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襄阳已经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并建立了完整产业链和部分配套设施,对襄阳市产生了内部和外部的正向效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技术、资金和独立性的难题,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将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结合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成果,分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发展困境,旨在找到借助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动力机制,集群的动力包括生成动力与发展动力.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源自资源禀赋、社会文化、政府支持、企业间的柔性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其发展动力来自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集群学习效应、凝聚效应等方面.对产业集群生产与发展动力的研究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北汽车产业的区域集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总结了湖北汽车制造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产业集群为重点战略,发展湖北汽车制造业,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集群效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中国市场》2010,(3):62-64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已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日趋显现。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产业集群模式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为其发展提供依据。本文以物流产业集群的效应为出发点,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的特征,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总结了湖北汽车制造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产业集群为重点战略,发展湖北汽车制造业,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只有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原因,应从人才、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制定强化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生产率的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区域内技术创新和形成品牌优势。要走出一条适合辽宁省省情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从辽宁省自身区位、基础设施、开采、加工等产业、产业园区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角度选择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扶持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产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我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内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上升,促进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二者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及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的蔓延,集群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汽车产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跨区域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和嵌入型全球创新网络,才能使自己最大程度的掌握具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在充分了解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集群创新开放度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以保定市汽车产业为例实证研究创新开放度对集群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和综合效应;才能够总结出在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适应未来保定汽车产业发展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汽车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竞争力有效方式与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现状,指出目前优势与不足,同时借鉴外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使政府、企业合理分工。促成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后续力。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在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区位商和空间基尼系数分析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从整体情况看,上海汽车产业的区位商一直在1以上;从LQ系数上来看,说明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程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已初具规模,高于全国水平,并且集群化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快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应提升品牌价值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及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纵向整合汽车产业链并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抢占自主品牌市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中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该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社会化资本。任何生产活动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进行,未来市场的竞争不局限于自然资源、区位资源等低级生产要素的竞争,而更强调在高级生产要素上的争夺,谁能够获取高级生产要素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作为高级生产要素之一的集群社会资本状况是讨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外部元素。重点梳理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描述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它表现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的集聚.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群集群效应的产生条件,指出要发挥产业集群规模经济、集体效应、溢出效应等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产业的相关性与支援性.  相似文献   

14.
屠凤娜 《现代商业》2011,(3):106+105
学习效应在产业集群中的产生有其自身的条件以及必然性,同时学习效应对于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建立在这些条件优势的基础上。学习效应不仅直接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集群创新优势的发挥,为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浙江、广东等地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或紧密或松散,或采取多种协作方式进行集群化灵活运作,产业集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和低交易成本优势,集群企业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从供应链视角来看,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集群化运作有明显的供应链理念痕迹,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趋向是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产业集群的运作思路是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来组织集群中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历史上,长春市1953年第一汽车厂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汽车产业曾经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一汽集团为核心的龙头产业,但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进行汽车产业链条整合,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成为目前实践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动力机制。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于资源禀赋、社会文化、政府支持、企业间的柔性合作等多方面因素推动,其发展动力来自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集群芦皇整璺、聚居效应等方面。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探讨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指出良好的服务业支持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相关服务支撑产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整合作用,是作为浙江经济特色和优势所在的浙江产业群进一步发展,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物流产业集群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博弈视角下,通过对物流企业间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的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引入政府监管机构,构建出政府约束下政府和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构建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规模效益显著等特征.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汽车产业空间布局逐步聚集,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汽车产业区域格局历经了重大调整,产能优化、专业分工、竞合共生、生态构建将成为未来区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