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中国“9073”养老模式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研究中根据2022年在保山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可及性对以社区为本的家居照护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以及支付能力与社区居家老年人选择护理服务有显著的相关性,支付能力对老年护理服务内容的选择有“U”效应;能够在养老院、社区卫生机构附近享受家庭护理服务并与家庭医生签订合同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和社区护理服务;表达不便行动不便的失智失能老年人以及家庭经济及购买能力较强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因此,可通过增加老年保健与对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老年综合服务区域及平台、贯彻落实“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等措施,推进深化可持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
王敏 《中国房地产》2013,(11):21-30
在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老龄人口退休收入短缺及财政困境成为各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拓展老年人退休收入的一种金融创新手段,在欧美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工具。随着9月国务院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的“以房养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当前公共政策研究热点,并引发了民众关于“政府在养老体系中责任”的大辩论。本文以此为契机,通过已有的文献构建反向抵押贷款理论框架,讨论反向抵押贷款的优缺点、风险及影响反向抵押贷款市场的相关变量,系统还原这一金融工具的运行机制,消除公众对其的误解并结合这·理论框架探讨‘‘反向抵押贷款’雀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本文认为,在中国,遗产赠予动机是老年住房自有者在当前住房市场下为实现整个家庭代际福利最大化做出的“理性选择”;‘饭.向抵押贷款”中贷款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高于借款人,老年人实现住房资产的流动性是以牺牲贷款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为代价的。因此,未来需要探讨的是,政府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降低各方风险,减少未知不确定J}生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以房养老在国外广泛存在,对增加老年人养老收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不少城市也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但进展不快,主要原因有政策障碍、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迫在眉睫。目前,很多城市包括常州市都是通过不断推进社保扩面的方式予以解决。随着社保扩面的逐步饱和,未来资金缺口的隐患将会越来越大,急需好的思路和好的形式发展养老事业。以房养老作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一种补充方式,其试点意义已为国家所认可并积极提倡,在此,笔者赞成上海市曾经开展过的一种新的试点模式,即以住房公积金为试点推进以房养老工作。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5,(26):28-30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进入老年,无论是子女在外求学,还是异地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应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福利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五种模式。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等原因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不能解决现有的老龄问题,这一切便促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年服务体系除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设计的房屋改造外,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顺应老年人的多重养老需求,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大约只用了25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养老制度改革和老年人医疗制度改革以及制定生育奖励制度和多孩政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握时代特征作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部署。文章以城市代际互助养老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得出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必要举措,且存在政策支持、社会代际资源闲置和老人参与意愿强烈的实施条件;并提出了"3+2"模式实施路径:由政府、社会和2个世代三方联动,通过代际互助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和时间银行稳步推进代际互助养老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于20世纪末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预计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城市,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一般人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上照料老人、在精神上和他们交流,他们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更为迫切;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或者敬老院,他们中的一些人将目光转向了老年公寓。这里所指的老年公寓,不同于养老院或敬老院,它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商品房性质的住宅小区,其环境、设施、房屋设计、服务等都是根据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的。老年公寓的目标消费群体究竟是什么人?这是在进行老年公寓开发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笔者于2004年5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等四个城市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方式调查”。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老龄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 1 997年 5月 ,在美国丹佛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 ,首次将人口老龄化作为最主要的问题进行讨论。日本率先提出了要建立“照料社会”的发展目标 ,突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及由此加剧的老龄问题的重视。在老龄化社会中 ,传统的家庭养老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 ,兴建老年公寓 ,为老年人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 1 999国际老年人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将 2 0世纪最后一年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 ,标志着 2 1世纪世界将…  相似文献   

9.
牛学锋 《价值工程》2014,(19):290-291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如何科学、妥善的解决好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国家及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从我们国家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已经初步建立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居家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入手,分析了不同的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佳倪 《活力》2023,(15):112-114
在“十四五”规划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为缓解老龄化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需要积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业企业存在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精准度低、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欠缺、智慧居家养老亟待推广应用等问题。依据嵌入性理论,本文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舆论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扶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创新性推动多主体协作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完善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激励机制,促进智慧居家养老的推广应用的对策,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的迁移以及传统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家庭养老”的模式正逐步改变。目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普遍偏低,只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支,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从而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以房养老”模式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龄化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解决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已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尤其是对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3/4的我国来说,经济水平低下、养老服务体系落后,农村老年人生活无人照料的现象极其突出。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弥补我国养老服务缺口的战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来的老年人居住问题尤为值得重视。近两年,国内关于养老地产的研究逐渐升温,也陆续开始付诸实践。笔者结合调查研究结果认为,社区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老年人居住问题的较佳形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生活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世界各国专家的研究实验成果和我国现存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种科技养老的新型模式。通过各种考察、实验、分析,文章总结出影响科技养老的几个重要因素:社会服务水平、成本控制、思想观念、区域建设的舒适性和老年人人身安全的保障等。侧重研究影响科技养老的几个关键因素,对于我国推进科技养老、积极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尹涵  侯盼龙 《上海房地》2013,(11):42-43
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盘活老人住房资源,让老人快速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作为西方国家成熟的养老模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将固定资产盘活为现金流,对未来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的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明确提出要进行“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养老模式试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间点提出智慧养老,开展相应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势在必行。考虑到我国属于平均收入低、人口多的二元结构社会,所以需要优化社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率,这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前提;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推送精准服务、培育专业技能强的服务团队、优化资源应用方式,并根据国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调整养老服务结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这是我国农民用一种朴素的语言,对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带来的变化或即将实现的愿望的一个形象概括。8月18日,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加上一句话:“养老不犯愁”。“养老不犯愁”是基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政府的承诺变成了实际行动。全国1O%的县(市、旗)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确定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进行筹资,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完全区别于老农保仅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自己交钱养老”的模式,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重要责任得到明确。根据规划,国家将用十年的时间来推进这项工作,最终实现全体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获得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养老需求的逐渐增加和养老市场的全面放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对相关养老政策解读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以“医养结合”为主要模式的内容创新、以“全生命周期养老”为主要模式的过程创新、以“精准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对象创新及以“互联网+养老”为主要模式的渠道创新,并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四种创新模式的联合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田间  宋贺 《乡镇论坛》2020,(5):34-35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便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解决好养老问题,涉及毎个家庭的幸福、每个老年人的安康,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间责任而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多,随着农村青壮年不断流入城市,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