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祝满 《时代经贸》2014,(6):64-66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股权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债券市场上,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上发展进度却比较缓慢。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是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武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债券再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公司债券为例,得出了发行公司债券将是未来再融资主要方武的结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建议,旨在推动资本市场良睦发展,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再融资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种再融资方式下两类股东收益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再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介入二者之间的可转换债融资。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配股、增发及留存收益。多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再融资集中于配股、增发和可转债三种方式。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经理层利益并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本文通过研究三种再融资方式的收益率水平,揭示三种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原因,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二、再融资方式的选择理论上,再融资方式的选择遵循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现实情况是,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各利益主体的干预,选择结果最终反映实际控制人的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4.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资金运作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将科技、金融和体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也较多。文章通过构建Logit模型,实证研究再融资过程中,体育产业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再融资方式差异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行业属性是影响体育产业上市公司是否选择股权方式的因素,公司负债率和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是否采用债权融资的影响因素。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是否进行股权融资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是否债权融资有显著性影响。对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来说,债权融资会造成负面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行业属性对公司业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文鹏 《现代财经》2002,22(2):31-34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很大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光燕 《时代经贸》2007,(7Z):109-110
本文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融资理论出发,论述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选择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却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西方再融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融 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 ,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 ;对股权融资而言 ,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 ,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 ,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 ,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 ,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 ,债务成本往往低于外部股权筹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 )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 ,但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 ,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本文在对这一偏好的行为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成因及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剖析 ,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进行探讨。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表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呈现出强劲的股权融资偏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热衷于包装上市自从我国内地设立股票市场以来 ,上市几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融资的唯一模式。不少企业似乎特别热衷于股票发行与上市 ,为了达到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标 ,一些企业甚至不...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由于具有股权和债权的双重特性而成为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工具。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筹资,对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证券投资品种匮乏、股权融资比例过高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企业的再融资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本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穆晓卿 《经济论坛》2006,(22):125-126
近年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上市发行股票成为公司进行融资的重要方式。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优先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表现出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配股与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继首次公开发行(IPO,InitialPublic Offering)之后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票再融资的两种基本方式。上市公司利用配股和增发新股进行再融资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一、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热配股通常指已公开发行上市的股份公司通过向现有股东按其所持股份的一定比例分配优先购买权的方式销售新股的行为。而增发新股,又称公募增发,是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在实施增发再融资时体现得更加强烈,并且2000年以来,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强化。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国际融资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股权融资为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初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暴露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融资效率低下,忽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较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大股东通过再融资获取控制权私人利益等,因此,政府应完善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开悉 《经济师》2001,(9):122-123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与配股是其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配股是指符合配股条件的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目标与经营需要 ,经证券监管部门核准后向全体股东按一定比例配售新股的融资行为。增发新股是指符合新股增发条件的上市公司根据其发展目标与经营需要 ,经证券监管部门核准向社会公众发售新股的融资行为。配股与增发新股都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直接再融资行为 ,但它们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 ,融资条件不同。配股必须满足证监会规定的基本条件 ,即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一定标准 ,而增发新股条件要比配股条件宽松。其次 ,融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付耘 《当代经济》2008,(6):24-25
文章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各个阶段,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股权融资偏好与国外理论研究相背离之处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融资一直以来都被大众所关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但是,许多上市公司融资后对资金的利用并不理想,想要通过融资改善经营业绩的做法往往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上市公司这种盲目融资不但极大的影响了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热情,甚至还阻碍了上市公司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可以使上市公司更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战略的融资方案.本文简要阐述了融资的概念、融资的作用以及融资的方式;重点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偏好股权融资而轻视债务融资、证券市场发展不均衡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完善的对策,如纠正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完善证券市场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资本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股权融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中国上市公司不仅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同时还利用上市公司这一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了较多的银行信贷资源。本文通过阐述融资与融资方式及融资效率的定义,详细讨论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炜 《现代财经》2002,22(6):26-29
本文首先就几种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而后就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认为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应以确立最优资本结构为宗旨,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选择外部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使用效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梅 《经济论坛》2006,(19):111-113
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简称IPO)指的是非上市公司第一次发行股票,发行后即转变为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后进行股权再融资(简称SEC)的方式主要有向现有股东配股融资和向市场增发新股,即配股和增发。配股是指已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向在册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一定比例分配优先购股权的方式出售新股的一种筹集资金的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根据Eckboand Masulis(1992)的研究,在1933~1955年,美国超过50%的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市场增发新股成为…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虽然众多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但对上市科技企业来讲,融资不是问题,问题是大量再融资资金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融资绩效.本文以广东科技型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广东科技企业股权再融资绩效的现状,分析了融资绩效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实施制度创新、规范市场相关主体行为,才有可能提高科技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及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融资行为及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MM”定理的提出标志着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创立,并把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研究带入了一条不断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一定条件下,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而言,债权融资优先的认识已被当今主流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所认同,然而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刮融资行为的研究发现:国内上市公司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次序不同。由于经济体制、资本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企业与两方企业的融资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