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01道路交通事故依然高发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是依然高发。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降低交通事故伤害仍然任重道远。02交通事故率、致死率仍然偏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仍然偏高,如万车死亡率、亿车公里死亡率仍远高于美国、日本、英国、瑞典荷兰等发达国家。因此,从横向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03高速公路事故占比大近几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高速公路事故特点为追尾与聚踏行人事故多发;超速与疲劳驾驶问题突出;重特大事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90多万起,造成6.5万人死亡,25万人受伤,其中涉及货运车辆肇事的死亡事故占比就高达29.8%,尤其是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和城市工程车辆,恶性事故更是频频发生,造成的人生伤害和社会负面影响极大,群众把大货车形象地比喻为“大祸车”,如果不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地处中原腹地,素称“九省通衢”。这里山高、地险、平原广,8条国道和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省通车里程达67039公里。这里交通事故多发,曾是全国有名的事故大省。然而近两年来,湖北省万车死亡率奇迹般的直线下降。2001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00年减少768人,比1999年减少1167人;机动车万车死亡率比2000年减少6.63个万分点,比1999年减少12 .18个万分点,且无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到2000年末,全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6000万辆。机动车年增长率为20.97%。车与路的矛盾日益加剧。道路交通事故随之迅猛上升。200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7.1万余起,造成9.3万余人死亡、4.2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27亿元。与1990年相比,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伤亡数几乎翻了一番。特别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随着市场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机动车大量进入家庭,交通事故当事人成份发生了较大变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2001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6万人死亡、54.5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3%、33%和16%;万车死亡率由上年的15.6下降为15.5。分析2001年道路交通事故,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高速公路多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调查分析发现,多车相撞事故主要原因:一是驾驶人违反交通法规。有的驾驶人在雨雪、雾霾恶劣天气超速行驶、未保持安全车距,遇前车减速、停车、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时,发生追撞事故。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情况下,没有就近驶离高速公路,而是在应急车道甚至行车道停车等待,引发交通事故。二是恶劣天气预警不及时。有的地区未与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出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连续攀升现象,并在2002年达到最高的严峻形势,当年的四项指标值分别为77.3万起、10.9万人、56.2万人和33.2亿元人民币,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也达到了41起/年,万车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97%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人、车、路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无论是针对道路交通安全工程的各项研究,还是针对预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人、车、路这三要素来开展的。但是,对负有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业来讲,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管理》2010,(6):75-75
近年来,随着道路状况的逐步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车通常以100公里/小时或更高车速行驶。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世界上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约120万人。2009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775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914368329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北农村个体经营的殡葬车逐年增多。这些车大多为私自改装的报废车,无牌无证,因此诱发不少交通事故。仅江苏省宿迁市的宿城区和宿豫县,1998年以来就发生了与殡葬车有关的交通事故16起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和一些财产损失。殡葬车所到之处;哀乐乱奏、纸钱横抛,给道路环境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小的污染。对殡葬车管理较之一般车辆难度要大得多。交警若对其中的违章车辆进行处罚,不但会遭到死者家属的冷遇,而且也很难得到周围群众的理解,人们常常误以为交警没有人情味,“和死人也过不去”。加上殡葬车主因利益驱动而从中煽惑,…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作为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弊端,最为典型的就是交通安全事故的急剧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有2个重要特点:一是年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等绝对指标高,2001年的年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人;二是高速公路事故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美国的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率是普通公路的1/10,日本是1/3~1/2,而就死亡人数来讲,我国高速公路却是普通公路的4倍。  相似文献   

12.
整治成果:集中整治期间,截至10月30日,山东省发生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2.7%、5.34%、19.5%、27.6%。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的工作目标,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已有1000万-150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伤致残。道路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人口非正常死亡及伤残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包茂高速陕西延安“8·26”甲醇运输车辆与卧铺客车相撞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160.6万元。今年3月1日,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又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42辆车被烧毁。两起事故均与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违规操作、应急处置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货车之祸     
目前我国货车保有量达1900多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7.8%,但货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却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8%。2012年货车的十万车事故率比同期全国交通事故万车事故率高出1倍多。近期,山东、福建、河北等地接连发生多起货车肇事导致的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给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比上年减少67635起,下降13.1%;造成98738人死亡,比上年减少8339人,下降7.8%;造成469911人受伤,比上年减少10953人,下降2.3%;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比上年减少5.1亿元,下降21.2%。万车死亡率为7.6,比上年减少2.3。分省区看,湖南、新疆2005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增加,其余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比2004年下降。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贵州6个省降幅超过1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全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死亡9959人)、江苏(死亡7603人)、山东(死亡7050人)、浙江(死亡6881人)、河南(死亡4587人)。  相似文献   

17.
近期以来,我国道路交通技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5万公里,其中国道里程达到1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5公里。而与此同时,全国2002年一年就发生77.3万起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亿元人民币,中国的道路安全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管理》2007,(2):22-23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与2005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71473起,下降15.9%;死亡人数减少9283人,下降9.4%;受伤人数减少38772人,下降8.3%;直接财产损失减少4亿元,下降20.9%。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6.2,同比减少1.4。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管理》2012,(5):52-53
2011年10月16日,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发生一起旅游客车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0人死亡、33人受伤。2012年1月3日,沪昆高速公路湖南怀新段再次发生涉及旅游客车恶性交通事故,造成13人死亡、41人受伤。涉及旅游客车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引起了公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道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据统计,2002年全国发生各类交通事故72.4万起、死亡11万人,伤55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8亿元。2003年仅甘肃省平凉市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91起,死亡233人,受伤219人,分别占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87%和93%,直接经济损失108万元。这一系列可怕的数字和一次次血的悲痛向我们警示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