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自动化及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无人值守变电站及大集控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变电站作为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随着变电站主设备综合自动化水平、无人值守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辅助设备的技术层次提升要求已愈来愈强烈。就新的管理模式下无人值守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的建设的重要性,系统设计的范围以及设计辅助监控系统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大的应用。电力系统中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大力推进使用,变电站是电网中很重要的部分,它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综合水平的高低。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国内不断的应用,本身的辅助设备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要求也在提高,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无人值守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进行研究,仔细分析了建设原则等,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500kV变电站已经具备了无人值守的技术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500kV变电站的运行效率,我国500kV变电站将无人值守与运维一体化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成为500kV变电站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500kV变电站无人值守与运维一体化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500kV变电站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卢杰 《科技转让集锦》2011,(4):43-43,45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实现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普及工作,这在确保供电安全、稳定进行的同时也加快了对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与此同时,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普及也对运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很好的完成此项任务,势必会对供电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损害其社会形象。本文首先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管理工作的技术措施、设备巡粳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措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无人值守变电站集中监控的系统信息处理存在有三大难题:信息量大,不便监控;不同厂家不同设备,信号不统一;及不利于事故处理.目前主流监控系统ON2000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系统较为高端,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无人化无法完全实现;备用通道无法配套等,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保证无认值守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我们工作重点.在此探讨无人值守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信息处理的以上问题及技术应对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有人值守值班变电站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随之出现的无人值班变电站不仅满足了操作中的高度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自动化,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变电值班模式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发展的电力企业中,作为组成电网主要部分的变电站,建立无人值守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文昌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能力,文章根据海南电网发展和电力系统改革的要求对文昌电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改造与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8.
陶洳桦 《消费导刊》2014,(10):205-205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重庆电网的日趋坚强。2013年底,重庆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完成了所辖地区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改造工程。文章通过介绍变电站均实行无人值班后的管理及运行情况,探讨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新型管理模式,认为新运行模式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证安全生产,实现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变电站被建设,无人值班变电站作为未来变电站的发展趋势,其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持无人值班变电站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下面提出一些设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在增加,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供配电在各个领域也向自动化、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不间断供电的目标发展。部分电力用户尤其对不间断供电的要求更为突出。通过WBT-31A/03微机备自投装置在某变电站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其在设计、安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1.
使用廉价的office中内置的教据库,作为监控系统的基础库保存各种变电站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然后通过对这些变一站的模拟量、数字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变电站的各种操作,如读写定值、维护数据库、观测运行状态、遥控遥调、统计报警等等。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需求,达到系统自动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各网局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调整操作快而准、减少变电运行员、提高供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建设成本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电网和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是今后电网发展的方向,为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新建的变电站均应按无人值班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辛丽娜 《中国电子商务》2010,(8):254-254,256
近年来,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综合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试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该文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调试工作,提出了自动化调试中的注意事项,并对站端监控功能及远动功能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网络不断增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跟高的要求,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变电站,其运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因此对它的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集保护、控制、检测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做到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既让变电站设计简捷、布局紧凑,又让变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现状,提出应用远程教字视频监控与图像识别技术有利于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介绍了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和识别过程方法,指出图像识别系统融入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还处于一个研究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多数变电站使用的传统防误系统由于数据不能实时更新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导致变电站倒闸操作效率不高,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一套新型的变电站可视化在线防误系统,该系统对所有信息实现实时传递,同时还实现防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机的联动结合,是一套涵盖面广、完整的电力安全保障系统,真正的实现了“五遥”功能.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进一步提升电网防止电气误操作水平,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同时降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综合管理成本,切实提高各站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农村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水电现代化管理的技术基础之一。农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微机型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远期目标,是为了能逐步建成农村水电企业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及时为中低压电网的规范管理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质量,最终实现中低压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管理科学化。近期目标是为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提供一种能达到减人增效的基础技术装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自上而下统一规划进行,其设计方案必须服从地区电网自动化规划的需要,应围绕它在规划中承担的任务来进行。本文从农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及配置、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和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过去电力系统的各个变电站都有人值守,可以对直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因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出现的异常现象,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电力系统推广无人值班变电站,虽然调度中心可以通过远动通道获取变电站运行情况的实时信息,但是对于直流部分只能得到少量的重要信息(包括:遥信量--充电机交流电源故障,充电机故障,直流绝缘接地,直流电源电压异常;遥测量--控母电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电网体制不断进行深入改革,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十分符合当今发展情况,我国智能化电网已经步入建设阶段。随着我国电网领域不断升级,变电站运行水平也有所提高,在电网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变电站技术也不断向智能化迈进。变电站主要是一种能过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工装置,它不仅是连接电力用户和电厂的重要中间环节,还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变电站在供电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又缺少实践经验,在其运行维护方面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对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尽早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将其及时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为此,主要针对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维护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维护管理中的要求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成为当前电网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发现监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对无人值班站有效而全面的监控。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从监控系统的组成、运行状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改进监控系统的运行,减轻监控人员负担,更有效的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