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3.
高蕊 《活力》2014,(6):134-134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新兴事务,它来自于对传统电视新闻的突破和创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是电视新闻乃至电视媒体产业市民化的产物。在民生新闻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市民化”呢?  相似文献   

4.
王晓利  柴万金 《活力》2010,(8):326-32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自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多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欢笑与眼泪同行。机遇和挑战并存。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媒体关怀的角色。十年来,《新闻夜航》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新闻名专栏”在内的很多荣誉.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说明《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5.
刘学文 《活力》2014,(15):55-55
近年来.各省及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民生电视新闻的播出数量、篇幅和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民生电视新闻.以其关注平民.贴近生活的优势而为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众多电视人也将民生新闻的采制播出作为电视台和电视新闻类节目增加竞争力、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唐明 《活力》2011,(12):202-202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从省级台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开办了彰显本土特色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张铁梅 《活力》2010,(20):169-169
在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中,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一改往日远离民生新闻报道的模式.从中央电视媒体,到省市级电视媒体.纷纷创办了民生新闻栏目。比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等。一时间,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8.
潘万喜 《活力》2009,(9):102-10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三贴近”优势。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日益成为观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而作为电视新闻的门面。主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个性魅力也感染并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今天,民生新闻主播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唯有尽快确定自身风格定位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康奇 《活力》2014,(3):93-93
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一直备受观众的欢迎。顾名思义,“民生新闻”是电视民生新闻主要的传播内容。然而,何为“民生新闻”? 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的“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视角考察此概念,认为它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的“节目形态说”;时至今日,“民生新闻”仍只是业界的一种提法,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内涵,但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在《收听收看》(2003年第123期)中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描述: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那么如何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价值。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董士涛 《活力》2011,(14):99-99
作为一个新生的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已经十多年了。期间,民生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中变化寻求发展。但是民生新闻的概念至今仍然比较模糊。更没有确定的形态和确定的范围。从业者仅仅依靠自己对于民生类新闻的理解,参照社会上一些约定俗成的样式进行制作。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看似相同的民生类节目。那么民生类节目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李莎 《活力》2013,(14):66-66
近年来,随着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在电视媒体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民生新闻因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深受欢迎。何为民生新闻?笔者以为,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三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莫菲 《活力》2011,(11):213-213
作为一种电视新闻形态。民生新闻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它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以“以民为本”为传播理念,“平民视角”为叙述方式。倡导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受到人们的欢迎。引起了各级各地电视台办民生新闻的热潮。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各个城市民生新闻节目都存在着严重同质化现象,民生新闻在各地方台仍然有着较强的收视地位。但与此同时,其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琐碎。民生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内容琐碎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李金娜 《活力》2010,(4):205-205
目前.要使电视新闻有新鲜感.不断满足观众增加的需求.唯有创新。创新能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实力.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电视新闻不创新发展.不仅难以胜任宜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去阵地.失去实力。电视新闻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量,追求尽可能多的新闻流通量,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强化喉舌功能.提高收视率,才能获得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国强  高寒 《活力》2013,(12):93-93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渠道有了翻倍的增长.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传统的电视传播媒体无疑受到了很大冲击,电视新闻所受冲击、尤其电视民生新闻所受到的冲击更大。作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本文拟以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简要地探讨“可视性”“实用性”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播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找出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柴万金  刘瀚博 《活力》2012,(8):156-15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创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现实关怀的角色。十几年的时间,《新闻夜航》包揽了几乎所有和新闻有关的奖项,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充分肯定了《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的领军角色。  相似文献   

16.
宋友民 《活力》2011,(8):194-194
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增添了新闻报道的活力,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活力。但由于它来得快发展得也快,伴随着产生的许多理论问题与技术操作问题也急需研究解决。一、把握民生新闻概念的基本内涵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从题材对象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相互并列,而和社会新闻的关系却有着些许不同,需要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活力》2013,(11):58-58
电视新闻竞争激烈。地方电视台走本土化道路,扬地域性优势就是根本。只有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强化服务意识,才能使地方台办出特色,从而在媒体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方言民生新闻应运而生。从2004年掀起热潮以来,这类节目在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中一直居高不下,但是随着类似节目的不断出现,此类新闻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为地方新闻媒体寻求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重新确立了新闻在电视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对电视领域的娱乐风潮进行了有效的突围,改变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但近年来民生新闻暴露出的趋同化、庸俗化等问题开始限制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具体现象入手,分析民生新闻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孟醒 《活力》2010,(8):357-357
一、节目的选题要与受众有贴近性 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赢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的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  相似文献   

20.
李文达 《活力》2014,(23):52-52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成为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打造品牌栏目,形成节目特色,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重头戏都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收视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