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光纤放大器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已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它具有输出功率大、增益高、噪声低和频带宽等特点。本文从光纤放大器的原理出发,对光纤放大器在有线电视系统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使广大的读者能对光纤放大器在有线电视系统的原理与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测速和测距精度,有效手段之一是在星载统一测控应答机上采用嵌套环路结构的载波跟踪环完成相干载波提取。由于利用了相干本振补偿多普勒频移,必须考虑输入相位噪声对本振相位噪声的影响。为了准确预测环路输出相位噪声性能,对环路中各部件贡献的相位噪声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噪声源,运用信号流图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对应的环路相位噪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输入信号功率条件下的环路输出相位噪声功率谱,与实际电路的测试结果对比,证明了该环路相位噪声模型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型能提高环路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多波长光纤控制相控阵天线系统。此系统采用可编程色散矩阵(PDM)和开关光延迟网络(SODL)串接的方法,PDM控制扫描波束的仰角,SODL控制波束的方位角,实现了波束的全方位扫描。此系统与传统的点对点传输系统相比结构大为简化,激光器的数量和光纤链路的数量大为降低,但是对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系统的插入损耗和噪声性能给出了估算的结果并提出了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进行分布补偿的方法,使系统的实用性更为增加。多波长光控相控阵系统在高性能雷达和通信网络中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简化连续相位调制信号的相干解调,提出了一种四进制连续相位调制方法。在发送端,信号调制器根据发送的前后两组比特信息从一个预先设计的基带信号集合中选择对应的基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该调制方法使信息码元由基带信号某一时刻的绝对相位值表示,当完成相位和载波同步后,在接收端其接收处理和传统QPSK信号一致,可以直接使用IQ路的采样值解调信息比特。仿真表明,调制信号的相干解调误比特性能与QPSK信号的相干解调相同。由于调制信号具有准恒包络和连续相位的特点,更适合应用于使用非线性功放的功率受限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光纤已被广泛研究作为在分布式阵列天线系统中向远程天线传播参考信号的有效手段。分布式阵列天线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由不同天线接收的参考信号遭受由光纤长度变化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相位偏差,造成天线间的参考相位不同步。提出一种基于光纤的分布式阵列参考相位稳定方法,基于光纤的反馈回路来监控相位差,使用对称布置在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上的移相器来连续地补偿相位差,实现了天线之间参考相位误差的有效连续补偿。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解决了分布式天线阵列光纤长度变化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相位偏差,当光纤分发10 MHz参考信号时,测试可得分布式天线之间的剩余相位误差小于±0.02°。  相似文献   

