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会计监督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中的主要作法是提取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金和利用谨慎性原则确认损益,问题是存在着会计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目的是能增进理解表内和表外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信息,有助于评价与这些金融工具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确定性,但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完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会计监督与披露的建议是: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会计的反应机制;加强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2.
会计监管是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控制风险的积聚和传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地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会计监管,我国应完善会计准则以降低会计理论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冲突;推进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建立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实时控制;强化政府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中的作用;构建会计专业技术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产品的一种新的形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已经是我国金融业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根据衍生金融工具在A城市银行市场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传统会计在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上面临管理困难、监督不力的问题,研究A城市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适宜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新型金融体系,培养胜任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加大监督力度以完善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引入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进而有效地促进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我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经济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国内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进行分析探讨,阐述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衍生金融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对加强衍生套融工具风险管理,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本质及特点,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的终结,衍生金融工具出现.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量涌现,虽然丰富了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但却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事实上,上述问题己经引起国际会计界的普遍关注.国际上比较有权威的会计组织和团体,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己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来讨论和发布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我国会计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中去,但大多理论仅局限于对确认、计量、报告等问题概念上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越来越大。面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挑战,我国应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会计准则;重构财务会计要素;重新制定会计确认标准;采取多种价值计量;完善会计报表;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越来越大。面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挑战,我国应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会计准则;重构财务会计要素;重新制定会计确认标准;采取多种价值计量;完善会计报表;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督。  相似文献   

9.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兴起与发展给传统会计确认、计算、报告和披露带来强烈的冲击。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的目的,是以达到规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科理论,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的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对企业合理处理该项业务,降低会计核算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杠杆性、未来性、高风险性等特点,且其会计处理方式与传统财务会计有所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职业道德风险.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应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会计预誓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中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重视衍生金融业务的外部监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相互关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员工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明确将金融工具划分成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县,并就其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规范.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够县体而且准则内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难点,本文拟结合案例就公允价值套期保值金计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柱 《商业研究》2001,(9):156-158
作为金融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产生和运用,一方面,它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筹集资本和转移风险的工具,并为之创造在市场变化中获取利润的机会;另一方面,它给金融市场的宏观控制以及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金融合约,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披露带来了全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众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文章基于此主要研究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确认相关问题,以期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潘蓓 《商业科技》2014,(31):232-233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金融事业的深入,企业金融家为了规避市场上的风险,获取更大的利润,金融工具模式也逐渐由基本的金融工具发展成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工具,具有衍生性、契约性和未来性、杠杆性、创新性以及风险转移性等五大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会计风险方面必将不同于原来的金融工具。本文首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概述,然后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等三个方面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内容,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三个方面的会计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给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运作需要管理层进行一系列的策划和运作,其结果将会使企业产生各种不同的经营业绩.这些套期运作的管理活动及其相应的不同经营业绩应该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这是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对有关国际会汁准则、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实务进行研究和在我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衍生金融丁具套期会计的相关问题,并归纳我们在研究和调研中得到的启示和提出我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衍生出的一种投资工具。本文从会计要素定义会计计量基础、会计确认基础、财务报告四个方面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并且通过分析提出当务之急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制定准则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资本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占领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市场也日趋繁荣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这一概念也走入中国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也就是说,是在原有的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和衍生出来的,是在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工具上创新发展而来的新兴的金融工具和产物。现代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且以飞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发展。然而,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对应的金融计量方法,金融体系和制度却没有跟上,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在实际资本市场上的应用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内容的涉及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业所具有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产业因自身的特殊性存在,使其具有较高的发展风险,如何降低其风险,俨然已经成为了金融产业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本文中,笔者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到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面临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改进思路来对其衍生工具进行设计与选择,促使其能够在产业建设活动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以此来提高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以及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市场成为必然。然而我国的衍生金融市场与国际相比较是相对滞后的,采用何种计量模式来适用中国市场是需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特别是有关其会计计量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样才能尽快建立及健全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及实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