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到《齐鲁珠坛》95年第5期、第6期,谢谢!《齐鲁珠坛》很有兴趣,内容丰富。我可供参考。得到这本书,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2.
着意耕耘二十载 ,华诞百期放异彩。博纳众议启新风 ,广开言路聚英才。著文立说尚实用 ,征古论今倡国粹。齐鲁遗风今犹劲 ,登高望远致未来七律 贺《齐鲁珠坛》百期华诞@程宽桐$甘肃省珠协!原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3.
读厉晋元先生《快速估商一次准再探》(《齐鲁珠坛》1995年第6期,下略称《再探》)和《七句口诀的新飞归刍议》(《齐鲁珠坛》1995年第3期,下略称《刍议》)两文可看出,《再探》归纳起来,估商准而又快的要领基本上仍依照《刍议》的“算法要领”有所增删而已...  相似文献   

4.
读《齐鲁珠坛》1998第4期周全中(以下简称周老)的《复原古算具须经个性与共性检验》和《齐鲁珠坛》1998第1期王为桐、王世玉(以下简称二王)的《与‘数术记遗’八卦算辩真者商榷(一)》二文以后,我觉得他们争论的问题有些没有解决,关于对八卦算具的设想图...  相似文献   

5.
赞《齐鲁珠坛》林春增齐鲁珠坛一支花,珠协会员人人夸。花香万里播友谊,珠坛信息传万家。齐鲁珠坛是良师,珠算技术广普及。算理算法讲实用,珠坛人物榜样立。齐鲁珠坛是益友,学习珠算不用愁。珠坛争鸣抒己见,读者作者乐悠悠。齐鲁珠坛办的活,珠算心算结硕果。优秀论...  相似文献   

6.
不用炸响喜庆的鞭炮———因为最热烈的鞭炮 ,也抵不过珠盘交响的热闹 ;不用擂响喜庆的锣鼓———因为最热烈的锣鼓 ,也抵不过齐鲁珠坛的珠潮。珠算交响成暴风雨般的掌声 ,珠潮澎湃成夜光杯里的自豪 ,庆贺《齐鲁珠坛》百期纪念 ,我们用最有珠算特色的新招。讲一个 2 1世纪第一个春天的故事 ,讲她用大 1 6开新貌向新世纪报到。国粹就与WTO握起了手 ,算珠就与按键一齐欢跳 ,人们仰望着泰山说 :《齐鲁珠坛》跨进新世纪 ,吹响的依然是进军的号角。讲一个为人做嫁衣的动人故事 ,讲稿纸白色如何染白他们的鬓角。油墨香中可闻到他们的德艺双馨 ?…  相似文献   

7.
中华大地奇葩 ,《齐鲁珠坛》堪夸。继承先人志 ,发掘珠算文化。文化 ,文化 ,早已走出中华 !如梦令 赞《齐鲁珠坛》@阚积强$农行山东蒙阴县支行  相似文献   

8.
《齐鲁珠坛》1998年第1期王为桐、王世玉二位同志(简称二王)的《与〈数术记遗〉“八挂算”辩真者商榷(一)》一文中,对周全中老先生(简称周老)上述大作(载《齐鲁珠坛》1997年第3期),提出了四个商榷的问题。其中第三是辩真意中的五个疑点,第四是对几个疑点的浅见。周老于《齐鲁珠坛》1998年第4期发表的《复原古算具须经个性与共性检验》一文,按一般惯例应该是对二王提出的商榷问题进行商讨。而周老的原文劈头就说:“从所提需要商榷的问题看,您两位占有的资料过少;我给提供的资料都没看!这样争论是不免走弯路的…  相似文献   

9.
众爱《齐鲁珠坛》刊刘桂林众爱《齐鲁珠坛》刊,赞称良师益友篇。能集科、实、趣三性。读后收益笑开颜。算理、算法受称赞,实践经验结合严。加、减、乘、除算法新,版目新颖内容鲜。(作者单位:河北省上板城水泥厂)众爱《齐鲁珠坛》刊@刘桂林$河北省上板城水泥厂...  相似文献   

10.
我和《齐鲁珠坛》赵一民,张兴华山东珠算协会会刊《齐鲁珠坛》,确是“珠坛”上全省唯一的书刊,全国省级也为数不多,是书刊林丛中的一枝珠算小花——风采独具,品味超群。从她创刊第二年起,我就是她的忠实读者,每每到来我都是爱不释手,到1994年我不仅自己读她,...  相似文献   

11.
《齐鲁珠坛》,智慧之窗,威震霄綤。看珠海澎湃,再展升浪。坛花似锦,万里漂香。珠坛耀金,画卷芬芳,文明使者慨而慷。谢园丁,致文明丕业,高奏乐章。珠声如此铿锵,方显出勇者的倔强。拥一代英儒,丰碑铸就。气势磅礴,勋业辉煌。辛勤育坛,播种希望,宜将长路献远方。携珠侣,到中流击水,情激千浪。沁园春:詠《齐鲁珠坛》编辑@王光云  相似文献   

12.
愿《齐鲁珠坛》这朵珠花开遍祖国大地赵一民《齐鲁珠坛》具有知识性、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这本期刊的作用。从她诞生那天(即1980年)起,我们在德州科协张秀兰同志协助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下,十几年来积极组织征订总计达5,326份。因服务工作到家...  相似文献   

