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随着性能技术日益发达,网络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和大众化的普及。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逐渐体系化并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它的巨大作用和无可比拟的地位。文章将从互联网技术这个整体的剖析入手,浅析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从而使得互联网技术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随着性能技术日益发达,网络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和大众化的普及。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逐渐体系化并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它的巨大作用和无可比拟的地位。文章将从互联网技术这个整体的剖析入手,浅析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从而使得互联网技术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为城市规划领域包括思想、技术、方法、管理在内的全面变革带来可能性,贯穿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规划决策也必然会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而得到优化。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演进及其阶段特征,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若干技术突破方向,进而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同时,在厘清城市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科学性、民主性、动态性等四个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审视了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在决策信息、技术、主体和反馈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中与前述城市规划决策问题密切相关的四个技术突破方向入手,即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和跨媒体智能,对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的出现和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应对旧问题、 迎接新挑战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城市各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数据获取渠道的增多和数据分析方式的进步,推动了城市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思路的革新.研究从大数据支持下城市规划应用的展望出发,探讨大数据在城市规划评估中的应用及大数据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石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17-124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城市规划的要求,提供衔接生态城市宏观政策与具体规划实践的指导性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多家单位编制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提出了一整套目前国内最先系统梳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工具包.回顾了我国生态城市的实践历程及理论基础,从内涵认识、适用范围、技术框架及与法定规划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导则的关键要点.剖析生态城市规划的难点问题,明晰关键技术,具体阐释一套包含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城市各子系统规划方法及如何与现有规划衔接等内容的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的主要内容,为指导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兼具系统性和准则性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6.
规划技术力量状况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60年前国家“城市设计院”的成立对于认识“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在广泛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及老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这一大事件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城市设计院是国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为应对规划设计力量薄弱且不平衡和不统一的被动局面,并借鉴苏联经验而成立的.城市设计院的成立过程,反映出建国初期城市规划技术力量极为薄弱的基本事实,以及其鲜明的“学习型特征”;由建筑专业主导的知识体系结构,则揭示了早期城市规划活动脱胎于建筑学的科学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应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将GIS技术、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新区的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从而为新区的景现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智慧城市理念的起源和概念,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立足中国电信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结合广西城市规划,阐述了广西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并提出有关智慧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支持:方案规划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或编制城市规划或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客观地评价城市规划也同等重要.本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应用方案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技术,描述量化城市规划方案和定量客观地评价规划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这种规划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少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观因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支持项目在三个层面取得了规划上的突破:1)首次定量地把人口分布和就业分布(包括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纳入城市规划方案中来;2)首次定量地评价城市规划方案;3)首次全面地将城市经济理论,国际城市发展经验融合到城市发展规划方案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本文对城市规划和信息技术进行界定分析,探讨我国进行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活动对城市规划的存在与演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国家城市规划与市民关系的演变,解析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市民的身份范畴、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市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及其转变,提出了以政治核心、经济技术、人本民主为导向的三个特征阶段,并以此反思过去和把握未来,提出对两者关系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有30多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认为在城市中引入公众参与,会让公众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可以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本文着重论述加拿大公众参与的起源、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公众参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需要从主体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编制程序几个方面,通过城市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开始全方位渗透我国的城市规划领域,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城市规划和信息技术的科学内涵及其联系,以及目前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为城市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进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着各集团利益纷争的现象.这无时不干扰着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在这种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显得脆弱无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文章就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调控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研究,为解决当时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先进技术不断的涌现,传统的城市测量技术逐渐被现代化测量技术所取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保障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使基础地理信息质量得到提升,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13):206-208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测量的范畴越来越广,城市规划测量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质量。因此,在城市规划测量领域,积极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测绘技术的不同功能,全面优化城市规划测量的整体水平,不仅能够切实推动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能够避免城市规划测量中的经济浪费。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数字城市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调控手段。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GIS技术最成功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图文数据的动态联接与多维数据管理在数字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不断被应用于实践,我国的测绘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的长足发展,测绘技术还能在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支持作用。鉴于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城市测绘的主要内容以及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城市规划中测绘技术的充分应用提供一些具体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日趋完善,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实现GIS智能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可以促进智慧城市的构建,对这项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积极地参与城市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规划失误、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及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原因在于解决规划失灵问题,是恢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杠杆.借鉴各国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应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地位、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以及强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司法保障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