融利益集团将会在法案实施过程中继续阻挠法案实施,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将会虎头蛇尾,难以有效预防下一次金融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反思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迭国家金融体制的某些缺陷和未来改革趋向.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各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继续推进金融综合化经营制度的实施;不断深化国有化金融机构改革;适应金融全球化要求,加快金融基础建设;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监管水平;继续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与薪酬激励;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轮危机中金融市场的信用和流动性瞬间发生逆转,危机冲击遍及整个银行系统、金融市场和实体.在危机中,市场参与者以顺周期方式行事,通过各种渠道放大了冲击,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效应造成市场和监管失灵.巴塞尔资本协议III引入一系列措施,使银行对顺周期动因更有弹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银行体系成为冲击的吸收者,而不是金融系统以及更广泛的经济风险的传导者.  相似文献   

11.
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动荡,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这次危机的侵袭.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遭受的损失似乎更为严重.面时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为稳定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保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作,有关国家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目前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有效和全面的改革.文章通过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荻 《资本市场》2013,(12):123-125
美国作为最早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市场业务的国家,在市场份额、认知度及发达程度均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有着更多的优势。从1991年起美国信贷资产转让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攀升,在2007年交易规模增大到近520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国金融体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贷款转让交易规模依然维持高位,为缓解银行流动性危机提供了渠道。欧洲地区信贷资产转让的交易规模走势与美国相似,但交易规模将近为美国的一半,其市场模式相对于美国更加突出体现出原有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李曜 《经济导刊》1999,(5):62-68
在最近两年中,韩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金融体系长期的结构性问题,1997年一些金融机构发生了破产危机,随后蔓延到产业部门。1997年12月,新政府成立,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根本性的金融体系改革措施:通过一系列金融改革法;成立了金融监管委员会,使其作为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所有的金融活动,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其中商业银行的复兴计划是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是围绕国内少数管理良好、财务安全的银行重建银行体系;同时允许外资更多地参与韩国的金融业,以便向韩国金融业提供资本…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金融监管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出华尔街自上而下对利润追逐的贪婪以及对风险控制的漠视,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在此次危机中扮演着不甚光彩的角色,其监管缺失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美国次贷危机告诉我们,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网络化的时代,现代银行业发展变化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金融监管是构建金融安全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应以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前车之鉴,警钟长鸣,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我国同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领域、对象及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弥补我国这类领域监管的不足,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使我国影子银行更加良好的发展,经济运行更加稳定,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美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银行体系实行双线多重的伞形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曾被认为是高效、完善、成熟的监管体制.但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却暴露出该种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漏洞.2009年,美国政府总结教训,提出了一套对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方案,其中针对银行监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对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促进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殷剑峰 《金融评论》2009,1(1):37-49
理解近20年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的最佳切入点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系统性下降。本文利用美国的资金流量表,分析了财富效应和信贷便利性对美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由此导致的美元信用基础的变化,以及复杂金融体系下包括中央银行和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美元信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此次危机不仅是美国居民过度负债的危机,而且也是美元信用基础坍塌、信用创造机制瓦解的危机——这意味着此次危机的持续时间或许会非常长。无论如何,全球经济失衡和当前的危机都反映了信用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另一种形式的“特里芬两难”:世界货币需求的增长和单个储备货币国维持货币信用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欧盟国家金融监管结构发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欧盟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根据金融体系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吸取金融及银行危机的教训,广泛重组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中央银行广泛参与银行业审慎监管,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欧盟层面的国际合作机制,其经验对于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并蔓延,先是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接着以金融创新著称的美国五大投行退出历史舞台,次贷危机已是愈演愈烈,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从传统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到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次贷危机将金融创新与衍生的脆弱性暴露无疑,金融监管缺失自然是责无旁贷.因此剖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思考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带来的借鉴和警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发轫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因此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港口行业概莫能免.而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