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向公众提供政府财务报告,是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透明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具体而言,应当从报告目标、报告主体、会计基础、核算范围等方面对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逐步建立我国的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但是,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应当采用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重整——基于财政透明度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完备的政府会计体系与财务报告制度是实现财政透明度的重要基础条件,而重整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则是改进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核心环节之一。全面反映政府绩效性受托责任和合规性受托责任是重整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两条主线,具体思路包括有效整合政府财务报告的组织主体和逐步采用基金报告主体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阳光财政的内涵所谓阳光财政,从狭义上说就是财政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广义上来讲,阳光财政不仅包括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更包括财政决策、财政监督等内容,涉及整个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社会契约理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众是委托人,政府是受托人。公众将公共管理任务委托给政府,政府有义务履行公众所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有义务将责任的履行情况告知公众。  相似文献   

4.
政府报告制度:公共支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充分披露政府财政的合规性、透明度和受托责任方面的信息,政府报告成为社会公众评估政府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方面“做得怎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公共支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一、政府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陈宙 《经济论坛》2007,(6):134-135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政府财政危机以及私营部门革新成就示范效应的影响下,许多西方国家掀起了以降低政府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的受托责任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开始重视产出,重视绩效,重视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分析,直接面对公众顾客负起责任,受托责任链条由政府——政治官员——公众,变为政府——政治官员——公众和政府——公众,增加了政府直接面对公众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代关于透明度的社会含义是与公共领域和生意场上的诚信联系在一起的。增强透明度可以使经济中交易成本最小化,成为预防腐败和增强公共责任的前提条件。财政透明度是良好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但财政透明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员负起责任的一种方法。财政透明度由此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和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也把它视为宏观经济稳定、政府良治和财政公平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政府审计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出发,认为履行监督职责的政府审计机关同样属于受托责任方,故而从剖析政府审计工作的优越性入手,分析了政府审计效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政府审计发展战略;转变审计理念,扩大审计职能认知;完善审计过程公开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三项策略以提高政府审计效能、践行审计受托责任。  相似文献   

8.
财政透明化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财政透明度是民主社会中更为广泛的公众知情权和政府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财政透明度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对财政透明度的基础理论分析,认为财政透明化作为政府治理变革的核心,对于政府治理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性影响。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更多领域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就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政府治理再造,  相似文献   

9.
财政透明度是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财政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提高财政透明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透明度程度仍然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基于此,提高政府财政活动的透明度和效率,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共识和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公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推进,中国也亟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通过前文与英国预算信息公开的横向对比,我们可以向其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增强预算的法治性,为预算信息公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公共财政必须是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政府的权力是公众赋予的,权力的行使又需要通过纳税人提供的税收来解决,为此政府必须接受公众的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