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开展符合北京市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和重要文化创意单元、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空间的竞争与合作,基础设施导向和推动以及各级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都是推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伍鹏 《北方经济》2011,(18):78-79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宁波在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方面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应当不断创新体制,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拉长产业链,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产业园区,以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欧洲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和欧洲的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所面临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制度有较大的区别,比较研究中欧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的相似与不同,对梳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框架,吸取欧洲发达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创意产业的本质切入,剖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给予的不同理解和划分,详细论述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并从空间布局、法律保护、市场资源、文化氛围四个方面着手,比较了中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框架的迥异。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对城市快速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含量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调研来看,江西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各地已逐渐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但存在文化创意品牌少、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欠缺合作、凝聚力不强、发展趋同性强等问题。因此,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江西样板",应利用政策优惠、融资服务、文化营造等工具,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唱响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度和美誉度;实施"一市一品"发展战略,打造江西特色文创品牌集群。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许多城市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被视为最有前途的阳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本身能够生产出文化产品,形成经济发展重要源泉.同时还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戍效益倍增效应。因此极有必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促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优质经济增长点在我国蓬勃兴起,呈现独特的产业景观和发展路径。杭州市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导区之一,探索形成了政校(政企)联合型、工业遗产利用型、名校大院支撑型、农居SOHO型、筑巢引凤型等多种文创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探析这些地方实践模式的特色、经验及成长机理,对探索我国区域与城市以文化为切入点,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载体,实施产业蓝海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与城市创新,具有积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体验经济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关系紧密。本文主要研究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桂林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厉无畏 《浙江经济》2012,(17):42-43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柏林和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可比性.它们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各自的困难.分析两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从历史机遇、政府支持、多元文化、人才资源等方面研究并比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因,对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本文主要从生态位理论角度论述三个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与策略,以便促进长株潭三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其现 《改革与战略》2011,27(7):115-117,121
创意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后,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使其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其特殊作用。同时,发展创意文化还要充分认识到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知识产权和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周志平 《改革与战略》2012,28(9):103-105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强烈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时候,能够充当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何军 《特区经济》2011,(4):22-25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是迈向国际级"设计之都"的新起点。"设计之都"建设对于深圳第二产业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营销及实践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之都"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推动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将创意理念和设计思维植根于城市的文化精神中,为建设"创意深圳.设计深圳",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味,增进民生幸福,促进深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型深圳建设促进作用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陈雪梅 《特区经济》2011,(1):288-289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壮大提升创意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深圳发展的主要举措。本文由综合评价方法对两者发展分别进行了考察测度,再从理论上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型深圳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根据指数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产业人才对于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该产业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无锡文化创意产业过去几年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也呈现良好态势,但是仍未能很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无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为无锡文化创意人才发展战略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雪姣  刘洋  齐林 《科技和产业》2021,21(3):98-103
"互联网+"环境给文创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依托科技服务为文创产业的全生命周期赋能,将对文创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文创产业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出发,采用文献分析和访谈法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工业设计、文化衍生品设计、建筑设计、旅游等典型领域的参与主体需求,得出"互联网+"环境下文创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画布模型,并针对文创产业的资金匮乏、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创作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和新引擎。云南省德宏州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独特潜在优势,而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脱节却制约着德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文章以企业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提出了德宏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优化路径:优化制度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人才战略、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8.
陈伯礼  高长思  徐信贵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03-105,125
我国台湾省早在2002年就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重点发展计划,在政策与立法上推动和保障该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有跨“部会”联动机制、人才培育机制、行政协助机制和法律调控机制,实现了台湾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两岸文化同源,台湾省在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上的公私协力、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并重、注重产业发展的数据统计分析、培重开新等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曹袆遐 《上海经济》2012,(4):36-38,7
创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吃,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消费。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用餐环境的个性与文化氛围,各类创意餐厅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0.
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看作灰色系统,计算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结构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二产业、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最高,与金融业的融合程度最低。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为实现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应构建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文化创意价值链的转型升级,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