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资源是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自然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目前来看,我国自然资源法律还存在"缺""散""旧"软"等突出问题,亟待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推进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用系统完善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梳理自然资源领域规划历史演进和现状,分析问题成因,找准自然资源领域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提出统一规划体系下"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领域规划顶层设计的建议:(1)锚定功能定位,以"两统筹"落实"两统一";(2)凝聚规划合力,构建两大规划阵列;(3)强化基础作用,明确空间规划约束形式;(4)统筹规划管理,完善规划体系传导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健全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既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文章在分析我国传统自然资源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健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几点思考:(1)准确界定资源管理监督职责与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2)合理分配各类自然资源使用权;(3)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权责;(4)依法保护资源使用权权益,完善资源流转制度;(5)协调自然资源部与其它自然资源治理主体的权责。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解决权利交叉、缺位等现实问题,是有效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支撑。文章以盐穴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法理学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解析盐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研究发现,盐穴等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应以地下空间所有权“肯定说”为法理逻辑起点,突出地下空间作为独立物权客体的法律地位。在归纳总结我国盐穴储气库建设运营实践三种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盐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产权体系不完整、权利行使无依据、权利类型相冲突等问题,从强化土地、矿产、地下空间等多种资源协同利用的角度,提出协调盐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产权关系的政策优化建议:(1)明确盐穴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独立于采矿权;(2)厘清采矿权人行使地下空间使用权的条件;(3)畅通采矿权转让、租赁、废弃核销等机制;(4)探索盐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陆法体系的发源地,法国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了先进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法国官方网站查询获取法国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领域最新的管理体制和最新的法律规定。法国自然资源资源管理的特点:一是法国自然资源管理相对集中,二是法律制度完善,三是重视自然资源产权,四是重视社会民众参与。启示:(1)做好自然资源领域立法;(2)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3)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人和使用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实现空间治理的首要任务。在系统梳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仍需处理好"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的体系博弈、"空间规划"与"非空间规划"的地位博弈、"长期规划"与"短期发展"的错位衔接、"发展弹性"与"空间刚性"的双向博弈、"三维管理"与"二维控制"的管控思维博弈等五个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1)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理清各类规划定位与分工;(2)强化法规支撑,尽快出台法律法规依据;(3)统一时序安排,强化规划技术和工作方法创新;(4)创新管控方式,强化开发建设管理方式转变;(5)创建"三会一机构"协调议事机制,促进规划方式多维参与。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梳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理论辨析为改革提供思路和抓手。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系统观建立了"价值-体制-产权-利用"的递进式分析框架,对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产权改革面临6类主要问题,包括产权不完整的持续性、委托代理问题、整体性治理不足、行政管理的路径依赖、市场机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观未普及;同时,从价值目标、体制机制影响、绩效评价闭环三个维度为产权制度改革理念提供了理论阐释。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推进,包括建构二维产权制度体系、建立新型委托代理关系、推动管制赋权、优化市场与政府关系,以及促进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转型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是否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需求与挑战,寻求相应的应对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不仅具有转化为法律制度的需求,而且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管制要素从生态环境转向生态空间,管制权利从旁落转向衡平,管制体系从管理转向治理。研究结论:在借鉴国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生态空间"概念及其用途管制政策转换成具体法律制度的应对路径:(1)树立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空间的法律理念,以支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2)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以保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机制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立法采取的是以资源构成要素为法律调整对象的立法模式,目前尚 处于单项法规为基本特性的法群状态。现有法律具有宏观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等四个特性,主要建立了权属、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许可审批制度。现有法律制度仍存在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矛盾交叉和管理权限不清等问题。建议尽快制定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法和修改完善现有单项法律。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善产权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是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法治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文章以《民法典》颁布后产权制度变革为契机,结合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自然资源部组建后面临的新任务,逐层剖析自然资源与传统产权标的的异同,明晰自然资源的性质特点与分类,厘清资源与资产之间及相关产权之间的关系,提出界定自然资源产权、科学规范相关经济法律关系,强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所具有的公权与私权双重性以及适用部门行政法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文章提出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思路:(1)明确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与赋权方式;(2)坚持物权法定,将自然资源产权及相关权利纳入物权体系;(3)科学设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4)产权设置目标方式体现公权与私权双重性;(5)实施差别化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制度;(6)促进产权依法自由流转,推行资产化、资本化管理;(7)发挥综合管理优势,协同做好产权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海洋渔业法律体系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海洋渔业法律体系的建设走过了50年的历程,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已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这一法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渔业贸易制度法规体系,尽快填补法律空白,是我国海洋渔业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通过厘清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系统关系,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评价为主要内容,从创新主体、创新路径、创新实现和创新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框架体系:包含"综合指数—分指数—指标"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三级评价体系,以期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家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质公园建设对于助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大发展,为精准扶贫、长效致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但还存在法规与政策体系不完善、资源产权关系不清、自然资源资产尚未开展确权登记工作等问题。建议:(1)建立地质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2)建立完善地质公园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3)发挥好世界地质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引领作用,讲好地质公园的中国故事,加快法规制度标准政策体系建设;(4)建立地质公园建设资金长期支持机制;(5)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渔业法律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证我国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作者根据当前我国渔业法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从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明确责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渔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优越的海洋创新环境有效助推了其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制定与实施、法律完善与保障、平台搭建与扩展,机构管理与统一四个方面总结了加拿大海洋创新体系的经验,以此提出优化我国海洋科技体系创新的四个方向:(1)增强海洋事务的政策统筹以及集中管理;(2)修正海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补充立法;(3)发展海洋科技的创新平台和多元主体;(4)提升海洋研发的资金投入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国外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是一体的,自然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形成法规—规划—实施管理—评价—法规一套动态的自然资源管理流程,使行政管理真正科学、有效。国外自然资源公共服务针对自然资源管理者、使用者的需求来提供,主要有财政资助、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三大类。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启示:(1)扩大自然资源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2)建立完善自然资源公共服务政策和体系;(3)加强自然资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4)在完善基础数据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加强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9.
构建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准确、系统地获取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基础数据,掌握区域内自然资源间的规律,是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也能为政府管理自然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文章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陆表自然资源观测体系的构建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观测技术架构等问题,提出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框架:(1)以区域为单元开展区域内自然资源要素间耦合作用研究;(2)构建系统调查-观测试验-预测模拟-监测评价的“四位一体”观测方法体系;(3)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同步观测和个体-景观-区域多尺度的协同转换观测;(4)构建包括观测站点布设、观测对象和指标体系、观测方法体系、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观测数据存储分享平台所组成的整体顶层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理论分析及管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作用机理及管制策略,助力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自然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的联动效应;(2)阐明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以及用途管制客体之间的关系及管制作用机理;(3)明确"生态底线"导向的直接用途管制与"精明增长"导向的间接用途管制方式并行的管制策略。研究结论:建议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实施机制,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要与其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制度的统一设计,强化实施自然生态空间管控质量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