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旅游形象塑造已成为地区旅游业增强竞争优势的手段。本从区域旅游形象策划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江北区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发展现实,详细阐述了江北区旅游形象策划的相关内容,包括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主题旅游形象的定位、旅游形象塑造和推广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旅游者行为研究--以江北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重庆市旅游行为,本以江北区为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对旅游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到重庆市旅游的旅游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以重庆黔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分析重庆黔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并就黔江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实现黔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对策,贯彻政府主导型战略,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旅游产品一发要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加大旅游形象定位和产品促销,努力扩大客源市场,加快旅游人才引进和经济发展,努力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旅游宣传的重要性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迅猛的趋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地区在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旅游宣传。旅游宣传具有把固定旅游产品和无形旅游产品推销运送出  相似文献   

5.
重庆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旅游资源在自然环境和人生态两方面既有优势又面临危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是发展重庆旅游业、保持其魅力的关键。应从宣传、环境评价、规则、旅游产品开发、法制建设以及产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加快重庆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旅游商品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商品的开发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旅游商品的开发却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创新经营模式、完善产权保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黔江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江开发区是重庆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其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优美,也是重庆市旅游业尚未开发的一块处女地。本报告以旅游产品要素组合理论、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原则、效益原则为理论指导,以“如何把黔江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为中心,围绕“重庆-乌江画廊-张家界”旅游线路的区位优势、市场前景、线路要素组合方案、产品开发条件完善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新产品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8.
旅行社开发会展旅游市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诸多传统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国会展旅游业以年均约20%的速度发展,已经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5·12特大地震使北川县旅游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在实地踏勘、调研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震前震后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北川灾后旅游重建的4点全新认识,即旅游业将跃升为先导性产业,北川将从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地震旅游将成为北川旅游的未来开发核心,以及北川旅游产品经营的综合型、系统化趋势。在此认识的前提下,提出灾后旅游重建的产品开发体系,即以地震旅游为核心产品、羌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产品框架。  相似文献   

10.
从南丹县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整合南丹县旅游资源,对南丹县旅游业实施战略创新,突显白裤瑶民族旅游产品,以旅游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进而使南丹成为大西南“黄金旅游通道”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1.
曹扬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1):74-78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都是围绕城镇居民做文章,农民的需求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而农民市场的潜力巨大,农民也具有体验乡村旅游的动机,加上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备,为乡村旅游开发农民市场提供了条件。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宣传,扩大乡村旅游在农村的影响;要开发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产品,如以观摩考察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具有农村题材的影视旅游产品;要构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促成各方的共同参与共赢。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设计越来越受到各旅游目的地的重视,旅游形象口号作为旅游形象最普遍的表达方式,在对外宣传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省区旅游形象口号的分类对比分析,区域旅游形象口号可以划分为资源型、综合型和理念型3种;不同类型旅游形象口号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区域旅游发展阶段以及与其他区域旅游形象口号的对比研究;各省区的旅游形象口号存在着较强的"重复化",影响到旅游形象口号的效用发挥。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有关年鉴公布的福建省1998-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经济支持、旅游交通、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7个方面寻找评价指标,分别对福建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表明,促进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低和生态环境质量差是阻碍福建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福建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终南山景区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为改善陕西旅游产品结构,拉动陕西旅游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因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使发展速度和质量并不理想。管理不到位、宣传不力以及相关法规不健全是阻碍公园发展主要问题。因此,在发展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过程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灵活、有效的宣传策略,广告宣传应立足文化,突现特色;同时,针对景点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等问题建议设立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统一管理机构;此外,还应补充完善相关法规,实现对景区的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文化资源,亦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或宗教研究者以朝觐、朝拜、传教、宗教交流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通过旅游得以实现,同时宗教文化又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日益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专项宗教文化旅游。对安徽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协调性、务实性、生态性和保护性等四个问题,还应走多元化精品化道路,开辟宗教文化旅游专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地吸引力,依托新载体,拓宽宣传渠道,同时开发体验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旅游歌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歌曲流派和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各地旅游歌曲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地区旅游形象的宣传和传播作用差异很大。为了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有效确定旅游歌曲的质量,为促进地区旅游歌曲建设、旅游形象传播、旅游知名度提高和旅游业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以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34个省域为例进行旅游歌曲对地区旅游形象作用的评价研究。方法/过程根据歌曲在民众中传播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提出百度大数据查询、音乐播放器评论、听众欣赏调查与层次分析四种评价方法。在旅游歌曲评价中以层次分析法与听众欣赏调查法为主,百度大数据查询和音乐播放器评论法为补充。然后分别对中国34个省域的旅游歌曲进行评价,最后综合四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获得对各地旅游歌曲评价的最终成绩。结果/结论云南的《彩云之南》、新疆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四川的《看山看水看四川》、山西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广西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香港的《东方之珠》、北京的《故乡是北京》、江西的《江西风景独好》、海南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湖南的《家在湖南》为综合质量排名前10首旅游歌曲,其评价得分在100分至83.7分之间。云南、四川、江西、海南、湖南、贵州、青海、甘肃等地区都非常重视旅游歌曲创作与推广,而部分省域重视不足。旅游歌曲建设要防止“造歌运动”,应该重视创作客观、科学描述旅游地,深入打动游客心灵,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精品之作,为各地旅游发展服务,为游客深入感知旅游地景观、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嘉兴市地理位置、休闲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休闲旅游状况及规模化程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嘉兴市休闲旅游业存在旅游淡旺季明显、农家乐规模小且整体水平偏低、新型旅游产品极少和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短缺等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深化政府的统筹与推动作用,满足旅客的不同层次需求;设计与普及旅游标志,完善休闲生态游空间布局体系;加大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培养旅游咨询师;借助区位优势和人口特点,特别关注老年人旅游市场等四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湘西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比较优势,其发展应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一方面,要创新乡村旅游,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协作、企业经营、农户加盟”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扩大农村的就业机会,探索乡村旅游与劳动力就地转移互动的发展模式,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晚清名臣故居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应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现多数处于浅度旅游开发阶段,存在问题较多。开发好这类名人故居旅游资源,要树立正确的旅游开发理念。重点是结合相应晚清名臣历史个性,打好文化遗产"牌",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隐性旅游资源显性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