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中国的入世承诺对外资主体进入的影响在人世承诺中,中国正在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合资证券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金融中介服务业。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开放了资本项目(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国政府承诺允许合资证券公司在中国境内依据其业务范围提供中介服务,这是一个具体范围的承诺,与证券、银行市场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证券业今后的发展问题特别指出:证券业开放与证券市场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参与国内证券业务,属于WTO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2.
《经济》2002,(1)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入世意味着加大对外开放,我国政府作了什么承诺?现就主要行业的对外开放承诺,汇集如下: 证券业的承诺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特别指出,证券业开放与证券市场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参与国内证券业务,属于WTO服务贸易范畴。具体来说,就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入世5周年,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从此全面开放,这意味着平等国民待遇下的中国后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金融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两者关系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牛丽静 《经济》2005,(3):72-73
中国人世承诺:关于证券业的开放,前三年外方在证券公司中的股权上限是33%,五年内放松到49%。2006年就是最后期限。而从2004年12月11日起,外方的股权上限随时可能放宽到49%。  相似文献   

5.
刘建辉 《经济》2007,(1):60-62
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金融业开放协议占据很大的篇幅,主要包含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方面内容,分别设置了银行业5年、证券和保险业3年的过渡期.现在保险业开放程度最高,银行业其次,证券业开放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入世为期5年的保护期截至2006年12月11日结束。为了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并对全面开放后的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管理,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1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11月28日,又公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7.
<正>依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金融开放所引发的“利益之争”、“国家金融安全”之争已成为舆论的焦点。尽管近期国有银行海内外上市热潮滚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消息频频,但业内外都明显地感受到外资介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进程开始受到阻碍。中国的金融开放实际上已经度过了改革的突破期,进入到了胶着状态。《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是政府及中资银行保护者态度的一个缩影。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引入正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证券业开放与证券市场开放两个范畴的区别与联系。证券业开放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由世贸组织管辖,指本国允许外国证券经营机构自由参与国内证券业务。证券市场开放属于资本流动范畴,一定程度上与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相联系,指本国允许外国投资者自由买卖国内证券,基本上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显然证券市场开放范畴要小于证券业开放。本文研究时将证券业与证券市场视为同一范畴对待,理由是开放证券业也必然涉及证券市场开放问题。  相似文献   

9.
股事提示     
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我国证券业对入世的承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二是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三是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四是加入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鸣晓  黄晓娟 《时代经贸》2007,5(9Z):201-202
根据入世规则,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开放金融业,中国已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也已对外全面开放。由于外资银行所具有的一系列优势,从长远来看,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在某些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股权控制、抢占中间业务和农村市场、申请金融产品专利欲限制中资银行的使用、阻碍了民营银行的发展等。为了消除外资银行带来的不利因素,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张燕华  付丽芳 《当代经济》2007,(19):126-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于2006年12月11日实施.该条例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享有国民待遇的开始.受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屡有尝试却屡屡受挫.从中国人寿在美国被投资者集体诉讼到中银海外反欺诈案表明走出去战略的重置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张燕华  付丽芳 《当代经济》2007,(10S):126-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于2006年12月11日实施。该务例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享有国民待遇的开始。受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屡有尝试却屡屡受挫。从中国人寿在美国被投资者集体诉讼到中银海外反欺诈案表明走出去战略的重置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淑燕 《经济论坛》2007,(20):118-120
一、引言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银行业则是一个国家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12月11日,加入WTO之后银行业的五年过渡期宣告结束,中国履行入世承诺,银行业将从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4.
<正>国内证券公司也许即将迎来一番惨烈的鏖战。就在2006年12月5 日前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之时。中外投行的交火并非始于今天, 只不过即将迎来的场面可能会更惨烈一点。 2005年,高盛证券掌控高盛高华,里昂证券把持华欧国际,大和证券吞并海际大和,瑞银集团收购北京证券,美林证券入主华安证券.JP摩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面对众多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作为金融业核心的银行业必将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如何应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法律问题,是各类银行特别是商业性银行应予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公司治理、银行并购、监管法律体系、外资银行平等待遇、银行破产、存款保险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建辉 《经济》2007,(2):60-62
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金融业开放协议占据很大的篇幅,主要包含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方面内容,分别设置了银行业5年、证券和保险业3年的过渡期.现在保险业开放程度最高,银行业其次,证券业开放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7.
曾可逸  雷栋 《当代经济》2006,(24):112-113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面对众多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作为金融业核心的银行业必将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如何应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法律问题,是各类银行特别是商业性银行应予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公司治理、银行并购、监管法律体系、外资银行平等待遇、银行破产、存款保险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按照入世金融承诺,将最终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地域、客户、审批等方面的限制对外资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中国金融业将出现新的竞争格局。文章立足于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对外开放和金融混业经营这一背景,就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监管改革的关系问题提出作者的一系列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家》2006,(3):F0002-F0002
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稳定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中旬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金融机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高层次的研讨会。根据WTO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开放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开放性投资的同时,也会集聚巨大的歼放性风险,从而对中国金融业安全构成威胁。鉴于此,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教授、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白钦先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曾康霖教授等与会专家分别就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达成协议,中国承诺“入世”后二年外资银行可为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全面开放:外国金融公司允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33%.三年后增至49%:外国股票包销商可在合资承销公司33%的股份。于是有人认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指日可特.从而产生恐慌.以为外资银行会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