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洋  小兵 《商界名家》2005,(10):38-40
他的风光灿烂是一个传奇:25岁,杨元庆才毕业进入联想的年龄,他已经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成了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他的毅然离职是一个秘密:在2000年.已经被世人认定为华为一把手任正非的接班人的30岁的他和华为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5年春秋 郭为再造了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 杨元庆已成千亿量级统帅,郭为只是百亿量级少帅。 5年未来 郭为欲以一场乾坤颠倒的大赌盘 能否谋定一场时空倒错的大赢局。  相似文献   

3.
早就听说了联想在与AOL“谈婚论嫁”的小道消息。但是,从联想新当家人杨元庆嘴中有板有眼地说出来,还是第一次耳闻。据说,日前这位少帅对新闻界表态,“我们已经与美国在线公司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合作谈判,不过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没有签定任何合作协议。具体的合作计划估计将在未来几天里宣布。”  相似文献   

4.
2005年.杨元庆独当一面地驾驶着联想这艘超级IT战车在国际化征程上披荆斩棘,高歌猛进。人们曾担心并购IBM后的联想会不会消化不良.担心闯荡全球的“少帅”稚嫩的肩膀能不能招架市场劲敌的乘机围剿……所幸的是.杨元庆主政联想.高举整合的大旗.循序渐进,奇招迭出,在两种肤色。两种文化、两种机制中渗透磨合,平稳过渡.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折射出常人难以捉摸的睿智和高超。”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这是柳传志对收购IBM PC一周年成果的盖棺之论.也是对杨元庆全球新政元年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5.
联想赶考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杨元庆在2006年11月联想集团第九届大中国区核心顾委会上的演讲题目。每每在这样的场合演讲,总会令这位“少帅”激动不已,因为台下的听众来自他一手缔造并奠定其在联想地位的“大联想”渠道体系。两年多之前,在风景秀丽的青城山,他还力挽狂澜稳住了这一体系。青城山上的杨元庆,胸中一定汹涌澎湃。只有他知道,如果青城山上不欢而散,对他意味着什么。半年之后,联想宣布收购IBM PC之时,人们才得以想见,青城山上杨元庆内心所经历的,是怎样不足为外人道的“尖峰时刻”。“险峰”,是的,从中国这片根据地,到纽约、巴黎、新德里……杨元庆主导和推动的这一惊世并购已经走到哪里,将会走向何方?已经42岁的杨元庆用了“险峰”一词,多少能流露出他此时的心情。“这件并购案的意义用‘伟大’二字来形容不会过分……它的勇敢、智慧以及过程中的每一个篇章细节,都将被经济管理教科书作为案例记载下来。”杨元庆的老师、联想缔造者柳传志当初曾对并购持保留态度,但后来,相信“世界是平的”、只需“踩实5步”的年轻人说服了“踩实20步才撒腿”的老人。蛰伏完成稳定过渡、虚位引入专才、深耕激活国内市场,都为联想的国际化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一方面,没有发生类似其它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大意外”,令杨元庆“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甚至“相对乐观”并不能掩盖国际业务持续亏损,国内市场仍在反哺国际的局面。接下来,更深的水位、更大的风浪在前方等待着这艘航船,跨国并购三年见分晓的规律像一块石头矗立在前方。联想没有退路。对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没有现成的路径,所有的人都既可能是先驱,也可能成为先烈。柳传志评价联想的“贸工技”路线与华为相比,是在从平稳的南坡爬“喜马拉雅山”。业内人士在谈到联想的国际化时,却用了一个“撑竿跳”的比喻,“能跳得最高,也最具难度”  相似文献   

6.
《商界名家》2006,(10):13-13
推荐理由:姜是老的辣。一场收购.“华为教主”任正非将另起炉灶的李一男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以清理门户的名义.对有辱师门的徒弟进行惩罚.古往今来,人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持一种平衡,也叫秩序。不过.任正非自己在公开场合声明。华为将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李一男及港湾的团队。果如其育。任正非真令人生畏生敬。  相似文献   

7.
李传涛 《创业家》2013,(6):91-94
任正非说,轮值CEO,能让下面的干部感到安全,能够团结的人才多了除了胜利还能有什么结果?但是不是好还要过几年才知道。低调的华为CEO任正非5月9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行首次媒体见面会。任正非召开新闻发布会本身,甚至成为新闻。4月28日,任正非刚刚通过内部邮件形式回答了外界对华为两大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8.
这家中国旗帜型企业总是善于以某种似曾相识的方式,演绎这"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十年10年前,今天的联想集团刚刚迎来新生。联想2000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向杨元庆、郭为两位少帅分别授予大旗,宣布从2000年5月开始,联想将业务分为互联网相关业务及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两个方向,并以此分拆重组为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集团。  相似文献   

