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分析美国回购市场的基础上,对美联储回购/逆回购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详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回购和逆回购仅是美联储临时性政策工具,总体交易规模很小。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国债隔夜回购的市场交易利率能预测美联储国债隔夜回购利率变动,且美联储的国债隔夜回购利率相对更高。2013年8月,美联储推出隔夜固定利率全额(给定额度内)供应逆回购工具,为将来美联储退出QE过程做准备。201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该工具操作规模分别约为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引发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管理》2013,(13):26-28
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了多轮量宽操作措施,大量购入资产,努力将市场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此后,欧元区和日本也加入了量化宽松的行列。估计目前美联储仍持有3万亿美元以上的购入资产,其中以中长期国债和按揭抵押证券MBS为主。目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尽管退出存在风险,但美联储已在考虑量宽政策何去何从。随后全球资本市场陷入振荡,其中犹以日本股市和债市为甚。美联储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逐步退出量宽操作?其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又将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3.
卢庆杰 《新金融》2010,(8):14-17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水平、量化宽松政策、对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对金融机构实施紧急救助等,这些措施对金融市场实施全方位的救助,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应,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恢复,同时也使美联储的资产额大幅增加。由于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美联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投放出去的流动性又流回美联储。如果经济好转、市场信心恢复,这些流动性投向市场,将对经济形成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未来的退出步骤将与救市步骤相反,即先通过数量化工具收回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达到正常的水平,再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就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美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虽然美联储退出量宽的方向难以逆转,但退出的节奏可能有变化,变快或变慢都有可能。回顾2013年,美联储宣布退出QE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这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之源:2013年6月,伯南克宣布将从下半年某个时点起削减购入资产规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2013年9月,当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会宣布退出方案时,美联储却按兵不动,市场一片哗然;2013年12月,美联储再次打破市  相似文献   

5.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7,(3)
美国美联储将维持目前利率至6月底目前市场以压倒性的比例预期美联储将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美联储近期不会降息,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房地产的下滑似乎已经见底。”澳纽银行的外汇策略师安东尼·莫里斯表示。“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坚挺,因此美联储面对经济‘软着陆’的形势泰然自若。只要失业率没有大幅上升,经济  相似文献   

7.
报摘     
美联储试图再次清理信贷市场英国《经济学家》3月13日继去年八月、十二月后,本月信贷市场出现第三次危机,美联储再次尝试救市。然而美联储仅对信贷市场一处疏通,导致其它方面又出问题。高通胀使央行的减息空间备受束缚。而金融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境外市场发行美元债,而在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下,中资美元债发行成本会产生多大影响引发市场关注。本文以2010—2021年的中资美元债为研究样本,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结果显示: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对发行利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美联储每加息25个基点,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平均上升约5.8个基点;从企业异质性来看,投资级或者房地产行业的债券能够降低美联储加息对发行利差的增加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美联储政策利率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分析框架,从债券评级和行业分类两个维度,研究了美联储政策利率对不同发行主体的异质性影响,有助于微观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评估外债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今年以来美国经济不断复苏,以及就业市场不断转好,市场人士预期美联储退出QE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尤其在今年5月以来.市场上关于美联储退出QE的言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3年12月美联储开启缩减QE的阀门后,市场预计美联储今年每次利率决议都将缩减1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直至QE政策完全退出市场。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在美国国会证词中表示,美联储缩减QE的步伐将根据经济复苏状况而定。证金贵金属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世兴分析认为,如果美国经济表现出色,美联储则将有可能加快缩减步伐,届时将提振美元走势,对金价造成打压;而一旦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将会推升市场对美联储缩减步伐的预期,对黄金白银将形成较为有力的提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月份非农数据的疲软,  相似文献   

11.
9月18日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会议并未宣布缩减QE规模,与先前多的市场预期大相径庭。美联储的决议随后引发了市场争论。  相似文献   

12.
美联储负债表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通过多种手段向金翮机构及其他市场注入资金。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为了压低市场利率,从紧急救助计划变为购买美国国债、抵押支持证券(MBS)及政府机构债券,从“救急”变成了市场的主导者,通过多轮量化宽松刺激借贷和经济增长。至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扩张到了超过4.5万亿美元,而次贷危机之前这一数字还不到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美联储创建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以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10月7日,美联储宣布创建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以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商业票据融资机制将和美联储现有的信贷机制一起,共同向定期融资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该机制的运作方法是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Y),直接从符合条件的发行方购买三个月期无担保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从而向商业票据的发行方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些商业票据基本上都是美国银行、企业和政府签发的短期债务凭证,美联储通过购买这些短期无担保债务,为这些机构提供每天运作所需要的资金。  相似文献   

14.
崔嵘 《证券导刊》2010,(16):15-15
美联储继续维持现行低利率区间0-0.25%,并重申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我们认为就业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通胀的未来走势将决定美联储加息时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2015,(1):12-13
美联储何时加息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终于使美联储在2014年10月正式宣布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宽松QE谢幕。2015年,美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依然可期,美联储很可能继续维持终结量化宽松政策的基调,且随着通胀压力的上升,随时可能宣布进入加息周期。鉴于美元在全球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资本市场和基金管理的规模,美联储未来利率变动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黄志龙 《国际金融》2013,(10):49-51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有一些相似之处,如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引发国际资本流动逆转,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加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导致新兴经济体贸易条件显著恶化等。一、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与1997年有几分相似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面临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这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有几分相似。1994年至1997年,美联储累计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16,(2):35-36
从2015年第二季度起,美联储在谈及狭义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时,提到在完成退出QE后即将进入第二项内容—结束零利率政策.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FOMC)暗示,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将取决于对当时和预期的美国就业市场状况和2%的通胀目标的评估结果,以及美联储对金融和国际市场发展的各类信息.2015年8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意外地把美联储货币正常化日程延后.2015年9月FOMC例会结束以来,政策层面、宏观经济和市场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表明,2015年12月中旬美联储首次加息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8.
《证券导刊》2012,(34):85-85
上周四美国股市收跌,市场预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大可能在其后的美联储年会上就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9.
王馨 《中国外汇》2007,(11):24-24
美联储降息当前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日后美联储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仍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9月18日降息是系列降息周期的开始,还是对金融市场的暂时调节?至此市场存在许多争议,美联储方面的消息成为左右当前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联邦基金市场既是金融机构拆借准备金的市场又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的市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由于美联储实施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与新的监管政策,导致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联邦基金市场交易行为、美联储利率调控方式变化、联邦基金利率与泰勒规则的关系三个方面描述这些变化,并为我国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