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奉行出口导向和大力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初具规模。据统计,中国制造业现居世界第四,不少西方媒体因此认为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中心”,世界进入了“中国制造时代”,国内的很多媒体也大肆宣传“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那么,中国真的已是世界制造中心了吗?在沉湎于媒体对中国的吹捧之前,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如今正冲击着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由于工厂倒闭或者歇工而被迫提前返乡,中国的农民工正在成为全球金融风暴的受害者之一。保护农民工的就业饭碗,就是拯救中国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代的世界工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信息化时代的和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的主要特征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就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引起新的“世界工厂”的崛起,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原有的“世界工厂”产生替代。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就是全球的制造中心,一方面体现在其总体制造能力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某些领域、某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响全球的产量和价格。1760年到1830年期间,英国占欧洲工业产量增长的2/3。1860年前后,英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欧洲人口的10%,拥有相当于全球40%~50%、欧洲55%~60%的现代工业能力,制成品的产量为全球的2/5,据估算,英国、德国和美国3国的制造业贸易额在20世纪中叶前的150年中占世界制造业贸易总额的40%~65%。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急起直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从各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产业来看,美国在1971年时飞机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为77.5%,有机化学品占44%,汽车零件占32.3%;1985年,日本电视录影...  相似文献   

4.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现实评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白皮书提出这一说法以来,海内外媒体对此热炒不断。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安康作为西部一个比较优势明显的发展中城市,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绿色车间”,已经融入全国一盘棋。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际投资变化和东部产业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过去20年成功地实现了“翻两番”,并始终保持着经济的“一枝独秀”。我们期待繁荣一直伴随我们左右,这是我们现代化之所需,我们社会稳定之所需,更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尽管“唱衰中国”一度甚嚣尘上,但看好中国未来仍是主流。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发展已经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过去20年,制造业异军突起,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保证了“翻两番”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随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论断也遍布海内外,肯定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在少数。今后20年,我们还要“翻两番”。中国无论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的作用都不可小觑。但如果只有制造业,那就是“跛脚”经济。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质经济发展到资本经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才是实现“翻两番”目标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当然,要再“翻两番”,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必须转变,要把充分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把保护公民的产权和公民的教育权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只要经济社会互动,我们再“翻两番”的目标必定能实现!我们定能再“翻两番”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开展“世傅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的部署,2003年4月21日下午市计委召开了“世傅会与上海新一轮产业发展”系列讨论会的第三场专题讨论会,主题是“抓住世界产业转移机遇,优化发展上海制造业”。会议由市计委副主任姜耀中、陆晓春主持。会议邀请了在沪的国际咨询机构、本市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沪跨国公司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重点就上海接纳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优化发展制造业的重点和举措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上海必须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从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中寻找并抓住机遇,进一步优化发展制造业。在历史上,全球制造业基地曾发生过四次大的转移。目前,第五次全球制造业基地转移正在进行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成本压力上升,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和增长前景看好,全球各行各业的制造业基地已逐渐向亚洲转移。必须看  相似文献   

9.
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当前世界芦笋生产与研发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主要承接地,芦笋生产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也成为目益重要的芦笋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接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有五大原因:一是成本因素。中国有很多产业的制造成本比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要低。二是市场因素。如果某一产业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市场,该产业的大企业就一定会到中国投资。三是周期因素。例如,IT产业就带有明显的周期因素,该行业等到高  相似文献   

11.
金龙鱼早在2008年启动的“世界品质与13亿人共享”计划中,就已经开展了参观工厂的内容。该计划通过金龙鱼企业开放日和向社会公开招募世界品质监督员的活动,使消费者直接走进食用油工厂并参与到企业的品质管理中来,由此也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外包是世界产业分工的新形势、新潮流。本文分析国际分工条件下的服务业和制造业转移方式的不同之处,以及服务业的转移方式——服务外包特点,分析我国新形势下承接服务外包的困难,并提出加大服务外包承接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建设跨国采购中心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渐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在我国的采购力度。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来华设立采购中心成为近期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1.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的转移,使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但远不是强国;中国已经有了一大批制造的大企业,但远不是国际制造业的强势企业。  相似文献   

15.
以东南沿海为龙头的出口导向型加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不仅如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更渐渐形成世界加工制造基地之态势。尤其是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布了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白皮书后,美国等世界其他国家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人们的焦点更集中到了“世界工厂”上。然而,今年频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企业遭遇知识产权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出国参加国际展览会的中国中小企业商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境况:当地的厂家联手法官、律师和警察巡视展会,一旦发现仿制产品,即刻进行封锁。许多企业为此吃尽了苦头,辛辛苦苦为展会而来,不仅没有签到定单,反而丢掉了参展的样品和资格。中国的医药企业、摩托车企业和DVD企业等,也正忍受着频发的知识产权纠纷的煎熬。这些企业开始告别以往免交仿制费的时代,不得不向国外厂商支付巨额的仿制费用和专利使用费。而有些企业就可能因为支付不起这笔费用而停产、破产。这不仅是企业以前闻所未闻的,而且是挨了打还无法还手。究其根源,在于中国企业对WTO知识产权协议的淡漠。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我国的许多企业没有进行自主知...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正在构建符合世界级城市的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从“国际制造业中心”向“国际服务业中心”的转型,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已超过石油和汽车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强调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正视旅游业在上海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是最大的经济体,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亿万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和沿海转移,与资本和技术结合,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令中国经济收获了丰厚的“人口红利”。下一个30年,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应对,将同样决定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转型的前提     
符燕艳 《中国改革》2010,(1):111-112,114
珠三角模式曾经引领中国经济的潮流,但近年来产业结构矛盾、土地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劳动密集、低端产品出口”的“世界工厂”形象备受诟病,珠三角模式呈现颓势:全球经济危机,愈加揭开这种模式的弊端。2009年,迫切的转型步伐在此背景下起步,尤显沉重而艰难。  相似文献   

19.
抓招商 抓载体 抓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看清面临的机遇。从宏观上看,国际市场供求矛盾日益尖锐,而我国经济增长稳定、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低成本优势明显,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转移呈加速之势。从微观上看,上海申博成功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松江区开展降低商务成本的试点工作,有利于松江发挥政策集聚效应,为吸引世界制造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倡导全往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