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汪熙 《总裁》2008,(11)
我国房地产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逐年攀升,深入研究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在总结国内关于房地产泡沫问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进行文献综述和探讨,然后分析泡沫的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和泡沫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其危害和预防措施.从多个视角出发审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同题,并且针对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为政府提供了政策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有严重危害,我国房地产存在泡沫,应加强房地产泡沫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引发了关于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房地产业不仅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金融业的安危,如果房地产业存在泡沫,将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因此,对于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既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对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提出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升温,房地产价格一路走高,我国房地产经济中的泡沫现象开始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和发展将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理的探讨将对消除房地产泡沫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本文在房地产泡沫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列举了我国目前房地产泡沫具体表现,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杨柳 《企业技术开发》2011,(8):25-25,36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引发了关于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房地产业不仅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金融业的安危,如果房地产业存在泡沫,将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因此,对于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既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对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对其基本价值的连续偏离,是一种对个人、社会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有严重影响的经济现象。房地产泡沫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会酿成经济危机。纵观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可以看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将是有效化解我国房地产泡沫危害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8.
刘炳南  王磊 《基建优化》2007,28(5):129-131
从199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平稳增长的周期,在1998年2002年,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在抵消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房地产业的兴起也引起了房屋价格的持续上升,尽管国家出台了旨在抑制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且效果已经显现,但房产价格与土地价格仍然继续上涨,且各地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经济泡沫现象.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现象,本文将从概念分析入手,结合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的一些指标进行对比,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一些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泡沫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房地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在部分地区和省市,出现了典型的地产泡沫现象。本文介绍了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及其表现形式,并从土地投机、政府失败和权力寻租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福利分房结束、住房商业化后,房地产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警惕,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及扩大化。本文首先对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做出分析,接着对房地产泡沫危害性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房地产业也有了飞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也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带来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价格泡沫上,与此同时,国家货币政策的也要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控,以此来保证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平衡国民生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业运行健康与否,不仅关系房地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为了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程度进行测度,本文依据国际上通用的指标评价法,首先选取了六个单项指标进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测量,之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六项指标提取主成分,计算我国房地产泡沫指标的综合得分。其结论是:1998年以来,单项指标泡沫程度高低不等;综合指标值在2003年和2010年较高,说明房地产泡沫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物质社会中,房地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代表财富的物质,所有关于房地产业的任何价格浮动或者是泡沫的产生,都可能对银行金融体系,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另外,银行有关房地产业的监管措施或是政策制定,也都有可能通过其特定机制影响房地产的价格和泡沫的产生。本文从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金融风险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及房地产业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旨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而且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导致泡沫的行业之一。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会加剧房地产经济的波动,严重的泡沫现象将会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甚至整个经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我们要打出一套组合拳。随后相关部门频频出招.如一记记重拳砸向房地产泡沫,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个人的声音一直以独特、“另类”而令人瞩目。他揭房地产市场黑幕,批房地产业人为炒作与虚假繁荣,疾呼给房地产泡沫灭火。他就是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处在绿色景气区内运行,但是,局部过热和结构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房地产业向何处去,备受世人的关注。本文从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新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许会有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必梁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172-172,175
房地产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会给人们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要使我国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重蹈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海南房地产泡沫覆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在经济浪潮中发展壮大。但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加上金融危机、房市泡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房地产业资金链严重短缺,投融资不断陷入僵局,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房地产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房地产融投资的新策略,寻求房地产业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场所,是居民生活消费的载体。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房地产业势必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县域房地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它的发展受当地政治、经济、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迅速转型等都要与房地产业同步发展。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下面仅就县域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尤其是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如何将县域房产经济做大做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从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形看,炒房之势业以形成,房价虚高摆在眼前,房地产凸显的泡沫毋庸置疑,这要求政策层面上必须有所行动和控制,重点在打压地产泡沫和投机、改革土地拍卖制度等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国际上抑制投机性购房的各种政策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迪拜危机”中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全球影响,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