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2.
3.
我国金融业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电子化的趋势中,面临着更为激烈和复杂的新竞争形势。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基于地区、客户、产品和服务三维划分的五种基本战略对策,将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的态势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应分析自身实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战略对策,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邓勇  韩兆洲 《经济前沿》2006,(11):46-49
本文比较了后现代的行为金融、半方差风险测度理论、随机占优理论和演化金融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假设、研究方法和主要命题。基于比较分析,认为“新金融”的发展方向为:用半方差度量风险,用行为金融的方法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模式,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这种模式下的规范行为,用演化金融的广义动态分析方法考察长期内包含投资者理性程度和市场有效性发生改变时市场均衡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学龙 《现代财经》2006,26(2):21-24,45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既离不开金融稳定,也离不开金融效率。金融发展应以金融稳定为基础,以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然而,金融业发展的事实却表明,金融发展总是呈现在稳定与效率的博弈状态之中,很显然,这对实现经济发展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总理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已成为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互联网金融+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在万众创新年代,互联网行业需要创新,农业也需要创新,互联网金融跟农业的深度融合就是创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对他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的创新无疑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互联网金融+农业"只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农业"一定会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经历着全球金融业早已开始的"脱媒"过程.文章通过对当代金融系统结构变化与金融中介演变、特别是国际银行业的转型发展经验的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自身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现实价值取向和研究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的需要,从金融规模总量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重新界定了区域金融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及其深层次的原因.针对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问题,提出了东北地区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2006,(10):8-8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出席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表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资金短缺,而更多的是如何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金人庆此番讲话走迄今为止高层官员针对中国资金供求形势的首次重要表态.折射出官方层面时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10.
"9·11"后国际金融发展态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国际金融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剖析了金融全球化趋势,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对人民币产生的影响,提醒有关部门作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政策,吸纳投资,积极参与亚洲地区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普惠金融针对的是社会所有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或者低收入人群,而"贷款专营权"则强调"许可+监管"模式.虽然二者的内涵存在差别,但是二者适用对象以及变迁动力与"普惠金融"具有共通性.结合《放贷条例》的具体规定,其许可制度中设置的准入门槛数额相对较为合理,同时有利于对市场主体进行过滤,筛选出资信状况相对较为良好的放贷组织;但是监管制度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考虑到民间信贷市场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需求,以引导为主,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洗钱”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公害”。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统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除了经政府合法批准对外投资的款项外,外流资金中有相当部分与“洗钱”有关。但直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于洗钱的定义还不尽一致,但一般是指将犯罪收益、不法收益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或掩饰起来,并使之合法化的活动和过程。各国司法界定的洗钱犯罪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将所有非法途径如贩毒、走私、抢劫、贪污、诈骗、受贿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收益进行清洗,使之披上合法外衣的活动统称为“洗钱”。美国、法国等实行这一认定。二是将法律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赵峰  陈诚 《财经科学》2022,(1):43-54
本文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剥削"视角出发,探讨了金融化时代的金融利润来源问题,将其来源归因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对全球无产阶级开展"超时间""超空间"和"超界限"的剥削。三个剥削维度是相互联系、互有重叠的有机结合关系。我们以美国数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在金融化时代中对工人阶级开展得愈演愈烈的"超时间"维度的剥削、"超空间"维度的剥削和"超界限"维度的剥削,是这一时期金融利润不断增长的本质原因。但是,当前以"三维剥削"为显著特征的剥削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金融泡沫破裂和更大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14.
金融空洞化与"贫困恶性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笔者认为,资本形成状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区域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恶性循环的影响。防范金融空洞化,抑制“贫困恶性循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政府相关政策的采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欧国峰 《经济》2005,(10):68-70
规模庞大的中国民间资金已不满足于投机为主的灰色盈利模式,央行的“收编”意图正迎合其寻求变身的动机,从草根金融到资本市场的空白地带,都有望成为其大展拳脚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的“绿色金融”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却相对落后。因此,现阶段我们应首先营造全社会的绿色文化,加强全社会对绿色价值的认同,增强环境责任感;其次,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被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力手段,大力发展低碳金融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大法宝.本文从低碳金融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水平,并就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金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金融系统的"功能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昊 《现代财经》2003,23(11):17-20,57
回顾新古典经济学视角、静态机构视角与功能视角的产生和发展,着重探讨功能视角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并研究能否将充分发挥功能作为分析我国现有金融系统和设计未来金融系统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脱虚向实"是指企业将更多资本从非生产性领域配置到生产性领域,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降低.文章以数字金融发展为背景,采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弱化企业预防性动机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传统金融结构性错配的弱势样本中;与短期金融资产相比,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随着金融监管的规范及力度的增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凸显.文章研究表明,除了传统金融因素外,数字金融同样影响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