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厚煤层是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之一,厚煤层的煤炭产量处于高位。大采高综放开采是厚煤层高效开采的方法之一,在采用大采高综放开采的过程中,瓦斯灾害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文分析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瓦斯涌出特点,根据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取得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瓦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组建我国煤炭工业大集团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入世,我国煤炭工业已进入国际化、市场化的竞争行列。为改变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的格局,以适应国际化、规范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要求,本刊特开设“煤炭工业大集团战略”论坛。开首篇,本刊特约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濮洪九同志,就我国煤炭工业组建大集团战略的深远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进行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论述。他指出:组建煤炭工业大集团已到了刻不容缓、不可延误的关键时期,全煤行业必须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3.
各国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全球能源供给格局深化调整,低碳能源技术突破将重构全球竞争发展格局。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发展趋向一体化协同及多元融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着挑战,应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释放先进产能、提升能源安全保障,加快煤矿智能化及相关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提升煤炭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快煤炭相关多元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炭工业》2013,(10):15-19
我国一次能源的禀赋特点决定了能源发展以煤为主和电力工业以燃煤火电为主的格局。煤炭是电力发展的基础.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这种关系使得煤电企业的重组及一体化融合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我国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随着煤炭开采不断深入,矿区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等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煤矿生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此类问题可利用大孔径钻孔,有效改善开采条件并减少安全事故。大孔径钻孔还应用于煤矿通风、送料和安装电缆,可大大降低煤矿生产成本。本文以雅店煤矿强排孔工程为例,对大孔径钻孔施工工艺及重难点技术解决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倾角煤层具有高复杂性、开采难度大、高安全隐患等特点。在我国煤炭资源中大倾角煤层占煤炭总量的15%-20%,大倾角煤层的开采已成为煤矿开采的必备技术。本文总结了大倾角煤层的界定和特征、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以及与大倾角开采相配套的综采设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轨道极大丰富了物流的内容。从单一物流到多样物流再到精细化物流,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象征。在不断变化的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革命来得稍微晚了些,但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却不小。当前最热的两大专业,电子商务和食品冷链。这两个市场发展非常快,市场分额不仅没有减小,反而大幅度增加,这两个产业称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大交通格局生成大交通格局的生成对物流业的影响。根据最近不断陆续出台,并且不断调整大交通、大物流、海陆空的规划。我国的铁路、公路、海运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不仅涉及全国,还要扩及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方面,煤炭企业拥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国外煤炭企业的竞争与挑战;另一方面,全球煤炭市场一体化给煤炭用户提供了采购煤炭的多种途径与机会,原有的竞争格局极易打破,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煤炭资源的重要作用及利用现状,分析了煤炭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鉴于煤炭资源在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基于区域架构的煤炭产业群组、实施煤炭企业的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推进蓝海战略、创建煤炭企业学习型组织、成立企业的战略指导委员会等有利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煤炭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煤炭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加速推进,一大批航母型的煤炭大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组建,加快企业内部的管理融合、文化融合,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已成  相似文献   

11.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和5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和丰等5大煤田为核心,以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煤炭开发格局。"十三五"时期,新疆煤炭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着力推进稳步发展、优化开发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集约开发煤炭资源,调整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推动煤炭加工转化和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稳步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刘英  张瑾 《煤炭经济研究》2011,(1):32-37,55
文章引述了以产业集中、系统集成及瀑布效应为特征的全球商业革命,并阐述了发达国家五次并购重组导致的全球商业革命。全球煤炭产业和国际两大煤炭公司的并购重组,在煤炭及其上下游产业形成了产业集中、系统集成及瀑布效应。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美等世界煤炭大国的产业集中度,提示全球商业革命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有益借鉴——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从企业、产业到国家的赶超。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加速西移,煤炭大规模、长距离调运格局在中长期内难以改变,铁路运力和煤炭供应区域性和季节性紧张情况始终存在,煤炭物流园已成为保障我国煤炭稳定供应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大多数煤炭储配基地和物流园区专业化程度不高且盈利模式单一,制约了煤炭物流园的发展。研究了我国煤炭物流园区发展趋势,对“大型煤炭储配装运基地运营模式、区域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战略合作模式、与煤炭交易中心互动下的倍增运营模式”3种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分别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表明,采用“与煤炭交易中心互动下的倍增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多,发展空间大,是未来煤炭物流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并重点推进了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组建了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些新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而导致煤炭行业景气度下滑的背景下,整体显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继续加快实施大集团、大基地战略是煤炭行业的必然选择,但煤炭企业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实现煤炭企业的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煤炭出口国.随着世界煤炭贸易的增长,世界煤炭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立足全球能源格局和当前我国“双碳”政策背景,梳理《BP2023年全球能源年鉴数据》,分析我国当前能源的总体消费情况以及2000年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数据分析表明,虽然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在下降,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以及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通过研究《中国能源展望2060》的相关数据,结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得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煤炭消费总量、煤炭供给总量、煤炭按照用途分类的消费量以及煤电发展等在2025年、2030年碳达峰,2035年、2050年和2060年碳中和这几个关键时点上的用量。最后,结合煤炭行业清洁、低碳、高效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给出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的能源利用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转换,从烧秸秆到烧煤炭,从烧煤炭到烧石油、天然气,现在是第三次能源大转换,要从烧石油、天然气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能源大转换。  相似文献   

18.
张国平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1):101-101,118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一直是煤炭开采的难点,以41516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和回采工艺,并给出了保证液压支架、采煤机和运煤溜子等综采设备的稳定措施。开采实践表明,41516工作面采用该巷道布置方式、回采工艺和设备稳定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大倾角开采难题,为工作面的后续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有效利用西部能源带动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 ,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开发利用 ,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发展前景喜人。就陕西省来说 ,煤炭资源丰富 ,具有成煤时期早、含煤地层多、煤田分布广的特点。全省煤炭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煤炭资源不但储量大 ,而且煤质优 ,开采条件优越 ,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矿区的理想之地 ,已被国家确定为主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十五”期间 ,陕西省煤炭工业要稳住渭北、扩大黄陵、开发彬长、进军榆神 ,“十五”期末 ,全省的煤炭总产量将达到 80 0 0万t以上 ,跨入全…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构建,在依托煤炭主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开始借助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推动力,以现代物流理念指导煤炭企业建立具有中国煤炭产业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