9.
华为立宪     
任正非的内心苦结 尽管还未到修宪的10年之期,但在2002年初时,任正非就向《华为基本法》的几位起草者提出,希望能够提前修宪。 “之所以要修改《华为基本法》,不是因为它坏了,而是因为现在需要补充新的东西。我们不能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杨  相似文献   

10.
焦点     
《商界》2007,(5)
杨元庆在美国“复出”亲征在戴尔创始人迈克·戴尔去年强势复出之后,又一位电脑业“元老”重新披挂上阵。4月3日,联想集团表示,集团已成立新的“消费单元”,主管全球消费类PC和其他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业务,董事长杨元庆“暂时”兼任该部门的直接负责人,亲自指挥团队在全球征战。伴随着杨元庆的复出,联想做出了和老对手戴尔相同的决定——抢夺个人消费市场。而戴尔的决心,也是以其创始人迈克·戴尔的强势复出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联想:通往中国IBM之路 去年在杨元庆接过联想帅印后,联想宣布向服务转型。杨元庆表示、随着IT硬件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IT服务已经成为国外众多大企业的又一重要利润增长点。他明确表示,在中国走IBM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联想在未来3年的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科技》2014,(9):10-1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  相似文献   

13.
“让昕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2009年开年,任正非向华为全体员工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以唤醒华为久违的地头力。  相似文献   

14.
在迷茫和踯躅之时,杨元庆拨正了企业的经营坐标;在质疑与非议之际,杨元庆完成了"蛇吞象"的跨国并购;在防守与进攻的关口,杨元庆发动了公司的战略转型。伴随着一场场精彩大幕的成功升起与浩然落下,人们看到了杨元庆搏击IT泡沫破灭寒流的硬汉身影,领略到了杨元庆抗逆金融危机的非凡胆识,听闻到了杨元庆阻击PC市场萎缩的铿锵脚步。昔日的"联想少帅",在横刀铁马和战火纷纭之中已历练成开疆拓土与运转乾坤的沙场健将。  相似文献   

15.
任正非试图把华为从“狼性组织”变为“狼狈组织”。他通过《华为基本法》,以一个人的思想聚集一群人迈向一个目标。他以全员持股制度保证了华为15年的繁荣。当他意识到很多企业垮在管理难关,他抛弃“中药偏方”改吃“进口药”。至今,华为的成长仍系于他一人的胆识与能量,这位老英雄还能主宰新华为吗?他正在经历自我革命的苦难历程,同时他感到危机正向华为走来  相似文献   

16.
任正非 《商界》2008,(10):62-64
华为是一只令人敬畏的狼,而当群狼之首任正非都喊“冬天来了”时,相信全中国的企业家们都会暂时放下手中的签字笔,静下心来竖着耳朵听听。他总能对冬天先知先觉,成功地踏冰而去。2008年7月,在华为优秀党员座谈会上,他再一次呐喊了:“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全球化是一场‘绞杀战'”,他号召华为的精英们要“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最担忧的是“发不出工资怎么办”?那么,让我们仔细倾听一下,任正非是如何就冬天的话题与内部精英交心的,又是怎样号召团队应对“绞杀战”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27日,一条关于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华为公司人事变动的爆炸性新闻出现在媒体上: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等高管即将离职,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子任平顺利接班"让路"。报道言之凿凿:接近华为高层的知情人士证实,任正非有意将33岁的任平引入华为核心管理层EMT(经营管理团队),并让女儿孟晚舟接任公司CFO,而这遭到了公司多位高管反对,"在今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当任正非意欲引入任平进入EMT时,反对派高管与任正非的矛盾爆发,反对者包括董事长孙亚芳、分管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的徐直平等"。  相似文献   

18.
人物     
<正>任正非:华为面临的困境和宝马公司一样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这种类似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面孔     
《市场周刊》2009,(1):6-6
杨元庆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PC产业面临更大挑战。而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以及CEO阿梅里奥为联想制定的战略“非常独特”,2008年12月2日被《福布斯》以“为联想制定完全与众不同的战略,向传统理念和疲软市场发起挑战”为由评选为“2008年度商业人物”。联想集团中国区对此事未发表公开评论。  相似文献   

20.
面孔     
《市场周刊》2009,(5):6-6
张近东 据报道:《财富》200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近日揭晓,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电器懂事长张近东凭借卓越的领导力和责任感晋升其中,同时荣登该榜单的还有任正非、杨元庆、马蔚华、王建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