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2,(17):54-57
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领海和管理海域的中国,海岸线漫长而且海洋文明历史悠久,海底沉船、文物不计其数。从近海到远海,这些沉睡在海底的文物因水下考古队而重见天日,一次次地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和中国古代文明在蓝色海洋中的辉煌。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城市,大海孕育着这座城市的蓝色产业和海洋文化,蜿蜒730多公里海岸线上港湾交错.引领青岛走向蓝色、走进蓝色,而这片蔚蓝之下则蕴藏着青岛与海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王欣  王勇森 《走向世界》2011,(23):10-12
青岛,是一座朝气蓬勃、年轻时尚的现代化城市,它以开放和高速发展的经济闻名,以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和奥帆赛享誉全球……在这座建置只有120年历史的年轻城市里,生活着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人,在外地人眼中,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青岛人。就像北京人代表着最北京的北京,上海人代表着上海味的上海,青岛人骨子里的性格特点也实实在在地反映着青岛,举手投足间,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未来发展最大的增长点是蓝色经济。最广阔的舞台是海洋。当前,青岛正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从蓝色硅谷到西海岸经济新区——胶州湾畔串起一条美丽的蓝色项链。我们,看到了青岛的蓝色未来。  相似文献   

4.
青岛石阶路     
徐崇德 《走向世界》2008,(24):68-75
著名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可以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如果把青岛的市区比作一本打开的书,那么,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就是书的主题内容,而石阶路就是内容中的一个个细节.石阶路延伸着这座城市的交通网络,也点缀着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景.  相似文献   

5.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1,(29):38-39
在青岛,如果说中山路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变迁,那么青岛饭店,无疑见证了青岛餐饮业的发展历程。不管岁月怎样流逝,那个红火于中山路的青岛饭店、那些排队买青岛大包的场景,是老青岛人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在过去,青岛饭店是上流社会人士出入的高级场所,现如今伴随着城市改造,它搬迁到香港路,  相似文献   

6.
春上青岛     
方童 《走向世界》2013,(20):78-79
<正>如果在春天,与青岛"相遇",那么你是幸运的。想来,能够欣赏色彩斑斓的城市,拥有无以言表的满足感,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不要妄想这里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般的景色,春天的青岛,是充斥着饱满色彩的图画,明亮到人们的情感都跟着丰富起来。天的湛蓝、树的果绿、瓦的红艳、樱的粉嫩、海的碧青、沙滩的金黄……把你知道的颜色在这座城中找出,便是完整领略青岛风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未来发展最大的增长点是蓝色经济,最广阔的舞台是海洋。当前,青岛正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从蓝色硅谷到西海岸经济新区——胶州湾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的长安大街、上海的中山东一路、香港的干诺道、广州的沙面大街……每座城市,总有那么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作为标志,青岛也不例外。青岛的路,很有特点。正南正北的路不多,而且几乎每条路都是一个地名,仿佛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汇聚在此——这是外地人来到青岛的第一感觉。初次来青岛的人,一定对老城区里曲曲折折、忽上忽下的道路印象深刻,依山顺海而建的青岛,顺势而上便是山,顺势而下便是海,那些镶嵌着欧陆建筑的美丽街景往往都在这一上一下之间,醉人于无形中。只要在这些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就会被这里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就会被徐徐吹来的清新海风和怡人的阳光所陶醉……青岛,一座散发着万种风情的城市。而她的路,则是最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13,(4):2
青岛,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海城帆,壮丽而秀美;欧风华韵,沐古而纳新。青岛现辖6区4市,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总人口870万。青岛曾成功举办2008年奥帆赛,目前正积极筹备2014年世园会。曾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世界银行评选的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等美誉。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正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加快推进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  相似文献   

