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不足、贫富差距过大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对GDP核算体系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对GDP缺陷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从综观各位专家学者对GDP的态度出发,再结合自己的观点,陈述对GDP缺陷的辩证思考。从环境核算、资源核算、财富总量、社会经济福利、非市场经济、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政策法规、人为因素等方面辩证地研究了GDP核算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现行GDP核算存在缺陷,必须建立绿色GDP,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以反映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绿色GDP在国外已有较成功的实践,我国也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和实验。不过绿色GDP核算方法尚待完善,不能夸大其在反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就可持续发展而言,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表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指标GDP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一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此要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在对传统SNA的改革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是绿色GDP法和构建卫星账户法,在核算上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其难点是对环境资源的估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3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具体核算制度及实践研究的发展包括GDP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等,其他相关研究的发展包括国民大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非市场生产核算和非正规部门核算等。最后指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对如何在SNA(2008)的框架下创新和发展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绿色GDP核算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视了资源和环境。河北省成为我国绿色GDP试点之一,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解决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河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并运用其对河北省2003年绿色GDP进行核算,提出了河北省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非市场服务定义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难点和现行核算方法的缺陷,指出,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消费者效用进行核算,能更准确的反映为获得非市场服务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能更好的体现消费者福利的实现水平。  相似文献   

7.
非市场产出核算不同于传统产业产出核算,这是因为非市场活动主体本身特征及服务特点所决定的,为了正确核算非市场产出,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价值指标与国民经济核算保持一致性原则;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分析需要的原则,操作的可行性与核算方法的正确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来看GDP,对于理解、完善GDP核算,打破GDP崇拜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GDP的定义、核算方法、作用及改革GDP核算的思路,提出了设立实体GDP和虚拟GDP账户的设想。GDP的核算方法存在逻辑主体不一致和缺乏对生产关系的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设立两种账户的根据在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可以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劳动可以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实体GDP主要统计生产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虚拟GDP主要统计非生产劳动所分割的新价值。  相似文献   

9.
GD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存在两个方面缺陷:既难以精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情况,又无法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GDP这两个方面的缺陷与经济理论的建构有内在关联,只不过是经济理论缺陷的外在反映。经济理论的缺陷则是由于经济理论在建构之时以洛克的自然状态下利益天然同一性作为经济人活动的时空背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绿色GDP核算在理论与方法仍存在许多争议。理论层面,对绿色GDP核算概念与功能存在认识误区。技术层面,实施绿色GDP核算存在着以下难点: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市场定价困难;环境降级(损失)价值难于计量;统计方法还不成熟,缺乏基础统计数据等。  相似文献   

11.
对绿色GDP和传统GDP的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的今天,作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之一的绿色GDP备受国人青睐。传统GDP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总量的核心指标,绿色GDP是衡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不能以绿色GDP替代传统GDP在经济统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衡量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尺度,但是从福利和幸福的角度来看,它却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本文就针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不足,重点讨论了衡量福利和幸福程度的指标构成及其计量方法,进而提出了以GNH为核心、以GDP为辅助的二者有机结合的国富衡量新框架。  相似文献   

13.
正确合理地确认和核算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收入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认为,地勘单位收入确认与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和谨慎原则,诸如收入不实、利润虚增、不能正确反映风险等。指出,各项收入应按不同方法予以确认与核算。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以“正常价值”为标准来确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如果存在倾销,就以此为依据确定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税率。但是发达国家对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其“正常价值”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针对我国的反倾销都指控我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对我国应采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条件下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这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对此提出了若干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关景灵 《全国商情》2008,(1):126-128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的凸现,环境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要点.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在传统的GDP核算上,为减弱GDP对各地经济建设的过强影响,中央试图实行绿色GDP核算.但由于自然资源、环境要素的成本难以估算,所以,绿色GDP核算一时难以推广.本文试图利用广西近几年的GDP数值、有关的污染数据,对绿色GDP核算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绿色GDP是GDP的补充和完善,体现了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从一些国内"绿色GDP"项目试点省市调查了解到,"绿色GDP"核算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困难很大。文章分析了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难点以及产生这些技术难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某些经济业务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与其实质内容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会计核算中为真实反映这类经济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之重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间接测算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作为反映金融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重要基础,是衡量金融发展与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而FISIM核算方法是确保中国FISIM产出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本文以SNA(2008)中参考利率应充分反映存贷款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两种因素为依据,选用账面价值参考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加权参考利率分别核算FISIM产出总量、存款FISIM产出和贷款FISIM产出,对比分析不同参考利率核算的FISIM产出变化状况,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对金融业增加值及GDP的影响.研究发现,账面价值参考利率核算的FISIM产出与金融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较高,但其未全面遵循参考利率应兼顾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的相关建议,忽略了期限调整的关键,致使中国FISIM核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核算的存款FISIM产出产生负值,且与金融业增加值、GDP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存贷款加权参考利率能够较好地体现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其核算的FISIM产出与GDP关联度较高,但其核算的存款FISIM产出、贷款FISIM产出波动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经济活动核算,一方面应明确交易主体,从而对双方同时进行核算,以从宏观上体现两的经济状况变化;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交易主体的交易意愿,以反映不同经济主体的活动特点及流量性质。只有如此,才能全面真实地揭示一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规律和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0.
GDP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即使在进入"后GDP时代",在没有一种更为优越的核算指标替代它之前,GDP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之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确立了GDP核算指标。可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GDP指标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都不可取代。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肯定了"GDP万能论"。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且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GDP也概莫能外,因此,对于GDP问题,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视角来看待,客观的评价它,能动的改造它,有所取舍的利用它,由此可见,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指标确立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历史的考察,对搞好我国当前的GDP核算工作,推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革新,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