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正>ECFA引外资在台投资620亿7月9日,台当局大陆工作部门负责人刘德勋在苗栗庙口宣讲活动上表示,ECFA逐渐带来效益,已有外资预定在台投资累计逾620亿元(新台币,下同),返台台商投资469亿元。刘德勋表示,苗栗观光业近来蓬勃发展,苗栗县政府已实施"促进海外暨大陆人士个人游旅客来苗旅游计划",对已  相似文献   

2.
肖冬华 《特区经济》2012,(5):255-257
"推拉理论"为台商投资向大陆地区转移的动力分析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框架。在台湾"推力"和大陆"拉力"的作用下,我国台商大陆投资升温。在产业选择上,随着台商投资形势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台商选择在大陆投资农业,以农业为主的绿色投资升温。在区域选择上,中西部地区成为台商新的投资热点。面对新的形势,应借助台湾"推力",强化大陆"拉力",促进我国台商大陆投资掀起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正>电子信息制造业"西移"大陆台商投资大陆,早期大都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大陆转移。到2000年以后,出现了一股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向大陆"西移"的热潮。根据台北市电脑公会与《数位周刊》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科技厂商2001年赴大陆投资增长72%。此外,台北市电脑公会针对岛内411家厂商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两岸共同努力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济合作实现机制化的历史转折。而2011年,作为两岸ECFA计划启动实施和大陆经  相似文献   

5.
<正>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历史,如同大陆经济发展的轨迹般相似。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台商形成第一股"登陆"高潮,"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地理位置及各方面条件的优越性,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实施已满两年,有力地促进了台湾产品对大陆的出口,不仅惠及面广,成效显著,并且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事实证明,ECFA对促进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两岸经济联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岛内民众一致好评。特别是台湾产秋刀鱼、石斑鱼、虱目鱼等农渔产品,由于享受货物贸  相似文献   

7.
<正>台商回流拚研发近年来,面对中国大陆本土制造企业的低价竞争,许多传统产业的台商纷纷苦思如何建立难以被大陆超越的制造业优势。他们认为,台商要想突破现状,并非是简单地将在大陆的工厂迁回台湾,而是在继续保持大陆产能之外,把台湾岛内看作自己最重要的研发基地,加码投资岛内研发资源,开发生产高端和高  相似文献   

8.
一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由初起到热络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1979年开始,两岸有了小量的贸易往来,但远未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始有少数台商从事试探性投资活动;至1990前后,开始出现两岸经贸交流日益频繁的态势。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成为两岸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仅1992年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金额即相当于前10余年的总和,达53亿美元;1993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金额高达60亿美元;迄止1993年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共达21193件,投资金额已达200亿美元。台商投资大陆的金额和项目已超过美国与日本,仅次于香港在大陆的投资,位  相似文献   

9.
<正>10月25日,由清华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区域科学专家圆桌会——ECFA与中国区域发展"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海峡两岸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ECFA与中国区域发展问题。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对台商和  相似文献   

10.
刘霜桂 《开放潮》2002,(5):24-25
台商投资大陆在实现了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大规模、集体性投资大陆,并将这些产业的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重心转移至大陆的产业战略性西进风潮后,台商投资大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表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王虹 《开放潮》2002,(1):29-30
2001年11月7日,台当局公布“落实大陆投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执行计划”,对大陆经贸政策作了较大调整,正式放弃实施五年之久的“戒急用忍”政策口号。此次政策调整是在适度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及两岸经贸往来限制的同时,重点建立新的台商投资“调节机制”与“审查机制”,加大对台商投资资金的控管。调整内容台当局近期相继修改有关两岸经贸往来方面的法规,尤其是对台商赴大陆投资与两岸资金往来政策进行了较大修改与调整。一、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是这次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将台商对大陆间接投资改为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单玉丽 《亚太经济》2017,(4):150-154
目前,大陆台商正面临着美国退出TPP、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及民进党当局阻碍两岸经济融合的挑战。大陆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前景向好的态势既给台商带来机遇,也使台商的产业升级转型难以适应。未来,台商应正确认知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以"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节点城市为重点,充分利用其合作平台投资兴业,同时加强与大陆企业在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以配套产业链的思维拓展在大陆的产业布局,积极打造两岸产业供应链,进一步融入大陆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复制群居链——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集群”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热潮之后,2000年以来,台商掀起投资大陆的第三次高潮.据台湾"经济部"的调查指出,目前所有已对外投资的岛内企业中,73.6%的企业选择投资祖国大陆.较1999年的69.1%再增4.5个百分点,显示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热潮有逐渐升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台商动态     
<正> 台"经济部投审会"发布今年1~10月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统计情况2008年10月份,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45件,投资金额为14亿7408.9万美元。2008年1~10月,共核准对大陆投资435件,较上年同期减少48.76%;投资金额总共为83亿5681.4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4%(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5.
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台湾农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其对大陆农业的投资占有相当大的份额,1991年至2008年台湾农业对大陆投资累计占其对外农业投资累计额的80.7%。本文主要从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的企业规模、投资形式、投资结构、投资地区对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状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ECFA早收计划为台商免关税5.51亿美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货物贸易1月1日启动第三阶段降税。至此,ECFA早收计划中的806项货品已全部实现免税。早期收获计划是为使两岸民众尽快享受到ECFA"红利",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自由化前的一项开放措施。根据相关资料,以2009年税则计,早期收获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两岸企业共享"和平红利"2011年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检视ECFA元年成绩单,表现亮眼,显示ECFA确已为两岸企业界带来显著的实时经济效益。主要的观察指标是这一年来的相关贸易表现。根据中国大陆海关统计,2011年1至12月自台湾进口总额为1,248.95亿美元(约合新台币37,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大陆方面给予台湾  相似文献   

18.
台湾大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状况张冠华1993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呈迅猛增长势头,尤其包括台湾集团企业在内的大台商投资,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在近年来被列入台湾前100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有近60家已赴大陆投资或正计划投资;40%的上市公司通过股东大会,授予...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企业界有个形象的比喻:"大池塘必有大鱼"。意思是市场大,获利的机会就高,获利也会越多。这句话用于形容大陆市场最恰当不过。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商投资大陆蔚为风潮。截至2011年底,根据商务部统计的台商投资达85,772项,实际利用台资542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计算,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6%,反映出台商投资大陆已达较大的规模。20多年来,众多台商依托大陆的土地、人力资源和广阔市场,充分发挥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勇  相似文献   

20.
自1984年台商在厦门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台湾在大陆的投资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本方试图就其概况、成因及前景作一探讨。 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情况 (一)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总量 由于各种原因所限,台商在大陆投资准确数据的取得较为困难。根据大陆方面的统计,1987—1992年台商在大陆投资协议金额为89.4亿美元,10245件。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