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以天津农调队2000年家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三个模型:非农就业决定模型、非农就业地点决定模型和农民非农收入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非农就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的顺序为高中、初中、小学、中专、大专及以上,除了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获得的非农收入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高思安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8,24(10):60-64
文章通过建立农村收入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农村收入差距。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是构成农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区域间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城市非农部门发展水平差异所造成的非农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农民在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能力上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有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非农业收入不足、农民的不合理负担过重等。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不仅能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降低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而且能增加农民的非农性收入,同时使农民分享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4.
杨丽莎 《改革与战略》2011,27(9):96-98,106
文章基于200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方法,实证检验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八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由于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比重下降,以及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和投机因素的存在,农民并没有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显著获益,农产品价格上涨未能显著带动农民收入提高。而农民的打工收入,尤其是通过加工贸易出口获取非农就业机会实现的非农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显著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计强  王征兵 《乡镇经济》2009,25(12):68-73
文章通过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利用动态计量模型协整方法,得出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即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有很大的正效应;非农劳动力的比重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很大的正效应,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主要应从以上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本首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来克服农业收入下降,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克服非农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近年来随着GDP的增长减缓,农民收入增长呈现一路下滑趋势,且农民收入增长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人均GDP降幅的现象,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及其来源的变化,指出农民收入中的非农收入构成了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并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农民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增幅缓慢的原因。同时指出城乡就业壁垒阻碍农民牧人中来自非农收入的增加,二者共同构成了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原因,最后分别针对农民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增加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静 《理论观察》2009,(1):114-115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其增长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转移出来;二是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充分就业;三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能随经济发展而稳步提高。实现三方面因素共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共同努力,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4,(8):16-17
居民收入继续提高。1-6月份,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为8380元,同比增长16.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702元,同比增长19.1%,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累计为1391元,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1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同比增长6.2%。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非农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影响因素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它们对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贡献,初步确定了其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应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共同解释,但后者的解释能力更强。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还发现,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相对不重要。全球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化,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报酬来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教育主要导致了非农劳动报酬的地区差距,人均耕地面积则主要导致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1.
徐永新 《改革与战略》2010,26(3):101-104
构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应从以下几面入手: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农民务农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构建农民务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体制保障机制;四是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构建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新疆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本文在对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历程、特征及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梦芬  王丽芹  Liqin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5-107,126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疆农民收入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了农业财政政策与新疆农民增收的相关性,运用回归分析法验证了财政分配政策与农民增收的内在联系,并从新疆财政支出总量、支出结构与支出效益出发,分析了新疆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效应,明确了新疆支农支出的优先顺序,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民增收,提出了构建助农增收财政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圣元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88-192
回顾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民收入增长理论。对江苏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农村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民收入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农村金融发展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建立截面数据的一元回归方程得出不同区域的农民收入标准值,进而分析金融发展对收入促进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文章深入分析了影响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对河北农民收入如何增长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缩小区域差距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乡镇经济》2009,25(5):34-37
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比城镇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讲,缩小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在缩小地区差距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农民收入的分配状况是一个关系整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大问题,政府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供应链理论的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从供应链的新视角将供应链理论与农民增收相联系,分析了现阶段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农产品产业链短、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和物流运输设备落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崔景华  谢远涛 《南方经济》2017,36(10):59-74
收入流动性是从动态视角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程度受到税收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基于2001年至2014年季度和年度面板数据,依据多维收入流动指标,测算出了地区之间农村居民绝对和相对收入流动程度,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和工具变量估计法研究了农村税费改革及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应非常显著,实施农业税费减免政策的地区,其农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显著高于未改革地区;(2)税费负担对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即当税费负担率为0.167%时,绝对收入流动性达到最大值,若进一步增加税费负担,收入流动性则呈现下降趋势;(3)税费支出变动对相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也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4)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工资收入比重等家庭特征因素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地区异质性。有鉴于此,在进一步完善税费征收项目监管的同时,依据家庭及地区特征实施差异化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实现地区间收入分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