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198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探讨教育回报率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数据显示,女性和男性的工资差距呈扩大趋势。使用Heckman两步法估计明瑟教育回报率表明,女性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而且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扩大。机制研究表明,国有部门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小于非国有部门,从而导致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小于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源自非国有部门,而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源自低学历女性和男性工资差距扩大。此外,女性占比较高的半白领和白领职业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小于女性占比较低的蓝领和白领职业。综上,有关部门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降低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距,减轻对女性的职业隔离。  相似文献   

2.
《商》2016,(13):83-84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的数据,研究教育回报率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经典明瑟(Mincer)方程比较我国教育回报率在各个地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依据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学历、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对教育回报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健康状况、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对教育回报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语言学家特别重视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研究,并且对于英语中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语言学家一直将女性视为言语歧视的受害者,将其作为研究的焦点,但是却忽视了在英语中,也存在一定的男性偏见现象。在研究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将性别歧视局限于对女性的歧视,或者将对女性的歧视归咎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男性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因此,本文将从男性用语角度分析英语中存在的男性偏见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城市经济转型时期人力资本回报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Mincer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的估算结果显示 ,中国城市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低 ,但这一回报率在不断上升 ;职工工资收入达到最高水平所需工作的年限在下降 ,工作年限的边际回报率在下降 ,尤其是女性工作年限的边际回报率下降速度更快。在 1986 /1987年 ,广东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比湖南和四川高出 30 % ,而在 1993/1994年 ,广东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比湖南和四川高出 70 % ,表明地区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在扩大。令人费解的是 ,广东省的教育回报率并不高 ,尽管在这期间广东省男女两性的工作经验回报率大大下降。文章还发现 ,无论是工资性别歧视 ,还是职业性别歧视都似乎存在于中国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中  相似文献   

5.
薪酬分配的性别歧视是现代职场中常见的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性的,属历史范畴;也有经济性的。本文分析了女性比男性收入少的诸多原因,并引入检测歧视的模型,再利用供求分析图对男女性工资的高低进行了分析阐释,科学解释了收入歧视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杨春会 《中国科技财富》2010,(4):150-150,125
男性和女性社会分工和角色的不同导致了性别差异。性别的差异又在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性别歧视现象,进而在语言中体现出来。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语言中。本文概述了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体现,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商》2015,(48)
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也在凸显。社会上一直存在"读书无用"的观点,而且近年来在河南农村大量中学生辍学务工现象令人担忧。本文利用明瑟收入方程,分析2012年河南省农村以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分析教育对于收入的回报率以及城乡教育回报率的差距。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与个人收入高度相关,而且这种教育回报效应在城镇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修正的Mincer收入方程,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类型及年龄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培训的收入回报率高于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职业培训对较年轻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促进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应首先唤醒农民工对基础义务教育的重视,激励企业加大对年轻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培训投入,搭建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的职业培训平台,为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对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第二期全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作了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人力资本等因素外,性别对个人收入存在显著影响,性别既通过教育、晋升和行业等对个人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也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缩小两性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国家在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为妇女发挥能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第二期全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作了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人力资本等因素外,性别对个人收入存在显著影响,性别既通过教育、晋升和行业等对个人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也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缩小两性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国家在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为妇女发挥能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有明确的规定女性与男性有平等权。由于女性在生理上与男性存在差异,而且依据社会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占据主导,导致女性在劳动关系中还存在歧视。首先解释什么是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所涉及的主体,然后结合人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国内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例,一个是在招聘的过程中被歧视,一个是当招聘单位知道主办方招聘的为女性的时候,都找各种原因进行拒绝,针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将国外对女性在劳动关系中进行保护的方法列出,从而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对我国提出完善性别歧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13年中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相关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农村居民,女性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差异在农村更为严重。教育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最严重的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了50.51%,提高农村女性劳动者的参与比例和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性别歧视问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由来已久的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大学生就业时将会遭遇更为严重的性别歧视。本文将从企业成本,统计性偏见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三个角度来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加剧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且从政府,男性,女性以及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这四个角度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圆的一个大问题,而女性就业比男性更加困难.影响城镇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的原因是:城镇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传统观念对城镇女性就业的影响,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执行的不到位等.应进一步完善保障城镇女性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倡导新型的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加强时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的监督与管理,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女性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就业呈现出非正规化的趋势,通过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分析并对劳动就业中的几个关键数据整合处理,得出女性就业非正规化趋势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纠正性别歧视的机制,以期为实现男女平等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从收入不平等现象出发,认为教育回报率之间的差异也是造成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Mincer(1958,1974)工资方程的基础之上,利用最近的抽样调查数据估计了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并对城乡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总体上来说我国教育回报率近年来有所提高,但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教育回报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认为,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教育质量,普及真正的义务教育,才有可能减缓目前城乡收入分配过分拉大甚至极化的趋势,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洁 《商》2014,(9):226-226
本文通过对女性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女性的教育回报,其中宏观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微观层面则是从其对家庭的影响上进行阐述,并与男性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即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较高主要是其在社会效益以及个体家庭的贡献上远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到年龄歧视,这让本就遭受性别歧视的女性雪上加霜。文章首先从女性就业时、晋升中和退休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就业年龄歧视现状,然后从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国家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和自身素质低等方面剖析了原因,进而从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完善法律法规、减少企业聘请女性成本等角度提出了对策,为缓解女性就业年龄歧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性别歧视问题由来已久。由于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经济利益等的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十分严重。这为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两性的平等发展设置了障碍。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谋求改进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舒平 《商》2013,(9):36-36
本文将从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入手,探讨就业性别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进而从一般观点和理论层面对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就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针对政府、企业、个人分别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