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开展软件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据报道,负责日本质量体系审查注册的机构日本质量体系认证协会(JAS),从去年10月开始对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企业质量体系进行审查注册。JAS的这一举措旨在完善比美国落后的日本软件厂家的质量管理体制。但是,一方面.这增加了中小型...  相似文献   

2.
日本JATCO公司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秘书长马林日本JATCO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专业厂家,现有职工近3000人,年生产汽车自动变速器112万台,销售额达1432亿日元。企业的经营理念为:“我们要努力创造世界最高质量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日本价值工程专家(CVS)授证规则(日本价值工程协会1994年5月版)1前言日本价值工程协会(SocietyofJapanValueEngineering,简称SJVE)与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共同合作,为认定价值工程师的资格,举办价值工程专...  相似文献   

4.
美国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工作近况美国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RAB)成立于1989年11月,是美国质量管理协会(ASQC)的独立的分支机构,设在ASQC总部内。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日常开支靠其业务收入维持。RAB的业务范围包括:认证机构的认可、审核员注册和审...  相似文献   

5.
从超级总裁被炒看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邓小平的南巡、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第二波改革大潮。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其意义不下于中国的深度改革。从 1992年年前年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国几家最著名大公司的董事会先后解雇了六名声名显赫的超级总裁。他们分别是、美国国际商务机器ABM总裁约翰·爱克斯(John Akers).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罗伯特·斯但颇尔ARobert Stempel、美国捷达AmericanExpress总裁杰姆斯·罗宾(James Robins…  相似文献   

6.
基于进化算法神经网络的经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于进化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算法 对BP网络来说确定网络参数是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而一般使用的方法正是基本的最速下降法。所以BP算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最速下降法无法克服的缺陷,为了克服缺陷,一些学者如Norio.Baha选择了随机优化算法以代替BP算法,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但不足以证明它比BP算法更加优越。 在神经网络理论日益成熟的同时,另一种仿生计算方法“进化算法(EvolutionaryProgramming)”逐步地发展起来。进化算法是由美国的L.J.Fogel、A.J.Owens和M.…  相似文献   

7.
2000年 12月 14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大要案中,查获该县某C建材有限公司(简称C公司)销售的螺纹钢筋标识牌上标明的某B钢铁棒材有限公司(简称B公司)获 ISO9002认证。经查, B公司并未获得ISO9002认证证书,而是A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A公司)获得ISO9002认证证书,其中B公司是A公司向B公司投资并控股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A公司已许可B公司使用其认证标志。 本案是涉及到质量认证标志能否许可他人使用的问题。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对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违法行为加大了处…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企业是怎样做ISO9000认证的唐永实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90年代质量管理的世界性趋势,美国也不例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颇快。据美国休斯敦大学BeteAnnStead和BasheerKhumawala教授的研究报告,到1995年,美国...  相似文献   

9.
浅析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质量管理奖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翠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产生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为表彰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日本、美国和欧洲先后设立了戴明奖、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论质量经营     
1质量经营的提出1.1卓越经营绩效模式的提出与推行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设立国家质量奖,以此推动企业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提高以质量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1987年美国设立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92年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设立欧洲质量奖,1997年日本科技联盟发表《TQM宣言》,拓展了日本戴明奖的概念与模式。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质量奖。各国质量奖的卓越经营绩效模式的价值观和框架大同小异,但在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范围等方面较之传统的质量管…  相似文献   

11.
于西蔓,祖籍辽宁,美国CMB色彩顾问,北京西蔓色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西蔓色彩工作室老板。 CMB是全球最大色彩顾问咨询集团 COLOR ME BEAUTIFUL的缩写。该集团80年代初由美国人卡罗米·杰克逊女士创办,分支机构遍布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多名取得注册资格的专业色彩顾问。于西蔓是其中唯一的华人。 1980年考人中国民航学院经营管理系;1987年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商学研究科,主攻航空经济学;1992年进人日本最大、世界第三大香精香料公司——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  相似文献   

12.
《上海质量》2009,(6):10-13
2009年5月18日至20日,2009年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暨美国质量学会(ASQ)第63届年会,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会议中心举行。共有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英国、日本、巴西等30多个国家的质量组织和企业的2000余位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13.
TQC ISO9000和TQ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QC(TotalQualityControl)是1956年由美国人费根堡姆提出的一种构想。由于当时美国的工商企业销售态势良好、尚未得到质量方面的挑战,因而没有引起企业的兴趣。而二战后首先面临必须迅速摘掉“东洋货即质量低劣产品”帽子的日本,却把提升质量不当作振兴日本经济的关键任务来抓。于是,当时在美国没有多大市场的质量管理专家如戴明、米兰等,把工作的重点致力于在日本推行员C,这种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日本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带动了日本经济的腾飞。我国自70年代末率先由机械行业引进日本小松制作所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远 《企业活力》2004,(11):58-59
<正> 一、国内的质量管理现状 质量管理发源于美国,成长于日本,推广于中国,风靡了全球。1978年——1988年,中国是削足适履式地以适应尚未完全消失的计划经济而推行全面质量控制;日本更上一层楼,以图将全面质量控制发展为系统工程;美国则三心二意,视质量管理为昙花一现的时髦。1989年——1999年,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逐步回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在传统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中,有两种是用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方法,它们是排列图法和因果图法。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引入质量管理中,它适于用缺陷数描述硬件产品质量特性、用计件和计数方式进行质量因素分析的场合;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提出的,是定性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直观简单,是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产品质量特性是用计量值…  相似文献   

16.
国际标准化动向和日本的对策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檀心芬编译随着标准国际化的进展,日本对国际标准和欧盟法规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因为国际标准和欧盟法规,特别是ISO9000系列标准、产品安全法规和环境管理与环境审核规定,对于出口企业是生命悠关的问题。“生活和J...  相似文献   

17.
实证会计研究及其现实意义一、实证会计研究的历史发展实证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它的理论基础可追溯至西方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现在理论界一般认为美国会计学家M·C·Jenson最早将实证法引入会计理论研究。其实,早在1968年,Bal&Broun以及B...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戴明在管理大师的行列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是一个教会日本人关于质量控制并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美国人,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称他“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9.
全国质量管理奖对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学习借鉴日本戴明奖和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成功经验,2001年中国质量协会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在我国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特别是为了应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国质量管理奖提出了一个卓越绩效的模式,对于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顾客至上、让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实现管理创新,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两年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审实践,发现我国企业在追求卓越绩效方面存在差距和改进空间。市场竞争是提高质量的根本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质量还需要激励和引导。设立全国性的质量管理奖是激励和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手段。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质量管理奖有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组织奖。  相似文献   

20.
休哈特控制图的发展史及其简介,统计过程控制(SPC)是1924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的,其方法基础就是休哈特控制图(以下简称休图)。当时这一方法并未得到美国企业的普遍采纳,其后两个机遇使得休图名声大噪。一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后,1942年美固国防部邀请休哈特博士等一批专家,针对军需大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交货不及时等,制定了战时质蹙控制制度,强制推行统计质量控制(SQC),半年后即大见成效。二是休哈特博士的同事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1950年将SPC引入战后的日本,成绩斐然,经过了30年的努力,日本已居世界质量与生产率的领先地位,质量专家伯格(Roger W.Berger)教授分析,日本成功的基础之一就是对SPC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