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滇 《时代经贸》2008,6(8):86-8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要目标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要目标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为了探索制造业转移的转移方向和策略,本文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能力的理论基础,建立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制造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要素,其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资本要素、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协调配套能力、自然资源要素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转移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个重要发展趋势,这次国际转移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制造业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具备哪些优势?中国应以何种战略吸纳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该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承接国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工资水平、政策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是影响该地区承接国际转移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吸收国外投资与承接国际转移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冯飞 《发展研究》2004,(10):14-16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国际制造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轮转移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二是产业分工在跨越国界间的形成;三是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专业化继续深入必然带来产业的集聚和转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制造业也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不断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伴随着东部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开始往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以服务外包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席卷全球.我国沿海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烟台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烟台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是:从战略高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托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政企合力,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使两者相互促进;加快成立并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以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以价值链的产业分解和区位重构为特征的新一轮调整,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加快浙江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文章认为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必须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作为首要的突破口,以跨国公司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国际性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悄悄降临,这一次新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由于新技术发展导致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而是由于新的技术革命导致制造业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掀起的所谓"再工业化"实质是要抓住新一轮制造业的大变革,占据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恢复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目前制造业产值虽然超过了美国,但就我国制造业总体水平来说,一是技术含量还不够高;二是处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还停留在工业化初、中期的状态,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相去甚远。能不能抓住新的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机遇,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赶超,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快速提高、迎头赶上的关键,如果抓不住很可能就要继续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应对的思路与策略,应该试着找出一条制造业提升、变革、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型产业体系构建、战略性先进制造业选择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匹配模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高端人才造就、服务创新推动、市场环境打造等方面大胆探索,深化改革,积极响应与投入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4.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1995-2004年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并且对制造业进行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体系结构与实施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经济是21世纪主导的经济模式。在服务经济社会,制造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商业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和现代管理系统是服务型制造实施的基础,需求管理、能力管理、企业网络和风险管理是实施服务型制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Many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xperiencing large and growing level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labor. However, the larg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inflows of migrant workers on host economies focuses exclusively o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is gap in the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migrant‐induced productivity effects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of Malaysia. Importantly, the Malaysian case is typical for many Asian economies where, next to high skilled foreign workers, large numbers of migrants consist of low skilled workers that are employed in host economies on a temporary basis. Using detailed industry level data for the period 2005 to 2009, we find that both high skilled and low skilled foreign workers generate positive productivity effects in Malays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identify a strong presence of industry heterogeneity, as the effects of foreign workers, in general, and low skilled foreign workers, in particular, are pronounced in labor and assembly intensive modern industries with a strong export focus. This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workers for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laysian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such, our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new input to the debate on the role of low skilled foreign workers in process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laysian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外品牌汽车激烈竞争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质量不高、技术落后等问题。本文开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的研究,明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从自主品牌汽车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潜在优势和外部威胁等方面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行了SWOT分析,结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典型代表的成功经验,分别从技术策略、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市场策略和管理策略提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是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制造”要摆脱困境,在作好委托生产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