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城镇化,强调包容性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使农民工融入城市,与持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效,成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解决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因此需要首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农民工也出现了两代人,他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基于重庆市两代农民工样本的调查,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对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住房类型、居住环境、住房评价、农村老家是否有承包地等7个因素直接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而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居住环境、是否有子女在务工城市上学等4个因素影响新生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根据两代不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代际差异,认为应当在住房、教育、土地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政策,以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和旧房非拆除性的改造,以改善农民工的人居环境;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以适应产业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公平;对农民工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要充分尊重其意愿。  相似文献   

2.
李红军 《中国就业》2012,(10):56-56
据央视9月3日《朝闻天下》报道,新的学期开始后,一些城市开始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开始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一些学校明确表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务工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在居住地工作一年以上,其子女均可到附近学校就读。看罢这一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与城里孩子"平起平坐"而拍手叫好!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入学成了奢望。一些学校以校舍紧张,师资力量不够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即便找关系,居高不下的"择校费"更令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在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的角度出发,用半城市化概念来分析他们现在甚至未来在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显然,在城市,农民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子女在教育机会上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加上社会的歧视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民工子女并没有因为教育而改变其父母带给他们的弱势地位,相反,父母的弱势地位反而通过各种机制传递给他们,使其不能增强在城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外来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子女就学成为了被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杭州下沙工作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情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讯点击     
《中国就业》2012,(3):18-19
声音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33):48-49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第一次出现"民工潮",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之上,政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公平教育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市,成功的实现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是随着农民工的转移,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侧重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就业》2012,(3):18-18
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更多地开办社区图书馆,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可融入式空间,既增进社区孩子、大人间相互沟通、联系,也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陈俊婷  魏诗花  吴红蕾 《活力》2006,(4):123-123
一、我国教育现状 1.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各界纷纷呼吁政府解决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困难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尽管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流入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统一管理”。但是,问题并没有因一个文件而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流入地政府并没有按照文件的要求真正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关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的全面贯彻,关乎农民工子女的未来.鉴于此,本文从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出发,着力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相应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寄希望于改善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特征复杂、形式多样,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结合ArcGIS、SPSS以及EXCEL软件的综合分析,从空间迁移经历和未来迁移意愿两方面分析在京新生代农民工务工过程的空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京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城市有逐渐向大中城市集聚的空间变化趋势,不同空间迁移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性别、年龄、籍贯、打工城市数量几方面的构成差异性显著,在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在京新生代农民工未来迁移意愿的特征显著,近期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特征,远期迁移意愿则偏向留京工作和回乡创业;同时,不同空间迁移经历类型对远期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剖析当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提出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丰 《城市问题》2013,(1):98-10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游离于城市的边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呈现出一种"虚城市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遇到不平等的对待、农民工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认为当前应当对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公共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不断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并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4.
肖勇  何梅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101-105
通过对湖南省农民工进城务工过程中的子女适应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走访,结合自身所学知识,重点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收集整理到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的应用对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是否有城市同龄朋友、同学交往、学习成绩、老师态度、流动儿童的性别和年龄等内容,在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较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的适龄子女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背后有着家庭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深层原因,据此,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一共是1277万人,占到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农民工小学基本能够较好地完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教育任务,但校外教育长时间一片空白。农民工随迁子女课余时间的管护及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昆明市西山区船房社区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关爱中心",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专项关爱活动,并把这项活动取名为"快乐方舟"。"铃铃铃"……下午4时,一阵铃声响过,云南省  相似文献   

17.
城镇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3,(8):234-23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过早竞技化、基础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突出以及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②基础教育问题的出现同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聚积效应使学校间的差距逐渐加大、竞技化教育模式对学生正常发展产生影响、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青少年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一轮增长期,近五年来,全国农民工每年增加600万至800万人,大量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于与此同时,在庞大的流动群体中,第二代移民随之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也相继凸显。流动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民工子女没有现居住地户籍,因而很难享受到与当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据笔者了解,很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最担心的事情即是子女受教育问题。如果把子女送回家乡入学,则无人监管;带在身边在当地…  相似文献   

20.
只要承认农民工的孩子是这个国家的小公民,那么在目前国家尚未“理顺”相关关系之前,中央财政对凡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那些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就应当拨出教育“人头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