10.
王欣 《走向世界》2011,(26):32-35
大众对艺术的追求、对文学的欣赏,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 随着市民对文化需求的提高,青岛文艺演出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蔚蓝青岛》到《蓝色畅想》,从青岛音乐节到国际小提琴比赛,从交响音乐会到茂腔柳腔,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青岛是座充满意境的城市,风情万种在青岛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错落有致的德式建筑,蜿蜒整洁的道路和清新的空气,让你流连;有人说,青岛是座醉意朦胧的城市,啤酒花飘散着的香气氤氩在城市的上空,与这座城市的夜景一样,令人迷醉,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青岛这座闻名中外的海滨旅游城市里,市南是她最具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城区,其天然窠赋持续延展铸就的风貌和品位,成为这座城市引以为豪的经典缘由,也是百年来世人对青岛赞不绝口的美感出处。同时,市南也是最能体现青岛宜居幸福的城区。这里有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就让我们走进文化市南,感受这里的多彩生活。  相似文献   

13.
徐崇德 《走向世界》2009,(20):82-85
著名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可以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如果把青岛的老城区比作一本打开的书,那么,青岛的老楼就是书的主题内容,而老楼上的塔楼就是内容中的一个个细节.这些带有塔楼的老楼,宛如一颗颗镶嵌在山海之间的璀璨明珠,将城市装扮得风姿绰约,异彩纷呈,汇成了青岛这座欧韵城市的恢弘乐章.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王勇森 《走向世界》2011,(35):52-55
绿色宜居的青岛,曾多次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政府的善治、经济的增长、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发展,令这座城市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城。对“幸福城市”感受最深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化、亮化、美化,那些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愉悦着人们心灵,提升着城市品位,让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做青岛的港口城市,在这个只需飞行 1小时10分钟就可到达韩国的海滨城市里,生活着大约10万韩国 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城市风景和卓越的人居环境, 愈来愈多的韩国人正在将投资与居住的触角伸向这里。目前,青岛 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韩国人居住最集中 的中国城市。这座城市的经济正迅速吸纳着巨额韩国资金,这座 城市生活的也正吸引着更多的韩国居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做青岛的港口城市,在这个只需飞行1小时10分钟就可到达韩国的海滨城市里,生活着大约10万韩国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城市风景和卓越的人居环境, 愈来愈多的韩国人正在将投资与居住的触角伸向这里。目前,青岛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韩国人居住最集中的中国城市。这座城市的经济正迅速吸纳着巨额韩国资金,这座城市生活的也正吸引着更多的韩国居民……  相似文献   

17.
李逢玲 《走向世界》2011,(2):8-9,22
青岛的人杰地灵,带给这座城市很多惊喜与自豪,同时回报世界更多的精彩与感动。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在这片热土上,风雨兼程地走过了110个年头,伴随着青岛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崛起,城市的发展又给南车青岛四方股份这个古老的品牌企业不断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激励着一代代四方人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相似文献   

18.
最美青岛人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2,(23):76-77
我们常说,青岛是一座拥有大爱的城市,那是因为这大爱之情已经融入到青岛人的骨子呈、血液中。早已数不清有多少令人感动的事情发生在这座海滨之城,当我们将青岛的优秀志愿者个人及团队一一列举出来时,才发现,“大爱”早已成为了青岛最温暖的名片。  相似文献   

19.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2,(29):30-31
即使是在今天,也没有人会忘记2008年,一次奥帆赛让青岛站在了世界的面前。而青岛理应为2014年欢呼,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是青岛继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后举办的又一大型国际盛会,这一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将在青岛举行。当绿色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方向,2014年园艺盛会,蓝色海岸线,绿色世园城,青岛将用一个漂亮的转身,完成向绿色青岛的完美转变,迎来最美的青岛。  相似文献   

20.
王一如 《走向世界》2014,(25):84-89
提起“青岛”,你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画面,一定是大海。这座城市与大海紧紧相连。海是大自然赐给青岛最珍贵的礼物,也是青岛人最引以为豪的财富。甚至青岛人的骨子里、血液里都有海一般的澎湃激情。他们如大海一样,热情奔放,宽容善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