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宜居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北京2020年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北京首次提出宜居城市这个极具创新性的城市职能发展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宜居城市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1宜居城市的概念与内涵1.1宜居城市的概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宜居城市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城…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提出了四大发展目标和三大发展阶段。北京将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北京未来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初,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根据该规划.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其中.“宜居城市”的概念是第一次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了北京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不再提“经济中心”,专家认为,“经济中心”无法表达北京特色。  相似文献   

5.
《首都经济》2004,(12):81-8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已经基本结束。规划指明了北京未来16年的发展方向,对人口、空间、交通、市政、绿化、旧城保护等各项重要问题做出了解答。根据该规划,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相似文献   

6.
叶林 《首都经济》2006,(11):100-101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的发展瞄准四大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为实现这一规划,作为实现各项城市功能的重要方面——物流业将起到巨大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宜成城市"课题组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报告主要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视角,对北京城市总体(不包括远郊区县)、不同城区以及街道的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居住舒适性和出行便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在自然舒适度,还是人文环境舒适度等方面,北京都与"宜居城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8.
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2004年至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北京市的各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将按照“宜居城市”的定位规划自己的未来。北京的城市发展,北京人的生产生活,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总体而言,北京市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城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这两个转移的成果使北京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5月30日,《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下称《标准》)通过建设部的验收并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上,“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研究员介绍,《标准》是建设部2006年4月立项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它将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宜居城市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务院2005年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随后2006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把创建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2008年新加坡再次被评选为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城市,新加坡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我们认为,新加坡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对新加坡建设宜居城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启示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网总编、研究员罗亚蒙2005年1月,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的概念.200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后,全国有很多城市把"宜居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目标."宜居城市"由此成为中国新的城市理想.  相似文献   

12.
熊怡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08,(10):12-18
城市的声音 2007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明确宜居城市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按照国家这一指标体系,通过大量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得出:市民对宜居重庆的总体满意度为68.5分,这说明居民对重庆作为宜居城市基本上是认可的。但大家更希望在“儿童游乐设施”、“空间开敞性与建筑物密度”、  相似文献   

13.
H.K·城市·社会 “全球最宜居城市”关注指数:事由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调查“全球宜居城市指数”发现,楼价有升无跌的香港今年“爆冷”——成为201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8日,这一天对北京远大职业高中的副校长李红来说,将是很有意义的一天。就在这一天,在经过严格培训后,李红第一次坐在了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上的陪审员席位上,开始了她5年任期的陪审员工作。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决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李红就成为了《规定》正式实施后首批参与审判的人民陪审员之一。李红,北京远大职业高中副校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小企业在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为配合当前的学习培训和推行,现介绍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会展看台     
《中国经济周刊》2004,(6):31-31
世界2004中国年会举办 本刊讯“世界2004中国年会:预测与展望”将于2月1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由《财经》与《经济学人》集团旗下的“经济学人会议”主办。届时,经济界权威人士将发表演讲。这些精辟的演讲可为决策层、产业界和传媒界把握2004年整体经济走向提供参考。 (木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经济》2007,(4):31-32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乌海地处大陆深处气候干燥多风,周边又有三大沙漠包围,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基于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18.
《天津经济》2009,(6):74-74
日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获得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过,一场涉及北京市未来15年发展前景的蓝图就此铺展开来,通过这一规划的修订,北京提前宣读了自己的城市宣言。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的《公司法》是对1993年颁布。并经1999年、2004年两次局部微小修订的《公司法》做了全面的修改。现在对这次《公司法》“大修”的成败进行评论为时尚早。但确定无疑的是,这部新的《公司法》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北京总体规划将“宜居城市”作为发展四大定位目标之一。一时间“宜居城市”排名榜鹊起.“宜居城市”论坛火热登场,更有房地产商把开发的楼盘戴上“宜居”的花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