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于产品质量的“金牌”评比,一旦变成“克隆”式的商业化操作后,“金牌”便成了镀铜制品; 金奖变味了,争“第一”又热闹了。“第一”本只有一个,呼啦啦冒出一批“第一”,叫消费者如何选择? “用户第一”是一种成熟,是成熟企业成熟的“第一”观。小天鹅的倡导能成为一种风尚吗?  相似文献   

2.
关于为人处事,古人既强调争,也强调不争.孔子在《卫灵公》中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矜持、自重而与人无争,合群而不结党;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则记录著名外交家晏子的话说:"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淮南子.道应》中也说:"争者,人之所本也.",这里又都强调争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请勿争戴两顶帽子笔者下乡,见到一些地方的领导有争戴两顶帽子现象:在党政领导面前争戴荣誉帽子,汇报情况时,慷慨激昂,把农民人均收入说得高高的;而在民政部门的同志面前又争戴贫困帽子,汇报情况时,把农民收入说得低低的。例如某乡一个村的领导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时...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到一个企业负责同志毫不讳言地说,如今,企业要想给产品戴上几个金奖桂冠容易得很,不管你的产品怎么样,只要有钱,金奖银奖都能拿到手。他还列举了诸多企业由于舍得花钱,买到了金奖,乃至国际金奖的事例。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问世不到两年,金奖、银奖却弄了许多,在电视上做广告,光金奖就够播音员念好一阵子的。  相似文献   

5.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对小问题加以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张瑞敏称赞执行总裁杨绵绵就很善于抓事关全局的"小事",通过一个很容易操作的模式,把"小事"变为大局面.当海尔老总们在北京商场的海尔专柜上具体过问某些事的时候,一些同行业的老总说,你们都做到这么大的老板了,还抓这么细小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张瑞敏回答,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把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如今是极大地发展了,商店货柜琳琅满目,消费者选购商品的空间越来越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物品时,通常要参考和比较它们的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前售后服务等等。目前,更有不少消费者把企业的整体形象也纳入购买商品的参考项目中,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所占比重正在加大。北京开关厂在厂门口树起"99 ‘1’=0"的醒目标志。厂长说:"它是企业精神,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活力,有强大的竞争力。"无独有偶,济南"小鸭"在全厂也实行了"99 ‘1’=0"的管理模式。此  相似文献   

7.
管理工作在企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形的、潜在的效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职工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一是抓人头,第二就是抓管理。事实证明,不善抓管理或放松管理,就会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就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基础,也就不能有真正持久的、能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竞争能力。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十多年前就反复强调的那样:“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搞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0页)、“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二卷129页)。然而,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当家人都认识到了,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和企业改革的动态变化中未必都能把管理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办公室是各级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工作千头万绪,但没有一件是小事,要想抓好,就必须做到全面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争突破,认真做好综合文稿、信息调研、督促检查、政策研究、后勤保障五篇文章,确保同行之中做先进,先进之中争第一,使办公室工作始终在领导心中有位置,在全局工作中有影响,在全国和全省评比中有名次,全面提高"三服务"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蒙牛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而且这个符号已经超越蒙牛本身。小肥羊、鄂尔多斯、伊利和蒙牛一起,以"企业群"的形式把这个符号做大做强。由此,这些"带头大哥"被誉为内蒙企业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第一波力量,它们让外界重新认识了草原文化的商业纹理。需要指出的是,如今,这个"企业群"的符号意义正在被一股新的力量予以解构。这股力量同样来自内蒙草原,同样速度惊人,它们甚至选择了与第一波力量同样的成长路线。当然,这股力量的解构之举绝不是照搬照抄的行为艺术--它们渴望在共性的游弋中寻找自己的个性。这种寻找给了它们信心,也让它们困惑:超越第一波的跳板在哪里?成为第一波的平台在哪里?这股力量在对未来的不断拷问中,各自解读着对第一波的认知与预知。让我们暂且把这股力量称为内蒙企业的第二波力量。可以这么说,它们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抗争这种定义,它们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夹杂着浓厚草原气息的商业实践的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
在广州,商家推销产品的手法不断推陈出新。继广告大战之后,“金奖效应”、“名人效应”也相继登场。若产品都是金奖,实际也就不成其为金奖。精明的商家于是另辟蹊径,再出新招。近来,有商家别出心裁,把推销法冠名以“科学”。对产品不直接做广告宣传其好处,而是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作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让消费者信服后而自动去购买。此法有时还挺灵险。  相似文献   

