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的一个同学开了一家服装店,几乎投入了他所有的血本,但因前来光顾的客人太少,所以收获一直不尽人意。前不久,他终于坚持不下去,被迫关门了。就在这时,我的另一个朋友找到了我,他也是做服装生意的。当然这个朋友跟我同学比,实力差远了,用他的话说就是“做小生意的”。的确,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在哪里做长久过,但是他却一直维系着自己的生意,让人捉摸不透。他之所以找到我,仍然是因为生意的事情,他想租我同学的那间门面做一段时间的生意。因为同学租的店面年末才到期,钱没赚上,如今店都倒闭了,还没有转租出去。但是想想有他这个生意惨淡的“…  相似文献   

2.
1980 陈兴昌     
《中国报道》2008,(10):49-49
关键点 1979年,陈兴昌到工商局注册,成为改革开放后广州第一批正式个体户。 1979年后,中国发生了巨变,当时广州做服装生意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多数人对时局仍不放心,  相似文献   

3.
金名 《上海经济》2013,(4):56-58
按莫利·巴利斯《购物的社会学》一文的观点,百货公司的最大魅力在于种类齐全的商品,有吸引人的商品陈列,顾客无论购买与否均能自由地品评商品。但是,当超级大卖场和品牌连锁店出现后,百货业均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前者同样齐全却更加便宜;后者则更加细分更加专业。这些年,随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兴起,消费者逛街的习惯已经从单纯的购物向复合型消费转变,体现一站式消费的购物中心,集餐饮、看电影、唱卡拉OK、亲子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很快抢占了传统百货的市场。商场大批关门2012年5月,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淮海路店正式结束运营,这家从1993年就开始存在的老百货公司营业了19年,如今黯然退出这一繁华路段,取而代之的是宝马汽车的4S店。四个月后又传出消息:位于淮海路的永新百货定于2013年歇业,整幢楼将转租给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开设旗舰店。1980年,淮海路成为上海首条尝试夜市的商业街。1987年,中国首次实行夏时制,淮海路夜市的时间延续到晚上9点。1990年代初,地铁通车,淮海路夜市又推迟到晚上10点。淮海路之夜灯火璀璨,成为上海一景。还有1993年伊势丹的开幕,是当时全上海唯一的国际购物中心。除了时尚服装,上海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消费环境。1994年,美美百货引进了14个世界一线品牌,让上海人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奢侈品"。  相似文献   

4.
司思 《中国经贸》2008,(4):48-49
截至2007年12月底,ITAT已经在中国大陆开设了607家会员店,108家百货会员俱乐部店,7家FASHION ITAT店,有效会员2290万人,销售额达数十亿元。毫无疑问,这个仅创建5年的公司成了中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缔造了服装销售业的一个奇迹。业界人士都为这样的发展速度感到不可思议,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对ITAT的惊讶、好奇和关注也逐渐浮出水面,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这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由上海的中百六店改制过来的股票名称徐家汇就获得了证监会的审核通过,由于某种原因,此事搁置了一年后,徐家汇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闪亮登场了。上海人对徐家汇情有独钟,对徐家汇商圈的中百六店、汇金百货、东方商厦都了如指掌,这个正宗的上海商店怎么跑到深圳去上市了,上海不是也有个证券交易所么?  相似文献   

6.
餐饮业是上海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据1996年统计,全市餐饮业营业额达75.16亿元,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6.47%。近几年来,上海餐饮业发展虽快,但各企业发展很不平衡。在上海三万多家大小不等的餐饮企业中,众多企业生意萧条,只有少数企业生意兴旺,人们称这种现象谓“萧条中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李颖 《改革先声》2000,(10):47-49
小姐和丫鬟   18年前,温州乐清县农民卢毕泽和卢比良兄弟俩在内蒙古包头经营服装亏了本,回家路过北京,看到商贩沿街叫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没卖掉的衣服拿到前门、王府井“练摊”,谁知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包头无人问津的服装,在北京成了抢手货,被北京人抢购一空。哥俩索性在北京南部的丰台区租了间农民房,添置了缝纫机,搭起了裁剪台,这个专门加工时髦服装的作坊让卢氏兄弟赚了不少钱,于是他俩招亲唤友,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来到北京南苑乡的大红门一带,做服装生意,形成了一度聚居达 10万人的“浙江村”   大约也是在 20年…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过好几次我和"国宾"都是 "擦肩而过"。记得几年前我从香港到北 京开会,会议期间有一位台湾商人在知 道我是上海人以后,便问我是否知道"上 海国宾"?我原先还以为"国宾"是一家 星级宾馆(后来才知道是一家医疗中 心),差点闹出了笑话。"要体检,找国 宾',这句广告语在上海已经几乎家喻户 晓。你不知道?难道你没有去体检过?" 台商一边对"国宾"大加赞赏,一边用迷 惑的眼光看着我(他可能怀疑我不是上 海人)。还有一次是在香港,一位做服装 生意的杨女士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尽 管这回我没有出洋相,但对"国宾"仍说  相似文献   

