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郑洁 《中国信用卡》2010,(18):54-5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便捷的小额支付方式在公共交通和医疗卫生等诸多服务领域得到深入普及。具有非接触式优势、可以脱机交易的金融IC卡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快捷的小额支付需求,而且可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为社会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支付卡片的整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商业预付卡概念界定及特征 对于商业预付卡的界定,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德国的定义是存贮预先付款的购买能力。可以代替少量现金作不记名的支付工具。日本称预付卡为预付式证票,认为预付式证票是记载有金额或物品数量.或用电磁的方法记录金额或物品数量的证票:美国称预付卡为价值贮存卡(stored-value cards),一般涵盖绝大多数取代现金为目的的,小额、经常性交易的支付卡。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史,人们开发出多种支付工具都是为了使支付交易更容易、更安全。支付卡的出现,无疑是向安全支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随着磁条卡向更具安全特性的EMV芯片支付卡的迁移,支付交易的安全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公交、医疗、社保、个人身份识别等领域,人们对安全可靠、多卡合一的支付工具需求迫切。金融IC卡作为金融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载体,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高度融合,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支付需求。此外,金融IC卡利用自身非接触和脱机交易等特点,可在快速小额支付领域有效替代现金,对减少现金携带和管理成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业银行》2014,(11):34-39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利益格局。正在快速增长的规模中剧烈调整。银联、支付宝、第三方收单机构、国际卡组织、监管当局,都在剧烈变动的形势中寻找自己的新定位。近年来,在金融脱媒加快的趋势下,各国的支付体系都在发生剧烈变化,非银行使用的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金融会计》2008,(10):31-34
第三方网上支付是指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交易资金代管、货币支付、资金清算等服务的业务。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发展迅速,2007年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量达到了1000亿元,预计2008年将超过2100亿元。第三方网上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公众支付结算、  相似文献   

7.
网络支付业务是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基本工具,特别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已发展成为拥有亿级客户、10亿级交易规模的市场,为规范非银行支付业务,防范洗钱、恐怖融资、诈骗等活动,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人民银行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网络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现象。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网上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的现状,并分析研究其产生根源和探讨规避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郝京 《中国信用卡》2007,(11X):16-19
“我喜欢这一刻,因为刷卡时‘滴’的一声告诉我,我已经成功地使用一卡通购买到了一张电影票。欣喜地拿着票,轻快地迈进电影院的大门,我开始相信,明天将是一个一卡通达的世界。我们不必再关心电子月票,因为它不代表小额支付消费的全部;我们也不必再关心车票折扣,因为它不代表小额支付消费的真实动力……” 这是一位网友博客里的一篇题为《“一卡通”使用手记》短文中的几句话,寥寥数语,道出了持卡人成功使用一卡通(通称“交通IC卡”)小额消费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其未来更广泛应用的美好懂憬。交通IC卡,这个市民日常用来乘坐公交、地铁和其他交通工具的智能IC卡,自增加了小额刷卡消费功能后,已从最初的公共交通开始走进通信、购物、娱乐等消费领域,开始逐步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支付新格局。交通IC卡,这个令人瞩目的探索小额支付领域之路的新角色,需要人们对它的发展现状及时给予深切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金融纵横》2007,(17):62-63
随着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票据影象交换系统等电子结算手段的上线和普及,IC卡管理愈来愈显得重要,已成为当前农发行财会工作最关键的风险点,必须加强IC卡管理,才能有效防范财会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建华 《金卡工程》2008,12(3):62-63
2006年6月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已开始推广全国,通过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可以全天候进行工资发放,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收费,通存通兑、跨行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公共支付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2007年,商业银行积极利用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的特色开拓与创新金融新业务与新服务,效果卓著。陕西省依托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建立了集中代收付系统,能支持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事业缴费。同样,山东省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完善了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齐鲁乡情卡"、蔬菜批发市场的非现金交易工具等特色业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及改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茵 《西南金融》2010,(3):49-50
第三方支付是指山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价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充当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交易资金代管、货币支付、资金清算以及增值服务等业务。  相似文献   

12.
《时代金融》2014,(5):59-59
4月10日,中国银联发布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越来越多持卡人对便利、安全创新支付方式日益青睐,银联“闪付”已成为消费者日常小额、快速支付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时代发展进程中,非银行支付机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新兴支付产业,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零售支付领域的主力军。同时,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少数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用户优势,锁定我国零售支付市场交易地位,形成垄断发展趋势。垄断引起了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支付市场秩序,因此,银行机构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垄断格局,以维护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交易资金代管、货币支付、资金清算等服务的业务。目前,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发展迅速,但关于该项业务的监管,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  相似文献   

15.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它与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磁条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IC卡增加了一个智能芯片,从而使得IC卡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复制、数据存储、智能分析和防篡改。由于具备这些特性,IC卡就比普通的磁条卡能应用于更广泛的支付领域,衍生出更多的应用功能,如脱机消费、小额支付、商户积分等。国际上IC卡支付标准是由VISA、Euro Pay和MasterCard三大国际银行卡组织共同制定的EMV交易标准,并广泛应用于IC卡的各种支付领域,欧美国家已逐步完成了EMV迁移改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支付便捷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支付方式日益呈现出便捷化、全天候、高效率的特征,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蓬勃发展,而在支付过程中摒弃了实体银行卡片的无卡支付成为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国外无卡支付业务的最新发展及国内无卡支付业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外无卡支付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无卡支付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支付便捷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支付方式日益呈现出便捷化、全天候、高效率的特征,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蓬勃发展,而在支付过程中摒弃了实体银行卡片的无卡支付成为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国内无卡支付业务现状及国外无卡支付业务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外无卡支付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无卡支付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08,12(3):8
2月29日,金邦达最新研发的一款名为GemGold Q—D/C的高端双界面卡顺利通过了银行卡检测中心的检测。据该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该款新产品完全通过了该中心严格的非接触通讯测试、QPBOC.MSD、小额支付和借/贷记等应用功能、安全性及稳定性测试,完全符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和《非接触支付IC卡支付规范》等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1,(7):38-39
最近中国银联一前一后的两个动作着实让支付行业产业链上各环节都不能不仔细思考。其一是银联发布了无卡支付平台,其二是银联通过了移动支付标准。一时间关于银联将威胁第三方支付,未来无卡支付将成为主流等声音此起彼伏。似乎以支付卡为核心的银行卡组织“银联”转瞬间就变成了“支付宝”。对于卡商而言,更感觉到了压力,这PBOC2.0芯片卡的升级刚刚要开始,银联突然搞起了无卡支付,将来卡商还怎么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移动支付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论是面对面交易,抑或非面对面交易,移动支付正以其便捷、快速的优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小额交易结算的首选方式。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交易金额总量日益攀升的良好发展背景下,移动运营商主导的非面对面交易局面被打破,银行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