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风险偏好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中国4个省份599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风险规避型农户倾向于采用低风险农作物品种,但农户风险偏好对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因种植规模不同而不同,相对于小农户,大农户在要素投入选择上受风险偏好的影响幅度更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减少农户对新品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使农户能够合理配置风险资产,提高农户特别是大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专业村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农业保险投保决策机理及其生产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就农户投保对化肥投入、生产效率及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种植经验丰富,生产经营专业化,偏好风险将降低农户的投保概率,经历过灾害影响则会提高农户投保概率;投保后农户亩均化肥投入有所下降,并结合其他要素投入调整的共同作用降低单位面积产出,但投保引致的技术储备增加是稳定作物单产的重要力量;此外,生产风险分散所带来的农户被保险作物品种面积增加能够弥补单位面积产出下降对收入造成的抑制效应,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保险也具有马太效应,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投保所产生的收入提升效果越好。据此,应继续加强与完善农业保险,推动保险公平;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浙江省5个县(市)21个行政村的21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汇经营目标下农户风险偏好对延长轮伐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变量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年总收入变量在5%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林地面积和林地与村委会海拔高度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地块分散程度、林地实际经营面积和阳坡林地所占比例在10%的统计水平下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拥有较高家庭年总收入的高风险偏好者和不经营的林地面积大且较为集中的高海拔阴面林地更倾向于延长轮伐期投入到长期的碳汇收益中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的农户给予适当激励;在碳汇项目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块质量和农户基本特征的问题;建立健全林地流转体系,增加林地规模效应;建立方便快捷的碳汇评估交易平台,增强农户碳汇供给动力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统计数据,在分析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分化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农业保险需求演变过程及面临的困局。理论分析表明:在农业风险损失较高以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情况下,经营性收入比重越高的农户所遭受风险冲击越大,对农业保险需求越强烈;实证分析表明: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低于全国;东中西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呈现依次上升态势;贫困地区低收入组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无需求,中等收入组农户偏好高补贴和低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高收入组农户偏好低补贴和高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农业保险政策调整提出若干建议,以确保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估:激励效应与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1年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本文从农业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对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尽管当前农业补贴已演变成对农户的一项收入补贴,但它仍具显著提高农业产出的激励效应,且完全通过影响农业投入来影响农业产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农业补贴对不同农业要素投入具有差异化影响,它并未激励农户增加自有劳动供给,但显著提高了农户雇佣劳动力的概率,增加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特别是影响了化肥、种子、农药等要素的投入。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农业补贴不具有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或通过改变农户风险偏好而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但若在实施农业补贴的同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或降低务农机会成本或将补贴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可提高其政策效果。研究还发现,农业补贴具有促进农户消费的财富效应,但这一效应低于其产生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下的异质性讨论仍不充分。为此,在引入农户风险偏好因素后,基于2019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显著提高农地转出行为的发生概率,并且具有明显的农户风险偏好异质性,表现为风险厌恶型农户在面临劳动力供给约束时更倾向将农地转出,但该效应在风险偏好型农户群体不显著。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认为应关注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流转的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依赖性,疏通农地流转的堵点,助力实现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8.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相似文献   

9.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省844户水稻和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获取了农户风险偏好指数,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风险感知情况下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风险厌恶、感知风险存在的农户较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尤其是秸秆还田+免耕或深松组合技术。农户具有"模糊厌恶"特质,确定概率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大于模糊概率风险偏好的影响。②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当农户感知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存在时,风险偏好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当农户感知自然灾害风险不存在时,风险偏好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风险的本质出发,结合农业风险的特点,从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农业经营风险进行量化研究,为农户农业经营风险的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