6.
这里给出了以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配合TI公司的DA转换器7524和优质低功耗运算放大器2335设计的相位信号发生系统,实现相位在0~3590变化,频率在1~50Hz可调(经测试可达到60Hz)。系统由单片机实现控制与显示功能,通过模数转换芯片TLC7524CN把经放大器OPA2335AID放大后的两路正弦波信号,送入示波器进行测量,测量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分辨率精确到10,并加入键盘与LED显示功能,使得系统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微波本振源在微波转发设备中是一个关键部件,在现代转发设备中采用大规模单片锁相式频率合成作为本振源,其输出谱线相位噪声直接影响到微波转发设备的输出谱线质量。文中对微波本振源相位噪声进行了描述及对它的几种相位噪声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微波本振源环路总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以及锁相环的环路带宽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8.
赵梦茹 《商》2012,(19):123-123
光纤光栅是光纤通信领域继光纤放大器之后的又一个重大设计。本文基于实验室的理研究论平台和实验制作平台,调研了光纤光栅的应用背景及最新发展趋势;对光纤光栅的反射、透射特性中相位、时延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9.
利用阶跃恢复二极管的强非线性特点,设计了一个输入信号频率100 MHz、输出信号频率0 .9~1.4 GHz的梳状谱电路,经开关滤波器电路处理后可以实现6个单频点输出。梳状谱电 路经 优化设计和调试,以较低的驱动功率实现了模块高稳定输出。在-55℃~+85℃工作温度范围 内、输入信号功率0~+3 dBm条件下,梳状谱电路驱动功率为20 dBm左右,测试模块输出信 号功率变化小于1.5 dB,附加相位噪声劣化小于1 dB。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应用Pd/c-稀土金属/离子交换沸石复合催化剂在激光器运行中对激活媒质CO2的再生,有害气体NOx的还原,使激光器在连续工艺过程中,气体成分基本不变,从而提高了激光输出功率和放电的稳定民生,在HGL-84型2kwCO2激光器上,一次充气的有效密封时间由50h提高到200h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信号初相与多频率合成信号包络的关系,提出利用初相调整的方法来优 化合成信号包络,从而提高功放的功率利用率。仿真分析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 很好地降低合成信号包络的最大电平,使合成信号包络尽可能在放大器的线性范围内,从而 有效抑制了交调和互调成分以及谐波成分,提高了功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周期相位栅格的塔尔博特效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毫米波频段18合1封闭腔全息准光高效功率合成网络。采用了相邻半周期相差π的特殊周期相位栅格,置于垂直于栅格的零场区域的金属壁封闭了合成网络,解决了辐射损耗和电磁泄漏问题。基于光学标量衍射理论算法仿真的衍射图样与目标场对比得到的适应度函数,以基因算法优化得到相位栅格,并以变宽波导阵透镜物理实现。在37.5 GHz,功率合成网络实物测试的效率为81〖WT《Times New Roman》〗%〖WTBZ〗,与电磁仿真的89%基本相符。准光功率合成网络可由一维扩展至二维,合成效率与阵元数、阵元间距无关,可实现毫米波及THz频段的大规模数量器件高效功率合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子转换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采用DCF光纤的喇曼放大器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组成的混合放大器在DWDM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喇曼光纤放大器的光纤长度、泵浦功率的选择,使得混合放大器的总增益达到一定的平坦度;并分析设计了增益均衡器,让混合放大器最后的总增益达到更高的平坦度。  相似文献   

14.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多极点响应的放大器闭环工作时很容易产生自激,因此,为了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必须进行相位补偿.相位补偿的作用是利用补偿网络来改变放大器开环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增加负反馈放大器的相位裕量.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用于跳频通信系统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该放大器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同时又能实现高功率的稳定输出,低功率输出大于0.25 W,中功率输出大于4.5 W,滤波器衰减损耗小于2 dB,谐波抑制大于48 dB.介绍了VHF跳频发射机系统,包括逻辑电平转换单元、调制环单元、射频环单元、频率合成器单元和功放单元;着重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高功放线性度的特殊方法;给出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硬件电路设计过程.最后,对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指标完全达到系统设计要求,并有所提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精密微波衰减测量中,出现了一种双相位调制新技术。它使以前的调制副载波方法得到新的突破,从而导致一种自动精密衰减测量系统。本文分析双相位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一个按这种技术设计的自动精密衰减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7.
A320系列机组的通讯要求是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已知相位关系的正弦波或方波信号.ADI公司的AD9852DDS芯片提供这种信号.为实现同步,用户可以控制REFCLK与EXTI/OUPDATECLK上升沿之间的时序关系.这令所有DDS采用相同的系统技术工作,其与各DDS的技术相差小于±1.因此,A320机组的通讯使二者同步.对于DAC输出滤波失配引起的相位误差,AD9852的可编程相位调整特性可以抵消这种失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信噪比下连续相位调制信号的极化合成,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符号检测技术的极 化合成新方法。通过把解调和极化合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在基带上完成了通常在中频 上实现的极化合成过程,避免了连续相位调制信号在低信噪比下载波相位跟踪困难的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合成效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小于0.3 dB。  相似文献   

19.
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输出频率分辨率高,换频速度快。但合成信号频谱中存在着固有而严重的相位杂散,即小数杂散。本文分析了小数杂散产生的机理,推导了小数杂散的数学表达式,并首次给出了三位小数时实测的小数杂散大小。文中还给出了一种高频谱纯度的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系统框图及性能指标。数据表明,本文所用的相位补偿法在合成器整个输出范围内,对小数杂散有45dB以上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2与cpld(epm7128slc84-15)结合,采用ddfs(直接频率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构成一个波形稳定、精度较高的信号发生器.单片机控制频率、幅度步进,cpld集成了大部分电路,系统大大简化,输出波形可以在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闯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