11.
也就是两年前,企业都想为自己和自己的产品争个这优那优、,争个金奖、银奖、大奖、特奖什么的,谁不喜欢夸奖?可如今,一听评奖就头痛肝颤的企业为数不少。也许应验了卖菜的理儿——什么菜—臭街就不值钱了。更何况这奖那奖哪个是吃素的?哪个行情不看涨?逼你买臭街的菜,还不许出低价,这不就比持刀抢劫说起来好听点吗?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老百姓已觉得广告铺天盖地,另一方面不少广告媒体和广告公司四处奔波,找米下锅。一方面企业广告投入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开个广告公司就赚钱的好事已见不着了。这还只是表面竞争,深层竞争——争人才,也拉开帷幕。如果有一天两家广告公司为商业秘密打官司,那就是争人才到了白热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各级轻工主管部门和广大轻工企业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原来把消费者与生产者在社会生活中完全对立起来的一些看法是片面的,起码有两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没有消费者的“货币投票”,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就失去意义,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也就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看,消费者与生产者有共同的需要和利益。  相似文献   

14.
争与不争     
最纷扰的一个字:争。 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能容得下一颗自私的心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竞争,企业少有不愿当“第一”的,许多企业就热衷于把自己定位于行业“龙头”、集团“航母”,销量“第一”。然而,国内厨具知名品牌“方太”当家人茅理翔却在一次峰会上说:“方太不争第一,甘当老二。”他的观点是,老大是行业的首领,何必一定要去争老大呢?更何况第一也好,第二也罢,关键在于谁是强势品牌,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是长寿企业。关于这一点,也可能有人会讥笑说:“你没能力拔头筹,才自圆其说,这是懦夫哲学。”而茅理翔的理解是:“当第一太累了,会成为众矢之的,天天战战兢兢怕掉下来。事实上,当老二也不是件简…  相似文献   

16.
话不要说得太满曾经亲耳听到国内有一企业老总对日本进口商说:"我们这儿什么都能生产."结果,把日本商人吓了一跳,找个借口就走了,快到手的合同因此飞了.这位国企老总可能不知道日本商人极不信任那种自称什么都行、经常拍胸脯的人.日本进口商选择中国生产厂家时最喜欢那种专业化的企业.日本商人不相信一家企业什么都能生产.如果你说你既能生产中药,又能生产西药,而且质量都很好,日本商人会以为你在吹牛.所以,与日本商人打交道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谦虚一些反而能赢得对方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争与不争     
最纷扰的一个字:争. 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能容得下一颗自私的心了.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是股份制,你是股东,你有股份,你是老板,就相当于是"地主",有地了,地主可以不种地,也可以收成,那就收,把土地租给"农民",你就想清楚,到底是做"农民"还是做"地主"我们有一句话,"赚钱第一,不是唯一"。作为一个企业,投资赚钱是第一位。但不是唯一。这个和心态,和财富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同华丰百货大楼及华林商厦作为"质量大家行"活动参加单位,是有些勇气的。因为这项活动是通过消费者与主管部门、新闻单位联手,对企业进行监督促进的活动。活动带给企业的不是"优质"、"第一"、"信得过"的称号,而是帮企业建立一种"否定不了的肯定",从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项活动不要求企业做第一,只要求企业做得更好。而作为有朝气的企业,它是一定会瞄准第一去努力的。  相似文献   

20.
争与取     
时下,“跑部进厅”,已是向上争资金的代名词。贫穷落后,自身能力有限,不如向上乞讨,劳其筋骨地苦求;不甘现状,疏通各种关系,天方夜谭地立项,苦其心志地力争的目的只是穷于应付年终考评。不论手段看结果,采取一些“踩边线”、“打擦边球”的办法去应对。有些单位,向自己的主管部门争资金,拉赞助;有些驻村挂点的对口单位,则想方设法融资。有些部门拉其他单位,当“介绍人”或找一些下属单位当“出纳”,垫底,组成向上争资金专业队,明确主攻方向,制定任务指标。殊不知,上级已安排计划内的项目资金,你不去争,也会“带帽子”下拨下来;计划外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