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分析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和困境,认为应采取诸如继续加强征信宣传、加快征信立法进程、构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长效机制、搭建信贷服务平台等措施,以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作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决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积极推动,精心谋划,与萍乡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合作备忘录》,联合召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江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发展的意见》,迅速启动试验区建设工作。试验区建设以来,逐步建立了以共享政府部门信息为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更新机制,形成了“央行、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多方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截至2013年6月底,已为6119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10家金融机构共培植中小企业350家,其中培植达标A级信用企业329家,试验区贷款余额49.56亿元,同比增长52.87%,与2010年7月启动之初相比,增幅高诀311.97%.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及企业自身条件限制等,主要是银企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在人民银行推出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征集的项目和中小企业数据库功能,提高信息质量,实现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与贷款卡管理系统对接,创新"以用促征"的征集模式,搭建银企高效融资平台,开展信用培育工程,建立信用孵化培育机制,实施基于征信背景下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长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陕西中小企业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实践角度探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指出现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市场体系中,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贷款满足度,而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和“征信+信贷”模式是其实现的有效方式。“征信+信贷”的核心是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其作用机理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征信功能,通过完善公共征信系统和引入社会征信机构,重点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对接效率问题;二是依托征信体系建设成果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紧密围绕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一个体系、两个试验区、三个融资试点”为主要内容的“1+2+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一定成效.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健全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健全信用信息服务机制,完善信用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宣传.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融资难。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所有制岐视、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认识、现行信贷政策和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办法的缺陷、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贷款的高成本性、信用的缺失与担保体系的不健全等,都是重要的原因。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国有商业银行既要切实改变以“出身”论优劣的传统观念,辩证地看待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改革信贷管理办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又要通过建立新的银企关系,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并积极参与发展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9.
基于盘锦市2009~2012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盘锦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积极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巩固政银企协作的长效机制,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近年来人民银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通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研发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不仅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整合、运用的长效工作机制,而且探索了以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方式,赢得多方认可和支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小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提高对诚信的正确认识,建立运作便利、制度完备的征信体系,大力发展规范的信用关系、信用工具与信用中介机构,是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途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结合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现实状况,提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哲 《西部金融》2012,(3):51-54
本文总结了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逐步增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步降低,金融机构优质客户流失加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急迫的任务,发掘和培育中小企业客户将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市场开拓点和未来市场竞争的生存点,而这一切必须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本文从中小企业信息征集、征信系统的推广及应用、产品创新、取得的成效等四部分内容阐述了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通市中心支行紧紧围绕“三个目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初步实现“五大功能”,努力发挥“五个作用”,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切实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减少了银行与企业间不对称信息博弈。南通市中心支行将通过健全工作体制,深度利用平台信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评分评级模型,进一步扩大信息采集范围,进一步提升其用户信用信息平台服务水平,打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信用缺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只有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可行性办法在于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过程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困难,信息难以共享、流转。以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并对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创新进行个案剖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打破企业信息垄断,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系统作用,建设和完善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信用缺失和融资难成为制约许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选取安徽省淮南市100家中小微企业,并结合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设立样本企业两类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及宣传,强化企业信用评级与管理,并加大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本从信用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启动中小企业信用经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较差,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减少和防范担保机构的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梳理建德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几年来的实践,分析基层央行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提出健全社会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将征信知识有效融入国民宣教体系、提升全社会的知晓度和重视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总结试点经验、促进信用信息的共享通用,加强社会信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进一步深化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