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保方保险欺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订立保险合同时和保险合同索赔时两个角度对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进而从保险欺诈的社会环境和保险企业的内部环境两个层面上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并就保险欺诈从社会防范和保险企业内部防范两个方面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险欺诈损害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保险欺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主要是相关法律的缺陷为保险欺诈留下空间.防范保险欺诈的根本措施是完善法律、加强执法力度以及保险业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董彪 《全国商情》2009,(6):113-114,112
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功能上而言,保险利益能够起到防止保险沦为赌博工具、防范诱发道德危机的作用.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了保险利益原则,学者则将保险利益理解为保险合同的生效要件或有效要件.但是,该规定及学说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没有区分保险利益在不同类型的保险合同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二是没有实质性地区分保险合同生效与有效、合同生效前后有效要件的不同.要弥补这些缺陷和不足,必须在理论上重新检讨并对<保险法>的相关条文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4.
重复保险制度在保险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是保险法的关键内容之一。但我国保险立法对于重复保险的规范较为简略,对重复保险合同的效力也规定得较为模糊。在对重复保险制度的意义以及重复保险合同相关学说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引入善恶意区分规则,对不同重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进行辨析;并借鉴国外可行的重复保险立法经验,将重复保险责任分摊方式从比例赔偿改为连带赔偿;多管齐下,防范恶意重复保险,以完善我国重复保险合同效力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与保险业务有关的欺诈现象也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保险机构欺诈案例进行调查,对当前保险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当前保险公司防治保险欺诈的主要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防范保险欺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宗礼  杨玫 《西部金融》2012,(4):70-72,76
美国的保险欺诈一度猖獗,保险诈骗金额约占赔付总额的20%-30%,不仅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严重侵害了广大投保人的利益。为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予以打击,其思路大体可以概括为:立法先行、政府推动、(保险)公司为主、行业联合、社会参与、共同治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反保险欺诈体系。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防范保险欺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迅速崛起。但是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行业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造成保险欺诈案件时有发生。保险欺诈不仅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扰乱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保险欺诈行为的防范与打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8.
论保险欺诈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险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保险欺诈已影响到保险业正常秩序.对于保险欺诈的深入研究无疑将对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本文在总结国内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保险欺诈发现率对防范保险欺诈的作用,分析了保险欺诈发现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险欺诈几乎是伴随着保险的产生而产生的,同保险一样,保险欺诈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还是保险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保险欺诈现象的泛滥引起了各国保险业的普遍关注。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对付保险欺诈。从欧美各国的经验来看,成立全国范围内的反保险欺诈机构是有效地防范保险欺诈的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这些机构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反保险欺诈组织机构的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给出了该机构可行性的具体化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欺诈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保险人和广大保户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险诈骗具有主体多元化、隐蔽性较强、犯罪黑数高、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防范保险欺诈的关键在于社会舆论正确导向;社会有关方面协作预防;保险行业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以及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