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转化,即矛盾的主要方面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经济、民生、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文章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作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内容,紧紧牵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经济、民生、生态等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美好生活需要富含市场机会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标志着中国即将迎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即新时代人民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物质需求变成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多方面的需求。但是,需求层次提升的同时面临的是供给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而影响供给水平的直接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的不充分,所以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科技的有效供给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之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将向全面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产生新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准确读懂新时代的新矛盾,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演变基础上辨析中国新旧矛盾转变的现实依据及内涵意蕴,尤其是新矛盾的具体表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期在国研智库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就如何理解和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了深刻阐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如今,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偏高的水平;恩格尔系数降到30.1%,距离"富足"标准,只有一步之遥;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7. 5%下降到2016年的4.5%,202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消灭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期待相比,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社会事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中也强调,"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蛋糕的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科学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上国家议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立现代供给体系为主线,将其分解为金融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商业网络体系、企业精神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旨在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我国今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如何实现贫困人群的精准脱贫是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核心内容,并从思想脱贫、教育脱贫、产业脱贫和管理脱贫的角度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水平的进步与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美好生活方式的倡导,已然成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题中之义。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大环境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亦是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之路。  相似文献   

1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2015年以来,天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改革对消费提质扩容作用逐步显现,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热点持续升级,另一方面企业活力有效激发,消费业态创新转型,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有效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对标先进地区,本文在比较分析北京、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促进天津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以来,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应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包括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走质量兴农之路、改革国家补贴政策、紧抓农业科技革命契机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一直被经济学界拿来与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进行相比较。供给侧结构性理论实际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改革理论与解决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要求。首先通过比较与分析发现,两者在理论基础、核心政策主张与主要任务等方面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提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的创新,因此,要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就要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为背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宁波杭州湾新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杭州湾新区与前湾新区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2021年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以服务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管理,全面促进消费,以“链长制”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经济体系,加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新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供给侧改革"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十九大也再次强调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了适应这一政策,缺乏活力、产能落后的企业推出市场竞争,促使其转型向创新领域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找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文章从共享经济的特征和现状入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共享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正确路径。自提出两年多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各个地方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对株洲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经验归纳之后,深入剖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方性困惑,从而提出株洲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