9.
惠里的魅力     
在西安,有一家正宗的日本料理,六年来从一个店开到两个店,生意仍是红红火火。想知道它成功的奥秘吗?让我们走近它的主人高桥敦夫先生,他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0.
乡下表妹进城买打折服装,她找到生意新卖点 夏秋莲原在湖南省永州市一个服装市场里经营布匹,生意并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吕莉 《东北之窗》2013,(4):44-45
不断变化的灵芝妹子2004年12月7日,我们的首家店开在大连的解放广场,就是大连人熟悉的军人俱乐部斜对面,37.2平方米。这个店,设计了四五个月,装修了三个月,做得很精细也很正规。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这店的面积还不如原来做太阳城时一个宣传广告牌子大。可是就是这家小店,  相似文献   

12.
经纬 《中国高新区》2010,(12):134-136
2006年12月26日,美国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终于在上海揭开了中国首店面纱,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  相似文献   

13.
听说成都长顺街口有家韩国人开的“雄大”豆腐店,生意不错。一天黄昏,我赶去,看见柜台前小窗口顾客不断线,店里有两台大机器。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儿通过翻译给我说,豆腐天亮前开始做。他就是这店的韩国东家。听说我想见识一下现代化机器做豆腐,就叫我次日凌晨5点半前过来。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08,(9):159-159
王振滔自小家境贫寒。十六七岁的王振滔外出谋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跟着堂舅学木工。做木匠的王振滔在湖j匕见到不少温州老乡,他们在推销电器、服装、皮鞋,收入比自己做木工多了好几倍,于是,王振滔决定改行做皮鞋推销生意。  相似文献   

15.
民俗宁波     
王晴 《宁波通讯》2012,(10):67-67
修钟表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宁波东门街有一家二妙春钟表维修店,是一家经营钟表、眼镜、唱机维修业务的小店。这家小店,就是著名的亨得利钟表店的前身。民国4年(1915年)亨得利在上海五马路开店,并在短短几年间,在上海静安寺、霞飞路和香港开设了3家支店,还与全国各地建立联营合资的企业达60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对于中国的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不甚乐观的年份,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中国的制造业早早进入了“冬天”。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更大,很多人对服装制造业的前景并不看好,但作为中国服装制造龙头企业——雅戈尔集团的董事长李如成却认为:制造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服装制造业再做个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生意经     
生意经哪些生意不好做?做生意,目的是赚钱,但当今市场上,做蚀本的人却不少。那么,哪些生意不做为好呢?有人总结了以下几句生意经:1.先发货后收款的生意不做或少做。2.预付款订购货物的生意不做或少做。3.第三、四手货的生意不做或少做。4.“隔山买羊”的生...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为了买房。许多人负债累累,号称“百万负翁”,要二三十年才能还清此时欠下的安居债;上海人买车,得买政府卖的车牌,而且限量发行。养一辆车比养一个儿子还艰难。上海人的“痛苦指数”需要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有一个外墙被刷成红色,很醒目的迷你烧烤店,店里面只有两张小桌子,平时看不见油烟和顾客,但店主人却告诉记者一个惊人的销售成绩——有时一天能做四五万元的生意,最高的一次卖了12.8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网络户外烧烤第一店”。如今小伙子年收入超百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对他这种颇有创意的创业模式非常欣赏。这位有着淘宝“全球十佳网商”头衔的80后小老板,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  相似文献   

20.
王杲松 《沪港经济》2010,(10):68-68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陈伟强:先说说顺峰吧,顺峰是全国最大的粤菜酒店,目前有32家分店,我是上海分店的总经理。未来两年,在上海还准备开6到8家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