13.
姜克华老先生的大作《试论我国算盘发展的阶段》见本期。笔者拜读后 ,对算盘发展的阶段论这一论点深表赞同。早于 1 990年 1 1月 1 9~ 2 1日在临沂召开的全国珠算史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交流的拙文《对珠算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载《齐鲁珠坛》1 991年 3期 )中就曾提出“珠算盘似应以有无横梁作为分期”的设想 ,并指出 :《珠算》一词 ,最早出自东汉徐岳《数术记遗》一书 ,已故珠算前辈华 (印椿 )老曾称作《游珠算板》。笔者曾在《山东出土文物为珠算的起源佐证》(载《齐鲁珠坛》1 983年 4期 )拙文中指出 ,这种游珠算盘既是现代有档串珠算盘的雏…  相似文献   

14.
《鲁班木经》制作算盘的规格 ,由于古文没有标点 ,造成后人点句错误 ,虽有人认为我国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 ,争论长达 1 6年之久。姜 (克华 )老并亲自改制成以“线”为梁的称作《鲁班算盘》 ,撰文《〈鲁班算盘〉制成了》在《齐鲁珠坛》2 0 0 0年 5期发表 ,借以证实我国算盘曾经过以“线”为梁的发展阶段。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曾以拙文《对〈算盘以“线”为梁的阶段〉之我见》(载《齐鲁珠坛》2 0 0 1年 3期 )进行争议。笔者早年曾响应号召下乡 ,用学得的木工技术制作门窗、写字台等 ,对“起碗底线”和“起一字线”都经常使用近十年之…  相似文献   

15.
疑难未释更添疑倪青龙近获友人赠给笔者两本《齐鲁珠坛》(1997年第5期,第6期),遂展案详读,受益不浅。比及读到6期第23页,看见周全中先生撰写的《古代三等数法的体会》(以下简称《体会》),更是如获至宝。因为,周先生在笔者心中,是一位值得崇拜的老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珠算协会 1 995年编制的《中华算盘精品鉴赏》的《序言》第 3页中说的好 :“古今算盘 ,历经沦桑 ,不可能是一个模式。经过有机连结 ,自然与众说纷纭不同。历来形成的年代论 ,将以阶段论所代 ;……”笔者非常同意这种论点。《齐鲁珠坛》1 984年第 1期发表的拙文标题就是《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可是周全中老先生 (简称周老 )却说《珠算盘发展经过以‘线’为梁阶段的说法错了》(见《齐鲁珠坛》1 984年第 1期 )。1 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通过最近我请邓友国高级木工技师 (简称邓高师 )主要用手工制成了一把上二下五 1 4…  相似文献   

17.
卜算子(并序)秦春廷偶阅初期《齐鲁珠坛》前名誉会长李公子昂所咏《卜算子》词,善用九九二字,趣味盎然,意义深远,启发后辈,用心良苦。今年亦适届公去世九年之期,特制小词以纪念之。重读李公词,九九作词韵。激励珠坛进似飞,直向前程奋!大雅已云亡,九载为时迅。...  相似文献   

18.
《齐鲁珠坛》1995年第四期刊登王为桐同志《隶首注术辨析》,(以下简称《辨析》),引起许多读者注意。该文强调珠算起源于汉末,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如谁超越此限,就说是“乱用史据和传证,混淆视听”;从而冠以“不合逻辑”,“想像悬源”的头衔。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三月好风光 ,让我们把所有的算盘拨响———为 2 0年前的一次播种庆幸 ,为 2 0年后的巨大丰收鼓掌。噼啪之声响作喜庆生日的鞭炮 ,分享她的酸甜苦辣雨雪风霜 ;噼啪之声响作快马加鞭的鞭花 ,祝福她的鹏程万里再创辉煌。《齐鲁珠坛》无愧于齐鲁之邦 ,《齐鲁珠坛》无愧于孔孟之乡 ,像沂南石刻上双手跪捧着算板 ,像梁山神算子双手托举大算盘 ,每一次捧读新一期《齐鲁珠坛》 ,我都是那么如饥似渴遐思飞扬———青岛啤酒般过瘾 ,孔府家酒般芬芳 ,烟台苹果般诱人 ,莱阳酥梨般脆响 ,如入菏泽牡丹园看百花竞放 ,如临济南趵突泉涌心花怒放 ,如登泰…  相似文献   

20.
《齐鲁珠坛》是山东珠算协会会刊 ,1980年 3月创刊 ,属于科技期刊范畴。根据有关规定 ,自 2 0 0 1年第 1期起改为大 16开本 ( 2 10× 2 85厘米 ) ,并增列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等栏目 ,以适应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可供读者工作参考。由于印刷、邮费和稿酬均相应提高 ,每期定价 4元 ,全年 6期收费人民币贰拾肆元整。发行点 ( 10 0份以上 )自留 2 0 %作为代办费和酬金。欢迎破月订阅 ,订阅单位 (或个人 )可随时办理汇款手续。邮局汇款 :济南市济大路 3号山东省财政厅转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市大观园支行    《齐鲁珠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